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不少人不能客觀、公正看待社會問題,發表意見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4796054428


有些人只揀好的說,有些人專揀問題講,問題是否真實存在,是個例還是很普遍,有些問題暫時解決不了,不能說沒有問題,坦然接受現實。


孫武123456


什麼客觀公正,好冠冕堂皇。放眼社會大多數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自說自話而已,有多少人能真正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過。教育界的代表說:教師的付出與收入不符,教師怨聲載道要求增加工資;公務員隊伍的代表說:公務員工作量很大壓力很大待遇太低,要求提高收入;演藝界代表說:演員特別辛苦是高危職業,大多數人的收入很低,收入高的很少……總之一片訴苦聲,這本無可厚非,爭取自己的權益嘛,商品社會錢當然多多益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吧。剩下的工人,農民,農民工,自由職業者【其實就是失業者無業者】,也只能私底下發發牢騷了,誰讓自己是弱勢群體呢,誰讓自己沒話語權呢,他們鬱悶的時候嘟囔幾句也在情理之中吧,有哪一個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的呢?什麼叫客觀公正,請別拿這句廣告詞或者是口號來愚弄眾生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這樣糾結的走下去吧。


雲遮月3216


社會問題客觀存在,讓人提意見天不會塌下來。由於人的生存環境不同,身份、職業、地位各異,所站的角度不一樣,提出社會問題自然就不一致。有人說真話,有人說假話,有人愛聽真話,有人愛聽假話,各取所需。沒有公平,何來公正?可有人寧願相信主觀臆想,也不承認客觀事實。甚至講真話的人遭排斥,講假話的人受重用,這就是潛規則。金錢至上,嫌貧仇富,這就是社會現實。不過,沒有問題就不是社會,社會存在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問題無人解決或解決不徹底、不公正。所以,要傾聽不同意見,合理釆納,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


付從權


客觀公正的看待社會問題這裡我要說兩種。一種是小範圍的小事而有很多人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因為這個所謂的社會問題,太明顯簡單不過所以被很多人客觀公正的指出了,這肯定與文化修養閱歷等等沒有絕對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廣大的民眾看問題是絕對客觀的。只有在他的表述中他的言行中才能分清看得出對錯。分清他的立場。就怕的是高高在上的人明明是錯的還看不起藐視群眾的眼見。另外一種就是國家社會的深層次的問題。確實是不是一般民眾該管該客觀認識而發表有深度的長篇鴻論。也就是說即使知道他也無可奈何的。綜上所述,我的觀點是客觀公正的看社會現象絕對是大多數人,他們不想說而已。


黃瑩21053935


我來試談幾點,以拋磚引玉。一,改革開放初,農村來了分因到戶,原大隊來了個賣賣賣,分分分,少數膽子大的幹部以及跟幹部關係好的人肥了富了,一下子把集體資產吞為己有。農民群眾眼睜睜看著能不發牢騷嗎?二,一部分原國有財產一下子個人承包,損了國家,肥了私人,工人們能不發牢騷嗎?三,當時有權有勢的人一下子把大量的國有財產歸為己有,成了腰纏萬貫的中產階級,廣大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能不發牢騷嗎?四,房地產開發商哪裡來的那麼多錢來搞開發?不還是跟銀行勾結,裡應外合地瓜分人民存款和國家財產來暴富的嗎?五,房價為什麼那麼高?不就是開發商炒做的嗎?為什麼?因為,他們原來貸五億(打個比方),要給行長一億。自己只用了四億,要還五億。房不漲價能行嗎?加上地痞流氓(當時的鄉村組幹部),要錢分錢,更有甚者,一層全是我的,其餘是你的。你說,開發商能不漲價嗎?等等。……不一而足,你能不讓知情的老百姓發牢騷嗎?


周笛zt


因為這個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太多了,不要怪別人怎麼說,反正我個人是對這個社會寒心了。


活著就是幸福開心的


什麼叫公正?什麼是客觀?一個農民工絕不可能站在開發商的立場和角度去評論社會。同樣城管與小販,醫生和患者,教師和學生,能夠站在同一個角度去客觀一至的看問題嗎?

你這個問題就有混淆概念的嫌疑,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訓斥弱勢群體。

在過去小學的課本里有一篇文章,說的就是狼埋怨羊弄骯了河水,不管怎樣說,總是羊沒有理。

羊和狼從來都不會有共同的觀點。





泰山124453211


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就講清了這個問題。在階級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階級中生活和工作,利益不同,立場、觀點和看問題方法也不同,所表達的意見也不同。而且往往是相互對立的。這就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的表現。


逸仙103686071


你這提問就是一個語句在打架,語言結構就是一個病句。不少人不能客觀公正的看待社會問題,不少人就是很多人,很多人不能公正的看待社會問題,很多人都認為不公平不公正了,那這個社會本身就是真的意味著不公平不公正,客觀不是你叫客觀,也不是某一個人叫客觀,一個社會所有人都是他人的客觀存 ,不是隻是你一個人是他人的客觀存在,你的意見代表的是主觀,別人的意見相對於他自己也是主觀意見,如果所有人的觀點都是主觀的,那他提出問題時相對於他人時又是一種客觀反映,致於這種客觀反映是是現像或本質,那就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的問題了,這社會到底公不公平,不是由少數人去表達公平,正好公不公平是由多數人去表達,少數人說這個社會是公平的則意味著這社會肯定不公平,多數人說這社會公平時這社會肯定是公平的。

你說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所有人表達社會問題公不公平不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表達,你要別人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流氓行為,讓別人成為你,讓你成為別人,這不是如何證明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的問題,而是如何證明你是他,你是我,我是你,我是他的問題,要誰能證明這樣的問題,那基本可能被正常人當成神經病了。我怎麼可能會是他,我只能會是我。我看待問題只能是我的角度看待問題,換位思考並不意味著我就是他的問題,而是設想一下我處在他處在的條件位置及環境中,以我的角度看待問題會是什麼情況,不是說一換位思考了,我就不是我了,我就不是我的角度看待問題了,我就成了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了,一換位思考,就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他不是他了,那這樣的話,那誰是你,誰是他,誰是我,離了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那哪還有自己。如果社會多數人看待社會問題公不公平不代表客觀,那請問看待社會問題哪還有客觀標準?


隆中知鳥


解放初期,由蘇區到解放軍的集體主義至上延續,以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價值取向,那時候的人,羞於提及個人利益。至文革,除了個別領域,比如兩彈一星,航空航天等,這種集體利益至上大體是被破壞的。至後來,一切向錢看,重商主義利己主義大抵是在社會上佔了上風。不否定還有很多憂國憂民的中流砥柱還是以自身的覺悟將國家集體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但多數人都將價值判斷轉向了自身的得失。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很多時候是矛盾的,或者是有時間差的。所以才有小到以一己私利霸佔座位,影響高鐵按時開車,大到貪贓枉法,損公肥私,恥而不自知!誠然,自私自利是人性底層的東西,不可避免。但是,除了法律,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底線的作用,應該是極大的限制人性的惡才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