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作者 / 未藍

《決戰中途島》和《他們已不再變老》兩部好萊塢戰爭題材電影的接連上映,讓11月成為戰爭片愛好者的“福利月”。

《決戰中途島》作為首部中國資本主投主控的好萊塢大片,無論是導演羅蘭·艾默裡奇、神仙卡司還是逼真視效,都讓觀眾對這部正統戰爭片充滿期待。而即將於藝聯專線上映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則通過《指環王》《霍比特人》系列導演彼得·傑克遜的掌控和強大的史料修復技術,帶領觀眾重回戰場,帶來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但不得不承認,好萊塢戰爭片在內地市場的票房表現一直差強人意,僅有《血戰鋼鋸嶺》憑藉高口碑拿下4億票房,《敦刻爾克》憑藉諾蘭大師的影響力獲得3億票房。

反觀國產戰爭片,從過往的模式化主旋律,千篇一律、味同嚼蠟,到近年來與商業結合的現代戰爭片,口碑票房都給人帶來驚喜。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大時代背景下的戰爭片轉型

戰爭片作為最靠近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電影類型,古今中外一直是傳達主旋律價值觀的利器。然而相對於電影工業化進程較早的好萊塢,戰爭片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便在內容題材上呈現多元化發展,同一時期的國產戰爭片還停留在主旋律模式化的表現手法上。

早期的經典戰爭片《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地雷戰》《地道戰》等,成為幾代人的童年回憶。此後的《大決戰》《血戰臺兒莊》《太行山上》等,也都在戰爭場面、歷史重現、細節刻畫上可圈可點。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這些傳統國產戰爭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畢竟對於五六十年代剛剛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爭的泥淖中掙脫出來的國家和觀眾來說,這類側重表現主旋律價值觀的戰爭片,更能宣傳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更具激勵意義。因而對於當時急需重新構建主流意識形態的國家,和精神支撐的群眾來說,傳統主旋律戰爭片都有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相應地,從宏觀視角展現戰爭的大場面、大勝利,也成為國家宣揚國威、軍威,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場景。於是戰火硝煙、戰機坦克大轟炸、人海戰術,都成為傳統戰爭片的標準場面。

而具體到影片的故事架構和人物塑造,傳統國產片一方面側重描寫權力上層大人物的戰爭決策與戰術規劃,另一方面從宏觀層面著重展現戰爭進程,整體偏紀錄片的寫實風格,容易忽略對片中人物的塑造,導致角色的臉譜化符號化,缺乏血肉和個性。這當然也和當時的個人崇拜之風盛行,以及觀眾“非黑即白”的觀影習慣有關。

觀眾如今回憶起老片裡的英雄士兵,印象不外乎不懼敵人、服從組織、衝鋒陷陣、以一敵百、驍勇善戰、以犧牲奉獻為榮、視死如歸...... 雷鋒、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可能是他們共同的名字。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然而九十年代以來,在人們習慣了和平年代的安穩和市場經濟的繁榮後,反戰情緒和個人主義意識逐漸興起,伴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和社會主流價值觀而來的,是人們對傳統戰爭片中戰爭場面的距離感。

而一系列諸如《現代啟示錄》《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好萊塢優秀戰爭大片的出現,也讓內地觀眾對國產電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滿足於複製粘貼的主旋律戰爭片模式。國產戰爭片一時間陷入尷尬的境地。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直到2007年,馮小剛一部《集結號》的出現,重燃了內地觀眾對國產戰爭片的熱情與希望。

《集結號》借鑑好萊塢主流戰爭片的表現方式,用現代鏡頭語言不加修飾地表現戰爭的殘酷與真實,同時通過對戰場個體生命的聚焦,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士兵形象,讓國產戰爭片不再是簡單喊口號的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片,更成為閃耀人性之光,傳達反戰的核心思想的國產戰爭片里程碑式的作品。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之後的《芳華》《湄公河行動》《建軍大業》《戰狼2》等國產片的戰爭情節中,無論是對戰爭場面的描寫,還是故事結構和節奏,都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商業化、類型化的特點。《戰狼2》更是首次塑造了好萊塢式的中國超級英雄形象,至今保持著內地票房冠軍的位置。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2018年春節檔的黑馬《紅海行動》,在戰爭場面的真實性、節奏的把控和軍事專業知識的處理上,都不遜色於好萊塢大片。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憑藉戰爭片突破性的超高口碑、影片質量和前作《湄公河行動》的成功,這部國產戰爭片一舉斬獲了36億的票房,成為當時內地影史總票房亞軍, 國產戰爭片商業化的步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現代國產戰爭片的新特點

2007年的《集結號》以一己之力將國產戰爭片推向了新的高度,也成為此題材類型影片現代化、商業化的起點,而它貫穿全程的反戰主題,則成為國產戰爭片中最具有開創意義的特點。

《教父》《現代啟示錄》的導演科波拉曾說,“任何堪稱偉大的戰爭電影都是反戰電影。”

的確,在好萊塢偉大的戰爭題材電影中,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的經典之作《西線無戰事》,還是《現代啟示錄》《獵鹿人》,這些影片直面戰爭的殘酷和恐怖,刻畫了每個個體的感受,傳達出戰爭對人不只肉體,更是精神、心靈上造成的扭曲、摧殘。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這也體現出反戰電影的一個共同特點,聚焦個體,刻畫人性,放大普通人在戰爭中的感受,更能引發與當代觀眾的情感共鳴。

