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是否需要很多的中層領導?

陳韜


學校中層領導正常配置一般都能滿足學校的一些工作運作,但是近年有些不好的風氣出現,就是學校高層領導為了自己辦事更加自由輕鬆,會安排多幾個助手或中層領導辦事。


其實每個學校都有其編制的要求,特別是公立學校,編制是根據學校的辦學規模和學生班級數給的。但是今天談到的這個問題,編制是 限制,但是工作具體安排是學校領導的事情,如果一些老師都被領導拿去做他們負責的部門工作了,一般都想把這些教師的教學任務重新分配剩下的教師,所以領導的事情是有人做了,而領導有更多的精力去想自己 的事情。


而這些安排很多沒有經過教育部門的審批,而是把應該在一線教學的教師變成的事務性工作的執行者,變相的增加了教師的課時和工作量。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個學校配備的有教導主任、政教主任、後勤主任、總務主任等等,而且每個崗位一般都是一人負責。


思維數學小課堂


學習中層領導是有指數要求的,不能超出這個限額,故而不需要很多中層領導,這是必然的。


一般一個學校就需要一個教導主任主管教學秩序和學生紀律,一個總務主管會計和出納,還有一個校長代表學校去參加各種會議傳達最新教育政策就差不多了。本來教育教學就沒有很多事情要做,往往因為中層領導多了,反而事情也變多了。


比如一個學校編制60個老師,但是各種中層領導有20多位,那麼能夠上課的只有40多位老師,嚴重影響教學質量,這樣的後果就是,真正用於教學的一線教師很少,而做那些雜七雜八事情領導卻很多,每天都有好幾個領導一起向教師下達各種任務,誰都可以跟教師發號施令,教師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處理中層領導下達的任務,自然放在學生身上的精力就減少了,有可能導致學生出了問題,中層領導又會責怪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失職,然後就扣工資扣績效等等,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作為領導層,應該擔當起更多的教育教學的責任,所有領導層都要思考一下:如果學生出問題,你們有沒有責任?如果教師工作不順心,你們有沒有責任?如果校風不健康,你們有沒有責任?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是教育的基地。如果沒有這些中層領導,一部分工作也就落到教師頭上,又不能讓教師安心教學,所以合理設置中層崗位數量很重要。


決勝網


不需要很多幹部,這是必然的,因為學校中層幹部數是有指數要求的,不能超出這個限額。

以浙江為例,《關於浙江省貫徹國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實施意見的通知》中規定了中小學的領導幹部編額。下面我們來看一段浙江一個學校的領導幹部的崗位職數:



初級中學、小學、九年一貫制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可設置校務辦、教導處(教科室)、總務處。一般設置中層機構數不超過2個,中層崗位職數不超過4人。班級規模超過24班的可設置中層機構數不超過3個,中層崗位職數不超過6人。班級規模12班及以下的學校不設中層機構,只設不超過3人的中層崗位職數。

根據這個文件要求,你可以看出,確實現在很多學校有中層過多的現象,這種現象的造成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在很多部門對教育的過度關注有關。


首先,以前有的學校在任命幹部時是不需要教代會的,校長通知老師們一聲就行,不排除以前有濫權的校長不按規定提拔幹部。其實我身邊的很多中層都是一線出身的精英,他們大多是憑本事上來的!

其次,現在有些幹部只是幹著中層的活,但卻沒有享受中層待遇,比如績效等等,那麼這種就無可厚非,這是個人感覺。

第三,之所以需要有這麼多幹部,與很多部門過於關注教育有關,現在很多部門什麼活動都讓學校參加,什麼事情都要學校來做,我們每天學校郵箱收到的郵件不下三十個,很多與教育教學稍微相干的事情也在其中,這些工作都要有人去幹,如果沒有這些中層,這些活就都落到老師們頭上了,你怎麼還能讓老師安心教學。



其實現在的中層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群體,幹活多還不被認可。班主任職級指,校長職級制他們都有了待遇體現,而這幫領著老師衝殺在前線的人,啥也沒有還被領導、老師嫌棄。所以現在市內很多學校,中層都沒有人願意幹,大量的中層辭職。

互相體諒吧!

關注琴島,一起關愛教育,關愛學生!


