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龐氏騙局就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因為這種靠拆東牆補西牆、滾雪球的募資方式,最早是一個叫龐茲的意大利老頭髮明的,所以外國人給它命名為龐氏騙局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龐茲怎麼也想不到,當年他的靈機一動,不僅讓自己鋃鐺入獄,還為後來人打開了現代金融的潘多拉魔盒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案例一:快鹿集團下屬金鹿系融資平臺將虛假債權、虛假擔保包裝成“祿鹿通”、“財鹿通”“月利寶”、“基金”等各種理財產品,許諾高利息,通過推介會、發送傳單、互聯網廣告、隨機撥打電話、舉辦或贊助演出等方式,非法集資434億餘元。除282億餘元被用於支付本息,其餘款項被用於股權收購、影視投資、購置車輛、轉移境外、個人揮霍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面對這種動輒上百億元的大騙局,一般都會從經濟學視角去分析、批判和預防,把受騙歸因於人性的貪婪。但這卻沒能遏制龐氏騙局的蔓延,在大家對上一個龐氏騙局心有餘悸的時候,另一個新的龐氏騙局又在醞釀、發展、壯大,而且規模更大,受害人更多。還有不少人是屢次被騙又屢次參與,屢次參與又屢次被騙,火中取栗,欲罷不能。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為什麼會陷入這種怪圈?

小編認為,人是情感動物,旁氏騙局之所以能經久不衰,除了源於人性的貪婪,還有更多原因。

一、從眾心理

龐氏騙局不僅是一場資本盛宴,更是一場投資者狂歡。早期投資者嚐到了甜頭,自以為掌握了一勞永逸的生財之道,便會不自覺得把這個“秘密”向周圍人群輻射。

而沒有參與的人,看到身邊人掌握了致富金鑰匙,也絕對不會無動於衷。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產生了攀比心態,就很容易忽視其中的風險。這樣就會發生鏈式反應,投資者不僅是受害者,也在不自覺中充當了騙局的推動者。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二、社交需要

部分投資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參與龐氏騙局,主要目的並不是盈利,而是為了“排遣寂寞”、“找個事做”或者“有歸屬感”。這聽起來十分荒謬,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研究顯示,良好的社交關係,是一個人幸福的最重要條件。但現代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人與人的距離卻感越拉越大。人們在正常社交中得不到社交滿足,就會尋找一些非常規的途徑。而龐氏騙局正提供了這樣一個社交途徑。

龐氏騙局不僅會用各種新概念、新業態、新技術包裝自己,而且往往伴隨著形式多樣的集體性活動,如免費旅遊、宣講、聚餐等。投資者身處到這個圈子,能找到共同奮鬥的刺激感,找到被組織關愛的歸屬感,找到不被時代拋棄的新鮮感,找到志同道合的認同感。

他們金錢上雖然有所損失,但得到了精神滿足。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些投資者屢屢被騙仍然執迷不悟,一次次受傷又一次次加入。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並不只是青少年才有,成年人一樣會有。比如開車時“越催越慢,再催熄火”,比如最近流行的“被動廢”,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現。龐氏騙局的投資者,在面臨親朋好友的規勸、說服和教育時,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逆反情緒,產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為選擇。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相關法律規定: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集資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不貪心,仍躲不過龐氏騙局?這個深層原因讓集資詐騙愈演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