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暴跌2000億,滴滴"賭命"順風車!又一個泡沫正在破滅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腰斬、市值蒸發超2150億元……Uber上市後的表現,正在預示著網約車的未來?

世界上最大的網約車公司Uber(優步)已上市半年,卻仍在鉅虧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11月4日,Uber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營收38.13億美元,同比增長30%。淨虧損11.62億美元,同比擴大18%。營收雖然仍在增長,虧損卻也在持續擴大。

可見,坐擁全球最多網約車用戶的Uber,至今仍然沒有找到盈利之門,不可避免地遭到了資本市場殘酷的“懲罰”。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業績披露後的2個交易日,股價暴跌超13%,總市值蒸發超7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3億元)。

若將時間拉長至5月,優步以45美元/股的發行價登陸美股,總市值一度高達767.7億美元,成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IPO。而最新收盤價僅剩26.94美元,跌幅已超40%,市值蒸發已超3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3億元)。

盛極一時的網約車“獨角獸”光環正在褪去。無論是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Lyft(來福車)、Uber,抑或是正在努力上線順風車的滴滴,探索盈利之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Uber 盈利,仍遙遙無期

“2009年就成立的Uber,從來沒有盈利過.....預計在可見的未來,運營支出會顯著增加,可能不會實現盈利。”這是Uber招股書中的一句警示。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的確,在網約車的經營中Uber從未實現過盈利。據招股書、財報顯示,2016-2019年前三季度,Uber的運營虧損金額分別為30.2億美元、40.8億美元、30.3億美元、76.3億美元,累計虧損超17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高達1240億元)

且,虧損勢頭並未隨著上市而減縮。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再度淨虧損11.62億美元,同比擴大18%。

據招股書顯示,Uber的業務現在可以分為三個板塊:個人移動、 外賣服務、貨運服務。2018年三塊業務的總訂單金額為498億美元,同比增長45%。

隨著訂單金額的逐年增長,Uber的營收規模亦在不斷擴大。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其中,網約車業務無疑是其核心業務。截至2018年,打車業務的總營收為92億美元,營收佔比達到81%。

雖然營業收入的規模不斷擴大,但Uber的運營成本並沒有因為規模效益而下降。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從另一個角度看,可以看作Uber的營業收入增長是用錢燒出來的。

據Uber的公告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成本的上漲,尤其是司機端的補貼依然是成本的主要支出。而目前全球範圍內的網約車,都面臨著人力成本造成的虧損。

以另一家上市的網約車平臺:Lyft(來福車)為例,其每單平均運營虧損率高達45%,如果換成電動車,燃油耗損減少,虧損率僅下降10%,主要原因仍然是人力成本過高。

而目前,Lyft正在與Uber爭搶美國市場,仍在用大量的補貼司機、用戶,這是其單均虧損45%的直接原因。

可見,IPO並不能扭轉網約車巨頭們虧損的窘境。

滴滴更焦慮

Uber所焦慮的今天,可能正是滴滴的明天。

和Uber一樣,滴滴也正在虧損的泥沼中掙扎,曾經唯一盈利的業務:順風車,亦是命途多舛。連遇2起惡性殺人案,滴滴遭遇信任危機。

在下線435天后,滴滴正在以一種試探的方式試圖重新上線: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這一次試探上線的方案中規定,20:00後女性乘客不得搭乘順風車,引發軒然大波。人民日報更是一針見血指出:

保護女性安全,就要限制女性夜間乘車嗎?這是個欠考慮的商業決策。呵護女性的,從不是禁令,否則「足不出戶」才最是安全。

輿論強烈批判之下,滴滴迅速做出調整:順風車試運營期間,所有順風車用戶的服務時間均調整為5:00-20:00

可以看出,滴滴極強的求生欲。因為在下線前,順風車是滴滴所有業務中最肥美的一塊。

順風車上線短短3年多時間內,日訂單量便突破200萬單,按滴滴全平臺的2000至3000萬單的日接單量來看,佔比接近10%。據媒體報道,滴滴順風車2017年收入2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接近9億元人民幣,成為公司盈利的絕對支柱,但後來滴滴否認了9億利潤的說法。

