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康熙

歷史上翻譯人才最吃香的時代有兩個,一個一個是清朝末年的買辦,他們壟斷了清末到民國時期大半個中國的財富,還建立了買辦政權;另一個就是清朝開國時期的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全盛時期壟斷了清朝八成的省部級高官位置和9成漢人軍隊的指揮權。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督撫高官

這個說法一點都不誇張,從順治初年到康熙20年,在這期間一共清朝任命了65個總督,其中有56人都出自八旗漢軍,比例達到了86%;任命了131個巡撫,其中漢軍巡撫人數是120人,比例佔到九成。不過到了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情況就發生了變化,這一年清軍打進來昆明,三藩之亂結束。在這一年過後,漢軍八旗在康熙朝充當總督的比例就降到了5成(此後總共50個總督,漢軍八旗充當總督的人數是25人),漢軍八旗擔任巡撫的比例也隨之下降。康熙皇帝相對來說還念舊情,把漢軍八旗全部撤職,到他的寶貝孫子乾隆當政時,漢軍八旗充當督撫的比例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十左右。滿清皇帝把自己看作是滿洲人的皇帝,而不是漢人的皇帝,他們重用漢軍八旗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在戰爭中需要這群翻譯官替自己賣命。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八旗軍

早期的八旗軍分工中,滿洲八旗負責野戰衝鋒、攻城略地;蒙古八旗騷擾、追擊、屏蔽、封鎖等任務,而漢軍八旗主要負責帶著大炮攻城。八旗軍入關後,滿洲八旗得到了海量了大量的火炮,在八旗軍中組建了專門的火炮火槍部隊,再加上明朝降軍組成的綠營軍,也有大量的火器人才,漢軍八旗已經不再被八旗老爺們當做是不可或缺的火器人才。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翻譯官

志和康熙重用八旗漢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懂得漢語和滿語,善於同漢人打交道,是統治者統治漢人最可靠的幫手。儘管現代的影視劇中滿洲八旗的王子貝勒們一個個都能用漢語和女主談戀愛,但在順治康熙年間滿洲人卻都以說國語為榮,對學漢語沒多大興趣(王公諸大臣,無不彎弓強射,國語嫻熟)。他們也不屑於和漢人談婚論嫁,儘管多爾袞已經規定了八旗官兵要和漢人官員聯姻,但是無人照搬,他們要漢人女子基本上都是硬搶。滿清統治者和漢人打交道需要漢軍八旗出身的啟心郎(正三品官,這是翻譯官的黃金時代)充當中介,八旗"大爺們"也以征服者自居,鬧出了逼反姜鑲等事件,給順治康熙惹出了不少麻煩。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高官

在漫長的戰爭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減員嚴重,在入關前的1644年滿洲八旗三百一十個牛錄,按每牛錄二百丁計算,可作戰人數是六萬二千人;順治五年,八旗旗主們整理自家人力資源就發現滿洲八旗只能動員55320名壯丁;到順治十一年滿洲八旗就只剩下49660名壯丁。滿清急需用信得過的奴才替自己掌管各地漢人炮灰,這就給了漢軍八旗的翻譯官極大的機會。加上康熙初年吳三桂也在清軍漢人軍頭中進行大串聯,以三萬多人的基本部隊拉攏了滿清總督一人巡撫5人,提督8人,一共23名軍政大員造反,弄出了20多萬大軍。不少滿清大員造反的原因就是滿洲八旗官員的欺壓,因此康熙皇帝不得不繼續給予漢軍八旗的奴才們權力,讓他們替自己看住綠營軍。漢軍八旗對綠營軍指揮官的壟斷時間更長,從順治初年到雍正13年擔任的提督和總兵比例都佔到了九成以上。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八旗軍

滿清皇帝以漢軍八旗控制地方、控制綠營,自然也防止他們中出現吳三桂。因此在順治康熙時代,督撫的文書必須要有八旗將軍簽字才能生效,關鍵的山西陝西等地督撫都不讓漢軍八旗染指,直隸的幾乎所有軍職都交給了滿洲八旗出身的軍官,直隸77個州縣更是成了滿洲八旗的樂園。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乾隆

在消滅了國內主要敵人後,滿洲八旗就開始眼紅漢軍八旗的位置,開始大規模減少漢人督撫的人數;加上滿洲八旗子弟們漢語越來越遛,滿洲八旗就連綠營指揮官的職務、分給漢軍八旗,乾隆時期漢軍八旗擔任綠營軍軍官的比例就降低到一成多。滿清皇帝也對漢軍八旗的大加指責,公開說他們風氣很差善於貪汙,帶壞了淳樸的的八旗子弟,是八旗中的毒瘤,甚至對其成員大加淘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群翻譯官最牛時壟斷大半省部級,被甩時卻連吃低保都排不上隊

八旗子弟

雍正元年年漢軍八旗連同自家奴才共44萬人,佔八旗總人數的72%。乾隆皇帝繼位後不但讓漢軍八旗從省部級高位上滾蛋,連漢軍八旗的低保工資都不想發(漢軍八旗工資比滿洲八旗工資低1/3,而且漢軍八旗婚喪嫁娶沒有特別補助。)乾隆皇帝在建造圓明園下江南是很捨得花錢,但是對漢軍八旗卻非常小氣,多次下旨意讓這群奴才們自找出路。到還有嘉慶元年,八旗漢軍在八旗中的人口比例已經降低到了44%。清朝日暮西山後,八旗漢軍繼續被他們的主子攆出八旗隊伍,到清朝滅亡時八旗漢軍的人口比例只佔五百萬八旗人口的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