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道家(教)的一個重要教義: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是個道教說法,這個是道教繼承了上古神仙方學的學問而來的,淵源深遠。我們知道,道教門派林林總總,然總的來說,不外乎為兩大陣型派別,分別是:符籙派與丹鼎派。最早期的道教派別如張道陵的五斗米道、黃巾大起義領袖張角的太平道均為符籙陣形。而丹鼎一路則崇尚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為其丹鼎學說的源泉。“性命雙修”就是起于丹鼎學問。

首先我們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凡是神醫,皆是道士(或道家),這個原因與“性命雙修”為道教一大命題是有著十分密切關係的,因為性命雙修亦即是心身雙修。在全球現在的所有顯宗教之中,中國的道教才是那麼另類,因為普遍宗教都強調精神領域,比方佛教。然而只是道教才強調精神與肉體同重的修為模型,因此對精神修煉與研究人身健壯的學問,同為道教的探討核心,所以以草藥調和身體與情志的中醫高手必為道士就是這個原由了。

話說道家(教)的一個重要教義:性命雙修

宗教大辭典解釋“性命雙修”就是“神形兼修”,這個解釋得簡單明瞭。在這裡“神亦性”,“形亦命”。道教中藥名家,晉代著名道士葛洪,發出過道教的一個重要的教義,便是:我命在我不在天!這個相信大多數的人都理解錯誤!比方常見悖謬是將其理解為:命運在我,人定勝天等等。顯然這個是將“命”理解為先天形而上的東西,而不知正確性命雙修之命是指肉身(物質)。身體當然可以通過養和,又或病體可以通過治療,及達健壯的形態了,請看這個是不是非常的科學不?這個我命在我不在天,在中醫,在丹鼎道是指血肉軀體,是後天之物,他們認為可以通過修為、草藥、丹藥等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話說道家(教)的一個重要教義:性命雙修

而“性”是命之本,所以我們通常叫“性命”而沒叫“命性”,顯然性於命之先。“性”在上古叫謂“生”即天生之義。天生者人之精神也。用現代醫學詮譯“性命”就叫: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其是一個重視精神生活又重視肉體健壯的觀念,促使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以及後世具體到“性命雙修”的無疑是中華遠古聖典《易經》的陰陽觀念使然。在這裡我們很容易得息:性命亦即陰陽,性是陰,命為陽,性陰隱而命陽明。這就是萬古丹經王重心要義的性命雙修的根本源泉了。

話說道家(教)的一個重要教義:性命雙修

性是精神、天賦、靈魂。命是物質、軀體、血肉。道家(教)講精氣神就是對“性命”的概括,這個源於道家亞聖:南華真人莊周。莊子的玄思冥想注重“氣”。從“精氣神”而言:精是物質,也就是具體的生命形態。神是性,也就是無形之天生靈性,俗話人頭頂蓋骨又叫天靈蓋即藏靈魂這個地方,就是這個意思了。然氣就是“性與命的交流渠道”。道教丹鼎學所謂修為階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無(道)即與道同在是謂神仙了。從這裡我們很容易發覺“精氣神”的樞紐就是氣,“氣下為精”、“氣上為神”。太極圖:陽魚為命、為身軀、為肉體、為精血。陰魚為性、為神靈、為功能。然作為陰陽交互渠道樞紐的就是太極圖中平分陰陽魚的這條“線”,在這個領域的左是靈界,在這個領域之右是凡塵。佛教重於修陰神所以叫世尊,仙家重於修陽神者所以叫天尊,就是這個道理了。然而參同契主陰陽兼修,這個就是叫謂“性命雙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