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鄉思屢屢總糾纏,剝繭抽絲織彩絹。大寫人生身不老,輕描底蘊智常鮮。心泉濃墨書宏願,志筆金犁耕沃田。熱血涓涓滋潤久,青苗幼樹也參天”。

這是原赤峰市記者協會主席、《赤峰日報》社副總編輯、現赤峰詩詞家協會會長鮑喜章為崔玉堂先生的書籍《山村舊事》作的序言中的一首詩,他以飽含寓意的優美筆觸,形象地寫出了崔玉堂先生的氣質與胸襟、艱辛與執著,將其熱愛家鄉山川河流、歷史人文、追求藝術的精神底色躍然成詩。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崔玉堂酷愛攝影,酷戀自己的家鄉和職業,也熱衷於紀實類文學創作、房屋的裝飾設計。對他來說,無論是攝影作品、還是文學創作,都是一種生命的狀態,是對生活的思考、對過往的感恩和眷戀。他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中國》等20多家報刊發表了200餘幅照片,截至目前出版了四部文學作品。

熱愛,往往是一腔充滿詩意的情懷。在崔玉堂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毫無造作的自然氣質潺潺緩流,剛毅、沉著、堅定,而又滿載典雅,樸實之中有風華,平淡之中見腴厚,那些定格的風景和文字,不僅是一首詩,更是一片濃濃的鄉愁。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崔玉堂出生在赤峰市松山區,曾經擔任過大隊文藝宣傳隊隊長、公社整建黨宣傳隊隊員、生產隊長、大隊會計。1976年在昭烏達盟農牧學院林果系學習,1979年被分配到昭烏達盟(現赤峰市)林業局工作。崔玉堂從最基層幹起,先後擔任過赤峰市防火辦公室副主任、赤峰市林業工作總站站長、敖漢旗政府副旗長、赤峰市林業局副局長、局長等職務。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參加工作後,崔玉堂開始學習攝影,為此他和家人忽略了許多物質上的需求,每月都要從工資中拿出三分之一用於攝影方面的投入。隨著拍攝水平的提高,他決定為赤峰市林業生態建設留下一些可供後代查詢的歷史,這也成為他為自己額外添加的一份責任和義務。經年累月下來,拍攝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每次下鄉,崔玉堂都要帶上照相機,工作三十多年從未間斷。他不停地拍攝,但是還是覺得太少,至今保存下來的二萬多幅關於赤峰市生態建設的記錄,似乎不足以承載他對林業工作的摯愛和思考。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2002年6月12日,崔玉堂在下鄉檢查工作的途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高位截癱,從此開啟與輪椅相伴的生活。不過,崔玉堂與赤峰市的生態建設之間僅存在於地理意義上的距離感,他精神的足跡一直都在行走,行走在赤峰的山山水水之中。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2006年10月,經過在北京四年的治療,崔玉堂決定從博愛醫院出院。出院前主治醫生婉言相勸,並將出院後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告訴了崔玉堂及家人。在醫生看來,他的這次出院就意味著從此永別,但崔玉堂還是堅決要求出院。在北京火車站,他望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回家的心情頗添幾分急切,也湧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回到赤峰,四年之中,崔玉堂在家人和護工的幫助下只下過四次樓。輪椅的車痕雖然碾過了一天又一天,但是沒有碾碎崔玉堂的樂觀、從容,也沒有碾碎他的信念和追求。他以淡定而豁達的微笑應對著措手不及的悲傷,以自己頑強的毅力抵抗著無時不在的劇痛,也以滿腔的熱情延續並編織著自己的夢想。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在徵得單位同意後,崔玉堂決定從過去拍攝的二萬幅照片中精選出部分照片出版。他託著無時不在的病痛,在家人和護工的幫助下著手整理他所有的照片和底片資料。

