“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討厭善良的你,正直的你,優秀的你。

後來設計的一切圈套也好,陷阱也罷,最終目的就是貶低你的人格……我想要毀了你

  • 人心本就狹隘,自私,卑鄙,卻非說自己高尚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讀完東野圭吾的《惡意》,全書並不算太長,看完卻久久回不過勁兒來。

說實話,其實能想象到人性的陰暗面可以來的多麼毫無徵兆,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曾有過狹隘之心,嫉妒之心,甚至是害人之心。

所以極大的感觸也是因為,人性的醜陋卻也真實,但當我們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就是嚴格約束自己,不能因為某一個骯髒的契機而變成一個“壞人”。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那種無邊而深不見底的惡意,如萬丈深淵,可以讓人不寒而慄,也可以輕易拉人下地獄,卻希望被看到的這份“可怕之境”,能時刻提醒每個人不能被魔鬼吞噬。

故事的開頭,暢銷書作家日高被謀殺在工作室,警方很快鎖定的兇手,是身邊曾親近的野野口,而讓一切意外的是,他對所有罪行供認不諱,卻唯獨對殺人動機避而不談。

如同藏在背後的推手,指引著警察一步步進入他織好的網裡,假裝一切漫不經心,卻是實實在在處心積慮,只為摧毀一個人得到的所有一切,詆譭他的人格,以此滿足自己可怕的私慾。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但被疑惑充斥著的是,他為什麼要這樣?明明那個是曾關心他,保護他的“朋友”,是曾在事業上提攜他的恩人。

或許這就要從遙遠的學生時代開始講起,見證過校園暴力的大多數人,除去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其實更多的都只是旁觀者。

每個人都不知多怕惹麻煩,寧願什麼都不作為,或是淪為“幫兇”,也一定不會站在弱者的那一方。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因此學生時代,日高的不妥協更顯得尤為珍貴,而淪為“共犯”的野野口,和無論怎麼被欺凌都不低頭的日高,形成了太鮮明的對比,一個低劣卑鄙,一個高尚純潔,嫉妒的種子開始發芽。

不,或許更早點,早在日高像一個大哥哥站在他身邊幫助他,保護他的時候,在他母親煽風點火說些難聽的話的時候,在他表面迎合,背後卻說踩一腳的時候,在他們開始被稱為“朋友”的時候,那顆種子就已經在了。

而屬於野野口人格的缺陷,讓他從一開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一心想要成為作家卻被日高捷足先登,開始策劃的一場謀殺,或許連所謂癌症復發都只是藉口罷了,即使沒有這一契機,扭曲的人性,被怪物同化淪為惡魔,也只是時間問題。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那麼日高,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顯然先入為主的讀者都和警察一樣,被矇蔽了很多真相,開頭對於殺貓的描述,或多或少都讓我們對日高整個形象的理解產生了偏差,但慢慢呈現出來的那個更真實的整體,才讓我們知道這曾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人。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對所有人親切的他,對惡勢力不低頭的他,以筆為武器,寫下曾可怕的點點滴滴,即使面對傷害過自己的野野口,依然能選擇寬恕,即使在加害者家屬無理要求更改書中內容時,也從未想過把野野口推出來……

一個美好且純粹的人,卻僅僅因為來自莫須有的惡意,失去了一切,總覺得太殘忍,也太不公平……

可在東野圭吾筆下,人性就是一次次被剖的乾乾淨淨,越讓人悲涼的那部分,卻也是越值得反思的那部分。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惡意》整本書讀下來,其實我最直觀的感受會和很多人有些偏差,比起一腔正派的日高,反而野野口在我這裡更顯得真實,不是因為他的“壞”,而是因為他的“惡”。

壞的是他的本性,是他的扭曲,但那份惡才是一切的源頭,因為一個人什麼都比自己好而陰暗的隱藏自己的醜陋,想要顛倒的真相,想要詆譭的人格,與其說是對日高的厭惡,倒不如說是對自己的厭惡。

