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中年人不是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朋友圈裡的年輕人大致可以分兩類,一類比較喪,另一類正能量。

喪的那類,朋友圈規律容易掌握,半夜“失眠”,早上“又是苦逼的一天”,中午“不想工作好累啊”……

正能量的那類,就更好掌握了,半夜“你見過凌晨一點的寫字樓嗎,加油!”,早上“新的一天,加油!”,中午“補充能量,加油!”別忘了給自己比心……

雖然這兩種一看就有明顯區別,但每一類都有合適的受眾。

唯獨中年人,哎,說什麼好呢,太難伺候了。

他們看到喪的那類,就呵呵;看到正能量的那類,就呵呵呵。

哪個中年人不是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呵呵與呵呵呵,是中年人行走江湖的一種符號。

好多中年人提著一口仙氣不輕易表態,唯一萬能的法則可能就是“時刻保持呵呵呵”。這會讓他看起來如同一個永遠面帶微笑的不好惹的神經病,讓人摸不清,猜不透,左右搖擺,忽隱忽現……

而大多數中年人是不能分類的,他既不會說“八月請對我好一點”也不會說“今天又是一地雞毛的一天”......沒有什麼人什麼事值得他們公開仰天大笑或抱頭痛哭。

他們每天都把生活過成精分的模樣,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哪個中年人不是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昨天和幾個媽媽聚會,大家淡定地喝著咖啡,優雅如貴婦,無論誰也看不出她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堪。然後大家開始吐槽。

第一個:“我早上剛把兒子揍了一頓,暑假作業還有一半,六篇作文,五十張毛筆字,數學十二張卷子,英語還一動沒動”……

第二個:“昨天我體檢報告剛拿到,脂肪肝高血壓小葉增生,我以後恐怕只能吃草,不能上班和帶娃,很容易被瞬間氣死”……

第三個:“我老公昨天又是加班到11點半回來的,下個月還要國外出差18天,這個老公我也不想要了,比我家的吸塵器功能還少”……

四五輪吐槽完畢,什麼優雅貴婦,什麼知性熟女啊,這簡直就是世上最倒黴催的一群喪屍大聚會——感覺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人間不值得。

忽然間,然後大家開始商量一起去哪吃個農家樂,一起淘個防曬霜,再湊個時間一起團個補習班......

喪屍團瞬間化身能量滿滿的美少女戰士,對生活之熱愛大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刻。

哪個中年人不是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最後大家把一大桌芝士蛋糕草莓派和冰淇淋全部幹光,自信滿滿地互相鼓勵“吃飽了再減肥”,然後依依惜別:“下次再聚,我還要回家收拾糊不上牆的爛泥!至於下次什麼時候能聚得上,得聽天由命,哈哈哈哈哈!”

大家帶著滿滿的自信與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回家繼續把一地雞毛撿起來洗洗乾淨做成好看的雞毛撣子,下次帶出來秀。

你說我們喪,我們比誰都樂觀豁達積極向上,一身的正能量能鼓勵全世界倒黴蛋以我為底座向上攀登,充滿勇氣;你說我們正能量,我們又總是隨時隨地能把滿身的喪給你秀出來,讓你覺得這日子真扎心。

所以中年人總是喪和正能量的結合體,一邊負重前行,一邊趾高氣昂。

哪個中年人不是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我經常在公眾號後臺看到這樣的批評:你怎麼整天傳播焦慮,你能不能寫點正能量!

對正能量有誤解的人實在太多了。你還不能說他,說了,你就是“三觀不正”。對了,他們往往對三觀也有誤解。

總有人覺得,你把生活裡的糟粕扒得一乾二淨,你就負,你就傳播焦慮,你就不是好東西。

抬舉我了,我們碼字的,如果具備一定的文字表現力和總結能力以及洞察力,如實呈現本來就存在的東西,那不叫“負”,那叫“會寫”。

我們不寫,那些“負”依舊存在,不管你看或不看,它永遠在那,不離不棄。我們不生產焦慮,也不是焦慮的搬運工。有很多人甘當強硫酸溶液,看起來在腐蝕現實,實際上卻是在稀釋焦慮,改變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態度。

中年人就擅長幹這種事。

哪個中年人不是一邊喪,一邊正能量

花好月圓,陽春白雪,我們不是拿不起來,拿起來放得下才叫人生。

放下之後,別忘了再把角落裡的“負”拾起來,把它擺擺正,那你的靈魂才能真的“正能量”起來。

而那些天天把“正能量”掛嘴上的人,不是“微商”就是“最喪”。

看到過你愛我的樣子於是在你不愛我的時候便一眼就得以驗證,在那之後還能說“不愛拉倒,下一個更好”,那叫正能量。

知道身邊有太多我們無能為力的東西不能改變也不需要藏著掖著,接受它承認它然後變著法地適應它最後讓它對你無能為力,這叫正能量。

真正敢面對殘酷現狀,大聲宣告“這特麼就是勞資的生活”之後還能雲淡風輕付之一笑然後顯擺“勞資都這樣了還過得很樂呵”,那叫正能量。

把身邊的人從負情緒裡帶出來,讓他們和你一樣笑看人生,讓自己活得至少自己不感覺太悲催,從內心深處找到真正的inner peace,那叫正能量。

而把頭埋進沙子裡不看這烈日狂風卻只想為柔軟的沙漠寫讚美詩的人,卻整天對著頂風前行時吐槽“沙漠一點不美”的人說“你是三觀不正”,那真的是最讓人沮喪的一件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