另外接近滴滴核心管理層的人稱,整個2017年滴滴出行只有兩個部門盈利,一個是順風車,一個是代駕。

總之,不管是接單量、GMV(2017年成交總額高達200億)等數據,還是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順風車都是滴滴佈局出行領域不可多得的“大蛋糕”。

據易觀發佈的《2019中國網約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2018年網約車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平均複合年增長率達50%,2019年增速將出現回落。其中,順風車為網約車市場中的第三大市場。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而遭遇2起兇殺案的危機之後,滴滴已經丟掉這塊“肥肉”長達435天之久。無論是迫於IPO的壓力,抑或是盈利的壓力,滴滴都非常迫切的想要重新上線順風車業務。

2019年以來,美國兩家網約車巨頭相繼IPO,卻雙雙暴跌不止:

3月28日,Lyft掛牌納斯達克,最初估值為243億美元;而今市值僅有125億美元,跌幅超過50%;

5月10日,優步正式掛牌紐交所,上市之初的估值高達824億美元,最新市值僅剩459.54億美元,較上市之初縮水超40%。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顯然,當前並不是滴滴IPO的最佳時間窗口。一位業內分析人士直言,如果滴滴在此時重啟IPO,估值想要700-800億美元,幾乎是不可能的,看看優步、Lyft的情況就知道了。

共享出行的風口,正在褪去

8月20日,全球諮詢機構貝恩公司發佈《2019年亞太區出行市場研究報告》,將亞洲出行行業的發展趨勢總結為“坎坷的盈利之路”

貝恩研究指出,2018年中國智能共享出行行業總體增勢趨緩。而網約車、共享單車、B2C共享汽車三大領域的發展,則屬於“嚴重放緩”。這其中,只有即時配送業務呈上漲趨勢,2018年交易總額增長達40%。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而網約車行業,2018年增長率降至25%,月活用戶數量下降了5%。具體業務數據反饋到市場上的表現為,2018年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投資規模銳減約90%,導致中國出行行業整體投資縮水48個百分點。

同時,貝恩預測,在缺失順風車業務的前提下,2019年的網約車行業增長率將低於5%。不過,在消費者信心重建後,順風車新上線勢必會帶動新的增長,增長率將在2021年逐步恢復至10%~15%的水平。

一、二級市場的信號都預示著,共享出行的風口正在“褪去”。

鉅虧的大佬、隕落的"獨角獸"

在最近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共享經濟或許是最熱的概念之一。

每一家互聯網企業,都在不斷地追求規模、用戶數、營收,卻將淨利潤拋之腦後,而一級市場的機構們,不斷為這些連續虧損的企業輸血,造就了一個個“龐然大物”: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共享經濟的玩家們,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通過燒錢,迅速獲取大量用戶,再獲得新一輪融資。

以Uber為例,在其上市前的10年時間,先後有超過90個投資機構為其提供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

而在一級市場中,對共享經濟最狂熱的投資人,莫過於孫正義和他管理的軟銀基金,重倉押注了前三大“獨角獸”:WeWork、Uber、滴滴出行。

2019年,二級市場正在撕掉共享經濟企業的“遮羞布”。

2019年年初一度高達470億美元估值的WeWork,在IPO前夕遭遇“滑鐵盧”,估值暴跌至僅剩78億美元,使得軟銀基金持有的WeWork股份價值蒸發3740億日元。

6月30日至9月30日期間,隨著Uber股價暴跌,軟銀所持有的13% Uber股份價值已經減少了約35億美元。

直接將軟銀集團拖入虧損的泥潭。11月6日,軟銀集團公佈2019年三季度業績,2019年三季度營業虧損達7044億日元(約合65億美元),出現了十四年來首次季度運營虧損。

Uber 暴跌2000億,滴滴

軟銀願景基金近一年來的經營狀況

另外,軟銀旗下願景基金(Vision Fund)第二財季運營虧損為9703億日元(89億美元),原因是投資WeWork、Uber等公司的估值下降。

孫正義坦言,“我出現了重大的投資判斷失誤,很後悔,深刻反思”。

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出行顛覆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共享經濟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而這種新型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還需要時間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