只要日高還在自己面前,就永遠彰顯著他人性的那份不堪,雖然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他單方面的臆想,但所謂事實,就是他擺脫不了日高加給他的陰影。

日高的所有美好,都是野野口渴望卻得不到的,他不想成為一個低劣的人,卻因為這份對比和落差,讓他在日高面前永遠是他記憶深處最不美好的模樣。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反觀日高,他真的感受不到那份“惡意”嗎?我想一定不會的,看過照片的他,會知道那場校園霸凌的幫兇是誰,甚至決定移居加拿大,也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給野野口一個機會,一個放過他自己的機會。

他確實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但反而因為他太善良,而助長了“惡意”的發酵與龐大,不是說善良不好,只是人性太經不起推敲,你所謂的一次心軟,只是讓那些壞人更有恃無恐。

這也讓我想起東野圭吾另一部作品《白夜行》,為什麼說即使過了有效訴訟期,亮司和雪穗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因為曾見證彼此最陰暗那一面的人,一靠近,就只會想到那段黑暗過往。

而日高之於野野口,也是這樣的感覺,因為自己的陰暗面被他見識過,除去嫉妒的那部分,更多的是在他面前那種深深抬不起頭的自卑。

所以才意識到,不是非要害他,而是隻有毀了他,自己才能得到“解脫”。

而這映照出來的,可能也正是很多人“犯罪”的動機。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社會背景,會鑄就一個人完整的人格,雖然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能一概而談,但我們不能否認,缺愛的人,他性格上的弱點一定會多一些。

而這些弱點,就是惡魔隨時可以鑽的漏洞,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吞噬。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別人輕而易舉得到的成就也好,幸福也罷,因為得不到,因為沒有,所以只想要潑髒水,只想要摧毀,甚至狹隘的想著為什麼那一切不是屬於自己。

有句話說的總結的特別好,“比你優秀的人不會有時間來詆譭你,比你差的人才時刻盯著你”。

那種因為嫉妒卻依舊不去努力提升能力的人,正是被“惡意”徹底摧毀的人。

今年上映的電影《寄生蟲》,其實也是反應的這一問題,與其說是在貧富差距的對此中釀成了巨大的悲劇,倒不如說是因為落差而造成的“誤會”。

富人下意識的動作,不一定是對窮人的鄙夷和瞧不起,更多的也不知道這是一種傷害,而窮人也並不是討厭那種所謂“優越感”,更多的也只是對於財富的嚮往卻得不到的不甘。

沒人願意當過道里的老鼠,卻苦於改變不了現狀而悲憤,爾後因為那份敏感自尊走向毀滅。

再說回書裡,我想,但凡野野口有足夠的能力,在校園暴力裡沒有淪為“幫兇”,或是那些日高寫出來的暢銷小說他也能寫出來,但凡能用實力先贏得自己的認可,那份關於人性的“惡意”一定不會越來越大,甚至還有可能越來越小。

可是他走了最錯的一條路,把一切罪魁禍首認定為是正直,善良,優秀的日高加給他的,把那份落差放大到“壞”的層面,也終究徹底失去了他最後變好的機會。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可怕的永遠不是人性的醜陋,而是你明知自己的陰暗和不美好,卻還找藉口說,以為做個“白日夢”就解脫,那從來不是解脫,那只是你徹底論為怪物的契機。

“嫉妒之心”本不可怕,每個人都有變得更好的期許,但總有人走的快一點,總有人走的慢一點,每當這個時候出現時,有的人就會說只是他比較幸運而已。

“我最大的《惡意》不是毀了你,而是超越你”

但這樣只會讓差距越來越大,也只會讓你內心的自卑越來越深,請在此刻停下來,去審視自己的現狀,去好好沉澱,讓未來有一天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野心。

這才是曾在某一瞬間,心裡閃過的那一絲“惡意”該帶給你的禮物。

“惡意”不是害人,也不是毀了一個人,而是超越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