琴島教育



按正常情況當然不需要很多的中層領導,但是情況總有特殊,一些鄉村學校由於教師隊伍不穩定,校長為了留住老師所用的辦法之一就是"戴帽子",即提拔很多老師當幹部以示器重。

我有一同學在農村中學教書也擔任政教主任,平時有來往見到他們學校同事也多,介紹認識時,我有個感覺:學校領導真多啊!除了正副校長若干外,還有政教主任、後勤主任、學工處主任、辦公室主任、教務主任、教科研主任、宿舍管理處主任、工會主席、團委書記、婦聯主任等一應俱全還有副職若干,學校能做事的老師基本都"戴了帽"。

而事實上,同學的學校是鄉初中,在校學生約四百人,在崗老師三十多人左右,應該來說規模真不大,但放眼一望都是領導,我不禁感嘆:老師們官癮真大呀!同學搖搖頭說:不是這樣的,學校不給他們戴個帽子,他們恐怕都跑了,農村中學都這個樣子!

以上就是農村學校出現的奇特現象,從中可看出鄉村教育存在的某些問題,值得觀注。


校園微觀察


本人就擔任了小學中層9年,從總務處副主任,到教導處副主任,再到教導處主任。一路走來非常清楚一個學校的中層都要經歷什麼!


首先從大家都最關心的待遇來說,學校的績效工資如何分配是經過開會決定的,有的會有給班主任、中層傾斜,而我校的績效是全體教師平均分,所以我校的中層待遇跟老師一樣,就避免了說中層多搶了普通教師的績效這一說法。

其次從工作量上談談中層是否就輕鬆混日子。剛開始擔任總務處副主任時我還繼續當班主任,擔任教導處主任我照樣上語文課還有其他的平衡科目,每個星期14節課,我校最多課的老師是18節。還要安排全校老師的課程,有老師請假了我要安排好代課人員。負責平日裡所有上級的檢查,上報各種各樣的數據,負責全校學生的體育素質測試,負責學籍管理,負責老師的崗位設置,負責學校舉辦的大小文體活動,負責檢查老師的教案和批改情況,檢查老師的計劃總結,訂書訂薄,學生德育工作,自己的教學還要抓好……太苦逼了!



最後,學校的中層說得好聽是校長提拔,其實就是給個好聽的頭銜讓你拼命幹活,順理成章。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樣幹得多,跟其他老師吃的一樣多的中層隨便給我來一打!多多益善!用教師圈裡的說法就是“哪條牛好用就拼命用哪條”!現在的中小學中層斷層,大家都不願意幹,今年我也不幹了,同意被抽調去了縣政府,換換環境!


北海梧桐賓館


中小學校是否需要很多的中層領導?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不需要!理由也很簡單:

1.中小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學才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與教學無關或關係不大的都該剝離或者淡化,否則,一定會顛倒主次。

2.中小學校不是行政機構,沒有那麼多繁瑣的行政事務,日常工作就是備課、上課、改作業、考試、管理和教育學生,老師身份幹這些事足矣,設那麼多“官”作甚?

3.教師是崇尚自由平等的群體,既不服管也不好管,有幾個專門搞行政的校領導就好了,真沒有必要再搞出三六九等的行政級別來,只會增加矛盾,推諉扯皮造成運行不暢。

4.教育去行政化已經是大勢所趨,讓學校迴歸教育的本質本心,不要搞那些爭權奪利的名堂才是正經。

中小學校中層領導多不多?

教導主任、副主任,辦公室主任、副主任,總務主任、副主任,政教主任、副主任,這還只是標配,一正兩副、一正三四副的都有!除此之外,教代會主席、副主席,工會主席、副主席,黨支部(總支)書記、副書記,校團委(學生會)書記(主席),各年級組、教研組組長、副組長,外加不是領導勝似領導的學校財務,真正是“人人是官,個個非民”啊!

為什麼有這麼多“官”?

一是校長換得勤,換了校長就換一批中層,以前的又不免,怕鬧矛盾,所以越任命越多;二是虛榮心作祟,總有些教師想謀個一官半職,心思不用在教學上,倒用在拉幫結夥,跑官要官上;三是沒有什麼更好的激勵措施,有的學校領導就濫發了些不值錢的帽子,反正也不佔職數。

這種不良風氣真該好好剎一剎了!


劍客談教育


我們學校有接近10000名學生,學校的中層加上助理,總共是108人,這也許是一個巧合,大家戲稱“一百單八將”!

這些中層幹部,是學校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

一、中小學需不需要很多中層幹部?

這和學校的規模有很大關係,規模小的學校當然不需要,但是規模大的學校,中層幹部如果太少,根本“玩不轉”,一個級部就相當於別的地方一個學校,單純依靠一個年級主任,如何實現有效的管理?

現在學校除了教學工作,還擔負這各種各樣的工作,如黨建、計劃生育、創城等等,這些工作都需要留下資料,這樣的話,就有必要配備相應的中層領導來管理。

二、中層領導是不是學校裡的“特權階層”?

