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學會一項新技能?5個方法3個步驟,但最關鍵是這26個動作

如何快速學會一項新技能?5個方法3個步驟,但最關鍵是這26個動作

1.技能學習中的"二八定律"

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者巴萊特在研究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時發現大部分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即: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這個發現被稱為"巴萊特定律",又稱"二八定律"。後來,人們發現"二八定律"不僅適用於財富分配,還適用於很多領域。

比如,一家企業80%的利潤來自20%的高利潤業務;一支銷售隊伍80%的業績由20%的銷售精英貢獻;一組投資組合裡80%的收益來自20%的項目……

二八定律

在個人成長中,80%的成長也來自做對了20%的事情。比如明確了自己的人生關鍵詞,進而有方向、有重點地快速發展。在開啟個人事業前期,沒有太多外力可以藉助,常常需要一個人分飾多種角色,完成多種任務。比如作為一名私人助理,你可能既需要會公眾號編輯,又需要會海報製作。一個人哪有那麼多時間樣樣從零開始自學?這時候就需要分清哪些技能是需要深入鑽研達到專業水平的,哪些技能只需要基本掌握就可以。

對於只需要基本掌握的技能,20個小時的有效投入足以從小白到業餘水平,覆蓋80%的運用場景。

關鍵就在於這20個小時應該投入到哪裡。我的經驗是,投入到"二八定律"中那些能帶來最大效益的20%的部分。那麼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什麼是重要的20%呢?

2.黃金圈法則

這裡我們就需要介紹一個重要思考模型——黃金圈法則。

黃金圈法則是由知名營銷專家西蒙·斯涅克提出來的,他認為偉大領袖之所以能激勵出偉大的行動,是因為他們遵循"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的言行方式。

黃金圈法則

西蒙·斯涅克用蘋果電腦的例子來闡釋黃金圈法則是如何影響他人決策的。通常電腦公司在介紹自家產品的時候這樣說:"我們做最棒的電腦,設計精美,使用簡單,界面友好,你想要買一臺嗎?"而蘋果公司是這樣表達的:"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創新和突破。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是通過將產品設計得十分精美,使用簡單,界面友好。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 你想要買一臺嗎?"

前者重在強調產品有什麼功能和優勢,而蘋果公司是站在意義層面跟消費者溝通,賦予消費者以意義感——你買的不只是蘋果電腦,還是"買"一種追求完美、突破創新的精神。因此每一個在閃著銀白色蘋果背光燈背後工作的人,彷彿都不再是普通的工作者,而是在進行創新的自我挑戰者。蘋果公司因為搞清楚了20%的重要部分——價值比功能更重要——進而撬動了消費者80%的購買意願。

如何快速學會一項新技能?5個方法3個步驟,但最關鍵是這26個動作

3.關注意義,而不是關注形式

同樣地,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人的做法跟普通電腦公司一樣,都在關注"做什麼",也就是技法層面。比如, 學習動畫技巧來讓PPT更生動;學習肢體動作來讓演講更吸引人;學習各種修辭手法來讓文章更優美。這些方法當然都有用,但並不是那重要的20%。

"你為什麼要學習演講、寫作和PPT"才是重要的20%。

你是要成為演講專家、作家或者是PPT設計師嗎?也許都不是,你只是需要通過演講、寫作和PPT來幫助你更好地表達自己。那麼真正該花工夫研究的不是如何做好一場精彩的演講, 寫出一篇10萬+閱讀量的文章,做出一個動畫酷炫的PPT,而是應該先研究"表達",即如何讓他人輕鬆地理解你想要傳達的有價值的信息。這時候,表達的邏輯就比技巧更重要。

因此,我在學習寫作、演講和PPT的時候,沒有從具體的寫作、演講、PPT技巧入手,而是先去學習了表達的邏輯。表達的邏輯可以用三個詞組來總結:結論先行、以上統下和論證類比,分別指的是在進行表達的時候先給出結論,然後再給出論點證據,陳述論點證據的時候要做到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

我大概花了6個小時認真讀完了《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初步掌握了表達的邏輯,然後花2個小時學習了書中的案例,接著又花了4~5個小時找來一些精彩文章和演講進行對照學習,最後花4個小時準備了一場演講來檢驗自己的掌握情況。

整個刻意練習的過程不超過20個小時,之後我就開始上手寫作、演講和PPT。由於把握到了核心關鍵,即便沒有優美的句子、富有感染力的肢體動作和酷炫的動畫特效,我也能清楚表達我的意思,覆蓋80%的表達場景。

4.向高手學習

通過運用"二八法則"和"黃金圈法則",我找到了寫作、演講和PPT的核心關鍵。花20個小時學會了"表達邏輯",一舉三得地解鎖了寫作、演講和PPT製作能力,完成了從小白到入門的學習過程。不過要想成為專家,則需要繼續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刻意練習。

在我剛開始發展個人事業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學習經費可以支持我參加課程學習。怎麼辦呢?這時候我想到了模仿學習。寫作的基本功都是一樣的,但是不同作者的風格不一樣,如果我能模仿喜歡的作者進行刻意學習,是不是能突破瓶頸呢?

