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最能體現一個千年大國的自我修養便是關於其傳統文化的延續,中華上下五千年之久到了咱們這代,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又有多少人還願意去學?

這些經驗或許對於現在代人來說有些落後,但卻有值得翻新的價值,尤其是一些關於為人處世的做法,不管時代怎樣變遷總有其存在的意義。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作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句其實還有下半句,你知道嗎?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旨在揭示一個生活哲學問題,比如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身有殘疾的乞丐伸手要錢,你會拒絕嗎?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身邊一位朋友失戀了,大男人哭得梨花帶雨,你要借個肩膀嗎?親戚在股市中興風作浪一不小心深陷泥潭,傾家蕩產,在這岌岌可危的時候你會搭把手嗎?

再說一個經典案例,路上一位老人倒在你的車前,你會下車去扶嗎?這些道德問題在某些時候會成為致命的毒藥,傷人傷己。

曾經有位哲人說“生活就是一部狗血劇,要多狗血有多狗血”,電視劇裡的很多劇情有時候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在生活發生,但發生時卻又著實讓人慾哭無淚,比如人心的險惡。我們本以為一些影視劇把人心刻畫的那麼的黑暗,讓人無法接受。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可是,咱們遍覽周圍的新聞就會發現,人真的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產生的受害者就成了可憐人。這裡咱們要著重說一下可憐的真正定義,可憐與不幸是掛鉤的,一個人的不幸除卻自身原因之外可能是天災,比如地震、車禍等等,對於這類的可憐人,咱們能幫就幫。

還有一種“可憐”卻是“假可憐”,就說這街上乞討之人明明雙手健全,卻依然把自己化妝成殘疾人的模樣,把尊嚴完全拋在腦後。

一般來說,假可憐之人會有以下三個心理,首先會具有依賴性,這種渴望不勞而獲的心理其實大多數人都有,但更多的人都是藏在暗處,該做的還是得做。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有的人則表現在明面上,他們特別渴望別人的幫助別人,直到一步步將別人的熱情削弱到谷底,而當別人不再伸手援助的時候,這類人又會心生怨恨。

比如有人儘管四肢健全,卻總想著偷雞摸狗,結果在偷竊的過程中被人打成殘疾,你說這類人是可憐還是可恨呢?可憐是可憐他的身體,可恨的是恨其不爭。

第二種心理則是自私之心,自私是人之常情,古人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朋友借錢越來越獅子大開口,本來自己還能應付一二,到最後實在負擔不起便拒絕了,可那時朋友卻像消失了一樣,到最後似乎是自己欠了他錢一樣。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至於這第三種心理則是消極心理,缺乏積極向上的心態,綜合了上述兩種心理狀態,覺得自己人生沒有盼頭,卻也沒有腳踏實地的勇氣,只想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今天這位大爺能賞口飯吃,想來明天也會。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恨之人也成了可悲之人,這便引出了這句俗語的下半句,那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是精華,不妨自我反省一下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總是說現在苦一點,將來甜一些,可能當初都覺得這句話實屬廢話,但放在這裡卻並不矛盾,對於假可憐之人來說,能甜一些,變甜一些,將苦的拋之腦後,殊不知這可悲之苦,這是他現在的處境。

最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就介紹到這裡,苦也好,甜也罷,平平淡淡才是福。

腳踏實地雖然有時候顯得很笨拙,但總比鋌而走險來的平穩,比“假可憐之人”來的舒服,這些人心的陰暗面其實大家都有,古人說“每日三省吾身”,今天你反省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