工作的難度遠遠超乎了崔玉堂和家人的想象,因為神經調控功能失調,大腦和心臟所需的血液供給受阻,所以他每時每刻都面臨著生命的挑戰,稍微疲勞一點就出現休克半休克症狀,有時血壓的收縮壓只有50,舒張壓為0,聽不到脈搏跳動。由於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家人不得不將速效救心、治糖尿病、升血壓、治胃病等等藥物一起給崔玉堂服上。每次休克都沒有任何前兆,也毫無規律。自從整理照片後,這種情況不知發生了多少次。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綠色的壯舉——赤峰市林業生態建設紀實》終於出版了,作品共分生態危機、山地造林、沙地治理、川區綠化、國有林業、國際合作、科技興林、林業產業、森林保護、綠色勳章、情繫赤峰、生態景觀等12部分,全面總結了近半個世紀赤峰市林業生態建設過程和取得的成就。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打開崔玉堂所有的照片會發現,他的鏡頭從來沒有離開過林業,無論是貧瘠還是膏腴,無論是一次追溯還是一份期許,都與他置身期間的林業生態密切相連。多少年過去了,這中間不知有多少生態的故事發生和終結,依傍他的一張張照片,我們可以觸摸那久遠的往昔,穿越一個又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感知赤峰生態建設者的那份艱辛。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歷史在崔玉堂的照片中躍起,漫漫幾十年的歲月,生態建設的點點滴滴,都翻滾著令人震顫和感動的浪花。從崇山峻嶺間鐫刻的一排排魚鱗坑中,我們能聽到老百姓揮鍬舞鎬叩擊地表的聲響;從浸潤荒原的一株株青草當中,我們能感受到車轔轔馬蕭蕭大會戰軍團進發的號角。一座座綠色“沙丘”盪滌著邊塞詩歌裡的千古狼煙;一排排參天大樹搖曳著無以計數的汗珠;一筐筐碩果盛載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追求。他30多年拍攝積累下來的一幅幅照片,成為赤峰市生態建設史的一個參照系。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此後的崔玉堂,在文學藝術創作的路上一發不可收,2009年,他在《生態文化》雜誌發表了散文《家鄉的生態往事》,2013年被全國政協等六部委評為“第五屆關注森林——梁希文化藝術獎”二等獎。

2015年,以反映家鄉民風習俗、家鄉文化生活為主的《山村舊事》出版發行,全書總共30多萬字,《赤峰日報》對此進行了連載。

後來,經過兩年半時間,崔玉堂對該書進行了修改補充和完善,最終的字數足足翻了一倍,達到60多萬字。2019年1月新版的《山村舊事》在全國發行。書中,他把在歷史長河裡不斷沉澱積累的家鄉文化,取之精華、去其糟粕,壓縮集合成具有文獻價值的赤峰風土人情歷史畫卷。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在出版這本書之前,崔玉堂進行了長時間的文學積累,通過正版光碟,觀看了大量的歷史文獻紀錄片和影視作品。他對時間的自律和堅守超乎人們想象,每天有十多個小時把自己浸潤在濃郁的文藝氛圍之中,補給精神養分,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為了使作品詳實可靠,他曾經多次不遠百公里把家鄉人請到家裡,調研求證,一絲不苟,字斟句酌,反覆校勘。最終形成這部目前部軼較大、資料較完備、具有赤峰地區民俗風情學術研究價值的書籍,對搶救、保存和弘揚赤峰地區民間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

崔玉堂的作品注重現實感和歷史感交織,注重打通曆史和現實的聯繫,他不斷地在歷史的深處或者歷史的創傷經驗中來尋找家鄉文化的自信。在他的精神世界裡,那些啟迪心智、令人感動的瞬間,那些值得紀錄、能夠溫暖人心的人和事是他創作的動力。目前他的散文《二舅》已經問世,並被一些媒體轉載。他的另一部體現人間真情的紀實文學《那些年那些事兒》正在撰寫階段。

在文字創作之餘,崔玉堂還和護工合作為30多位親戚朋友同事進行了式樣不同的室內裝潢設計。舒適與時尚、自然與文化相融合,高雅的凸顯,空間利用的極致,都使其裝飾顯得別具一格,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位高位截癱的老人之思想。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定格的瞬間,凝留的深情,還有生動的嚮往,浸染著崔玉堂輪椅上的生活,他的每一幅照片,每一行字,每一次裝飾設計,都承載著他生命的重荷和靈魂的積澱,充滿了濃郁的愛意和家園的迴歸感。

藝術,闌珊了崔玉堂的輪椅歲月,卻俏到鄉思的源頭一次次綻放......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崔玉堂作品賞析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調轉橫屏

《綠色屏障》

敖漢旗黃羊窪退化沙化草牧場防護林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圖片提供:崔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