我很喜歡古典老師的文章,他寫作的主要方向跟我關注的領域一致:教育和個人成長。古典老師又是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加上他的文風是我喜歡的風格,沒有誰比古典老師更適合作為我寫作模仿學習的對象了。

跟自學演講、PPT一樣,我知道古典老師的文章寫得吸引人只是結果,我需要找到背後的原因,也就是黃金圈法則中的"為什麼"。於是,我從古典老師的公眾號中找到幾篇最喜歡的文章,然後逐字逐段地進行拆解分析。

以古典老師的《如何在工作中獲得更大自由》這篇文章為例,我的拆解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步:通讀文章一遍,標出觸動自己的地方;

第二步:從第一段開始逐段閱讀,提煉出每一段的作用和使用到的修辭手法;

第三步:記錄下各種方式使用的次數。

如何快速學會一項新技能?5個方法3個步驟,但最關鍵是這26個動作

1 段——開門見山提出主題:如何在工作中獲得自由★ 2~3 段——自己的感受★ 4 段——舉例說明自由和責任的關係5 段——拋出一個理論6 段——解釋上面拋出的理論★ 7 段——舉例說明上面拋出的理論▲ 8 段——總結性觀點▲ 9 段——又是總結性觀點,然後用對比的方法舉例說明▲ 10 段——總結性觀點,然後用熟悉的人物闡述說明★ 11 段——引用一個故事(與觀點相反)12 段——解釋這個故事背後的邏輯(賣個萌)★ 13 段——推而廣之,用生活常見例子說明,通常能引起共鳴

段——基於觀點,正反面提出假設段——再次回到主題:如何幫助自己獲得更多自由段——短期方法段——長期方法★ 18~20 段——正反兩種人的例子說明▲ 21 段——提煉觀點★ 22~25 段——說明不太適用觀點的特殊例子▲ 26 段——總結觀點★例子 7 處 ●解釋理論 2 處 ▲總結性觀點 5 處◎觸動 8 處★▲

拆解學習了古典老師的幾篇文章之後,我發現了古典老師寫出好文章的"秘訣"。首先,古典老師也遵循了"結論先行、以上統下、論證類比"的表達邏輯。通常會把結論和觀點在文章開頭就點出來,然後開始進行論證。其次,古典老師喜歡用講故事和正反舉例的方式來輔助說明自己的觀點。最後, 在每個"論證結論"的小結構末,古典老師喜歡用一句精闢的句子來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何快速學會一項新技能?5個方法3個步驟,但最關鍵是這26個動作

總結了古典老師的寫作方法之後,我就試著模仿這種結構。先從寫讀書筆記開始,刻意運用上講故事、舉例子、寫金句的技巧。一開始要用一天時間才能模仿寫出一篇文章,練習四五篇文章之後,我就熟練掌握了這種寫作技巧。繼續模仿寫出十篇文章之後,我就可以做到融入自己的寫作風格了。

這個"不花錢"的方法幫助我突破了寫作瓶頸,找到了寫作的感覺。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項新技能,不妨從你關注的領域中找一位你喜歡的前輩,去拆解他的作品,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幅畫、一場演講和一次產品發佈會。通過拆解,你不僅能加深對基本功的理解,還能學到更多進階內容。

5.慢思考,快行動

每次分享這個寫作練習方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你是怎麼想到這種方法的呢?我要如何像你一樣擁有這種思維呢?

我的建議是:慢思考,快行動。

人容易沉溺於行動中的快感,覺得只要有事做就是努力。

殊不知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在行動和思考之間, 需要看情況分階段考量。假如一個決定會影響你未來三個月的走向,就最好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花80%的時間想清楚20%的事情。一旦想清楚之後,就快速行動起來,不要追求完美,而是在過程中去完善。

"慢思考,快行動"不僅可以運用在個人成長、技能學習上,還能運用在生活中。有一位陳姑娘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北京打拼,事業小有所成後,她開始計劃組建家庭了。跟多數女孩子不一樣,陳姑娘沒有一股腦兒地投入到一段又一段感情中,而是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理想伴侶要求。

她先羅列出自己能想到的完美理想伴侶要求:有進取心、善良孝順、身高175cm以上、長相俊朗、身體健康、名牌大學畢業、年收入20萬元以上、有房有車、同一座城市、父母好相處、無兄弟姐妹、無婚史……

陳姑娘一口氣羅列了10多條理想伴侶的要求,接著開始兩兩對比看哪一條更讓她心動。比如A先生有房有車但是進取心欠佳,B先生無房無車卻有進取心,看哪個更讓她心動。經過仔細對比後,陳姑娘最後選出了五條選項。接著,她回顧了早年幾段失敗的感情,發現分手的原因確實都是因為一開始就不滿足這五條選項。

經過正反交叉對比後,陳姑娘就拿著這五條標準按圖索驥去尋找自己的白馬王子了嗎?沒有,她還做了一個讓我忍俊不禁的舉動,給自己定下了行動指南:五條中未滿足三條的一律不理;符合三條的可以接觸瞭解;符合四條的就要主動出擊; 符合五條的決不放棄。

清晰地知道自己理想伴侶的要求後,陳姑娘就開始快速行動起來,經常去潛在理想對象容易出現的場合,很快就遇到了合適的交往對象。交往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兩個人也有分歧的時候,不過陳姑娘的決策邏輯特別簡單:只要不違背五項原則,都可以協商解決。一年後,陳姑娘跟另一半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婚姻美滿、家庭幸福。

這就是慢思考、快行動的價值,捨得花時間先清楚自己為什麼容易被某種特質的異性吸引,找到自己看重的擇偶條件,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出有效行動,也更容易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Why為什麼

How如何做

What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