題主的這個問題,似乎對學校設立很多中層領導不滿,這也是很多老師的一個看法,在有的學校,中層領導確實是一個“特權階層”,他們幹活少,拿錢多,甚至還會有其他收入。

因為這些學校裡的中層領導,往往不代課,或者只帶一半的工作量,而在算績效工資或者晉級職稱時,這些中層領導就成了“既得利益者”,這種現象是存在的,這也是很多老師想當中層領導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也有的學校,老師都不願意當中層領導,因為中層領導,是學校裡出力最多的一個群體,他們付出的往往比一般老師要多的多,各種開不完的會,跑不完的腿,值不玩的班(尤其是節假日的值班),在算績效考核時,如果拿多了,別人可能會指責你以權謀私,而如果拿少了,自己又覺著愧對自己,所以,這些學校的老師,往往都不太願意當中層領導。

我認為:隨著學校“去行政化”的展開和學校管理越來越規範,中層領導這個職位,越來越不受歡迎了,你贊同嗎?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贏在高三


我舉個例子,用事實說話。

我所在的學校2001年成立,當時學生老師人數和現在差不多,只有兩個科室,教導處後勤處,全校領導有:一個正校長,兩個副校長,一個教導主任,一個後勤主任,總共就5個人。

現在學校共有6個科室,辦公室、後勤處、政教處、教導處、教科研處、工會。每個科室分別配有一個正主任和一個副主任,再加每級一個年級主任。中層領導共18人。再加上正副校長,全校大大小小領導21人。

雖然這麼多領導,但說句實在話,時代不同了,他們也並非全是虛設,這些崗位也確實需要,每天也是忙的很!

先說工會。主要管貧困生、家長學校。好象事不多,但檔案材料、錄像文字都需認真整理,上級隨時會檢查。

辦公室。學校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照相報道,還需要向學校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文章。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教處。主要負責上下午的陽光大課間以及對班主任的各種考評,還有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目前是我們學校最忙的科室。

後勤處。相對較閒,負責學校的後勤保障。

教導處。主要負責老師們的考勤及排課調課,學校各科抽測及體音美考評。

教科研處。主要負責全校老師教案作業檢查考評,老師聽課學習以及繼續教育等!

科室這麼多,是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上級檢查多,各種文字材料、錄像檔案都得準備。每個科室都忙的很!

當然形式主義、痕跡主義的盛行是主要原因!

科室多,實際是人才的巨大浪費,原本兩個科室都能很好運轉的單位現在卻需要6個科窒。是效率低了還是高了?

大家說呢?


人生如夢LLH


這個問題,我也有發言權。農村中學,原先900多學生,50位老師,現在200學生,28人上課,4人停薪留職(今年9月要求回來,否則去編)。校長1人,副校長2人,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這5人為行政班子,中層:政教主任,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報賬員,電教主任,保衛主任,工會副主席,辦公室主任,共8人,近半兼了行政職務。主任有什麼好處呢?一學期大約一千多點辛苦費,而要應付上級檢查的任務非常多,現在許多人不想幹了。


烏之頓3829924


我認為不需要!甚至可以都砍掉!

海爾的張瑞敏不就是砍掉中層麼!因此感覺中小學是可以砍掉中層的!



感覺這樣可行,也不是我自己的遐想,而是這是真有其事的。

在加拿大的中小學就沒有中層領導,其管理架構設置是這樣的,只有校長和副校長,小學初中的副校長兼課,高中副校長不兼課。校長管理教學和紀律,副校長輔助校長工作。在校長下面還要一個學校秘書。



就這樣簡單的組織架構,學校還能開展豐富的課程設置和多樣的活動。學科成績也很好。

加拿大能這樣做,我們實際上應該也能這樣操作的。

本人認為砍掉中層後,好處會非常多的!

1.節省大量的經費。按目前來講,績效這塊中層拿的還是比較多的。

2.去掉中層,幹中層的老師就可以教課去了,省的人浮於事。也可以減少其他老師的工作量。

3.去掉中層能給老師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事務性工作。既然有中層,校長給他們安排工作後,他們還要再細化,甚至發揮聰明才智,會把簡單的工作複雜化。而且好幾個部門都有中層,他們都會那樣幹,誰也不甘落後。這樣比來比去,工作落到老師們身上就非常多了。老師是一個載體,承載著上面各個部門安排的工作。教師能應付的了麼?!嘿嘿,試想,把中層砍掉後,教師只幹一些必須的工作,老師們的負擔就會少很多,投入到實際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很多。這樣有利於教學,教師還不累!

4.最大的好處是,沒有中層的話,學校的工作就需要校長和副校長親自去做了。既然人少,記住只有兩個校長和學校秘書,他們必然要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這樣落實到老師身上的任務也就少了。老師的工作壓力也就不會很大了。

親愛的老師們,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