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是同一場洪水?背後暗藏2種祕史密碼

(說歷史的女人——第1003期)

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是同一場洪水?背後暗藏2種民族秘史、文化密碼——本期分解。

我們以為,女媧補天的原因,是因為幾千年前地球上那一場大洪水。許多民族的神話對此都有記載,《淮南子·覽冥訓》是這樣描敘女娛補天經過的: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孟子·滕文公》敘述過一場大水: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

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是同一場洪水?背後暗藏2種秘史密碼

如果孟子記錄的是那場地球大洪水,時間就不一定是堯時代。如果不是,至少能夠證明,古代的華夏,洪水(黃河氾濫)相當常見。

天爛了,大雨傾盆,洪水氾濫,屍體群漂,得神補天。

為什麼是女性女媧神補天呢?從歷史觀說,人類有一段歷史屬母系社會,女媧神或許就是部落女性首領的神化。這種說法很客觀,但未必深及民族文化之根。要及根,必須探視民族(種族)文化心理,榮格叫“文化集體無意識”,可認為是文化本能。

儘管華夏種群夏商之前信帝,但此帝雖為老大,卻不是唯一,比如夏商人信帝的同時,還信著鬼(祖先),華夏屬多神教。多神教一定給人(英雄)留著地盤,崇拜英雄是華夏人另一文化本能。

英雄(人)開天地或造人,當然有分工。力氣大的男性指定開天闢地,能生育的女性當然造人,並縫補爛了的天。

人能補天,又潛做了日後華夏文化的一種密碼,此處暫接不提。

種族文化不同,會給同一(同類)事件編排不同的文化內涵,我們探究一下猶太人給那場大洪水注入的文化因子。

《創世紀》第6章到第9章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上帝耶和華看見大地上的人類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便計劃用洪水滅盡惡人,留下義人。上帝發現“諾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便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帶上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同時,帶上一些雌性和雄性牲畜與鳥類。

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是同一場洪水?背後暗藏2種秘史密碼

方舟建造完畢,大洪水開始。諾亞與家人、以及所選動物們進了方舟。《創世紀》這樣說:“當諾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

洪水淹沒了最高的山,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諾亞一家人與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220天之後,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洪水開始消退。

40天后,阿勒山山頂露出……經過多次試探,諾亞一家人與動物們才走出方舟。諾亞將一隻祭品獻給神。耶和華聞見獻祭的香氣決定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並在天空製造了一道彩虹,作為保證:“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紀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同是洪水事件,猶太人用善惡編程他們的神話。如果說伊甸園事件人類始祖因偷知了善惡知識而被上帝流放的話,那麼諾亞方舟事件則是上帝對人類作惡進行現場處罰。那場大洪水差點滅絕了人類,猶太教即刻抓住緊要處,幾乎全部貶低人類,張揚上帝的完美與威力。方舟事件比伊甸園事件更讓人類懼怕上帝,從此,上帝牢牢地掌控了人類。懼怕孕育虔誠。當然,這個上帝還有仁慈的一面,他很守約(所以叫“舊約”),上帝都守約,規則意識同時孿生。

為什麼猶太教借洪水事件大肆渲染上帝的威力,而華夏女媧補天的神話,卻在張揚女性巨人女媧的能耐?為什麼人類在上帝面前如此無奈,有時只有死路一條,而華夏的天神自己爛了,還要讓一個“人神”去補?這個問題,在論盤古開天地之時略有涉及。猶太人因處絕地沙漠,只能信靠上帝。華夏人擁有土地,但黃河老是追殺,活得勉強。於是,華夏人更多地依靠英雄領著他們治理黃河。崇拜英雄是華夏文化一大奇觀。

女媧能夠把天補住,那就是說,在天神面前,人能夠有所作為,於是,人在神面前能夠作為,又隱在了華夏後續文化中做了密碼。這便是:天命論和天人合一。

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是同一場洪水?背後暗藏2種秘史密碼

​華夏人開始也信帝,當然此帝不是唯一神,權力有限,但是比天的權威大多了。帝比天至少多一種功能:愛說話。並且說了,所有人都得聽。周公不想讓周天子和眾人一塊聽帝的話,來了一場神話革命:薄帝厚天。從西周開始,帝退休,天接班。天神不愛說話,被天子綁架,之後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是照片,掛在後面,說話的是天子。

在開始,天藉著帝的威力慣性,有讓人懼怕的一面。“天命論”更多內涵是:生死、禍福等由天決定。後來,發現天老實,不愛說話(“天何言哉”,孔子語),人就有些上杆子,造天的反。尤其是孔子的一句看似無力、實則膽大的宣言——“五十而知天命”,改變了華夏人對天的態度。從這句話開始,全民“上天”。不可想像,猶太人敢說“五十而知上帝”。

有專家學者認為春秋戰國亂於分封制帶來的諸侯坐大,這只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核心價值觀,人人可以“知天命”。沒有了核心神的凝聚,文人,爭鳴;武家,爭霸。荀子總結為“人定勝天”。之後,人人可以“替天行道”,其至愚公都能移山……戰天鬥地,人的神話。

以上就是“天命論”退化史。

“天人合一”相對溫和一些:人最多能夠和天“合一”,不能“欺天”或“替天”。道家其神通天,其精神通自然,在自然那裡美好心靈,在天地那裡通達神靈,好啊。這是中華文化的至高智慧。它和佛教的“梵我一如”相通。道佛兩家,給華夏人在內心開闢了一片淨土、聖土。

不過,“天人合一”有副作用。人和自然沒有分開,這樣,會出現兩個後果:一,自然沒有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二,長期的“天人合一”,人會愚昧,漸至野蠻,回到老子理想中的原始部落。

有研究者認為,女媧補天和諾亞方舟經歷的不是同一場洪水。就像我們論盤古開天地之時,有人說盤古開天地是抄襲梵天過世。此處閒論一通,不僅盤古開天地模仿,就連道教也是佛教催生的。然而,除了表面和佛教有相似之處之外,道教骨子也是華夏文化的內核。盤古開天地再怎麼模仿梵天創世,骨子還是內涵華夏文化因子。比如梵天和盤古都是蛋孕成,但孕成後,梵天重在分身,而盤古重在一身之力氣,這才是區別!

不在於那場洪水,而在於為什麼面對洪水,兩家文化如此天地之別。

其實,我們想說的是,華夏神話已難考證它的實際情況:本不繫統,又被後人歷史化打碎。從文化潛意識(“集體文化無意識”)角度解密,才算真正認識了華夏神話。

參考資料:《孟子·滕文公》《淮南子·覽冥訓》《創世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