對人性的展現最淋漓盡致的,當屬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八個人深入敵方佔領區拯救一個人,從開始對這種“愚蠢”命令的不解,到最後殊死拯救瑞恩。

而近年來內地票房成績最好的好萊塢戰爭片《血戰鋼鋸嶺》中,寧願上法庭也不願持槍殺人的主角多斯,在最後的戰役裡穿梭在槍林彈雨中拼死搶救戰友。

這些戰爭片都從不同側面挖掘著人性的軟弱與不完美,卻又在血腥無情的戰爭面前,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與偉大。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集結號》裡,區別於以往熱血抗戰片裡大無畏的英雄形象,面對戰爭,主角穀子地“慫”得直白,“頭皮上飛槍子,褲襠裡頭跑手榴彈,就是神仙也得尿了”,毫不掩飾自己對死亡的恐懼。比起戰爭,主角更在乎的,是所有人的生命。

後來一位戰友垂死之際,稱自己聽到了從未吹響的撤退的號角,引來內部分歧,一部分人緊接著表示自己也聽到了,但最終還是都決定留守到最後一刻。人性的真實與溫暖,令觀眾在感同身受的同時,陷入對戰爭和生命價值的思考。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紅海行動》裡對情感的表達相當剋制,但“吃糖就不疼了”的一幕,還是成為很多觀眾記憶最深的情節。

比起對人性的描寫,《紅海行動》的最大亮點,來自於對戰爭場面的真實呈現和故事節奏的快速推進。

作為戰爭片,憑藉宏大壯觀的轟炸、交戰場面帶來視覺衝擊力的場景已經是標配。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紅海行動》的拍攝得到了中國海軍的支持,第一次在國產片中調動了現役最新軍艦設備054A型導彈護衛艦拍攝,其它諸如坦克裝甲車、潛艇、近防炮、直升機和四五十款槍械等武器裝備的出動,和巷戰、狙擊手對決、坦克大戰、無人機攻擊等情節,都給了軍迷無法拒絕的觀影理由。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另一方面,戰火硝煙、炮灰焦土、血肉模糊、斷臂殘肢、屍體堆疊,這些以往戰爭片中只敢當作大背景一掃而過的場面,在《紅海行動》裡都是家常便飯,而時常出現的傷亡血腥大特寫,更是讓一些觀眾感到不適。《集結號》中也有同樣“重口味”的場景。這樣殘酷的真實,才是戰爭的全部“真相”。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擺脫傳統國產戰爭片的敘事桎梏,火力密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戰事衝突和場面,讓“全程無尿點”成為對《紅海行動》的精準評價。

相比傳統主旋律戰爭片讓人昏昏欲睡的臺詞和拖沓的節奏,兩個小時內完整流暢、高潮迭起的觀影過程也讓習慣了好萊塢大片敘事節奏的觀眾大呼過癮。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而隨著整個中國電影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國產戰爭片和其它國產片一樣,迎來了特效、攝影、配樂全方位更加精良的製作。

好萊塢戰爭片《珍珠港》中,採用實景和數字合成技術拍攝的40分鐘空襲戰,成為影史上教科書級的戰爭場面。即將上映的《決戰中途島》中的空戰第一視角特效,也表現出了導演打造視聽盛宴的野心。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集結號》顯然也受到了好萊塢的影響,請來了Technicolor數字技術公司,完成了799個鏡頭的特效處理,到了2018年上映的《紅海行動》,這個數字變成了2200。和其他視效大片一樣,去影院看最逼真的戰爭場景,已經成為和平年代多數觀眾選擇戰爭片的第一原因。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紅海行動》的攝影師馮遠文在一次幕後採訪中,也講到現代戰爭片對攝影的新要求:儘量使用自然光,從機器設備到機位、角度、鏡頭、色調的運用,都追求真實感和節奏感,從商業片、類型片的角度,“觀眾怎麼看著爽,怎麼拍”。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特供配樂一直是好萊塢戰爭片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比如諾蘭的《敦刻爾克》中鮮少臺詞對白,這時漢斯·季默為電影創作的配樂就更成為烘托影片氛圍和展現人物情緒的重要一環。

現代國產戰爭片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原創配樂、推廣曲、主題曲,如今商業片中的音樂元素,在戰爭片中一個都不會少。

當然,雖然《集結號》以來,國產戰爭片轉型商業化、類型化的道路越發順暢,但對比好萊塢的成熟作品,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愛情、人性、反戰、非線性敘事結構...... 戰爭片可以玩得題材花樣還有很多,而目前國內的大部分戰爭片還是停留在熱血向,觀眾看得爽看得燃,但刺激過後觀眾還能帶走怎樣深度的人文思考,應該是戰爭片創作者們接下來面臨的問題。

國產戰爭片的轉型之路正漸入佳境

相比過去幾十年裡國產主旋律戰爭片走過的漫漫長路,和好萊塢戰爭片幾十年來的多元化探索,07年以來,在大的時代背景變遷和主流價值觀的轉變下,現代國產戰爭片十幾年間的轉型,給了內地觀眾很多的驚喜和期待。

從宏觀視角向微觀視角的轉變,大場面精益求精、逼真寫實與小人物情感刻畫的結合,還有行業工業水平的提升,都是國產戰爭片朝商業化、類型化邁進的助推器。市場的正面反饋,也給了電影人繼續向前的信心。

戰爭離我們漸行漸遠,更多優秀的國產戰爭片正離觀眾越來越近。

本文參考以下資料:

1.看著爽,是因為《紅海行動》用了這樣的拍攝方式

2.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最好的戰爭電影——《集結號》十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