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道家(教)的一个重要教义: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是个道教说法,这个是道教继承了上古神仙方学的学问而来的,渊源深远。我们知道,道教门派林林总总,然总的来说,不外乎为两大阵型派别,分别是:符箓派与丹鼎派。最早期的道教派别如张道陵的五斗米道、黄巾大起义领袖张角的太平道均为符箓阵形。而丹鼎一路则崇尚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为其丹鼎学说的源泉。“性命双修”就是起于丹鼎学问。

首先我们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神医,皆是道士(或道家),这个原因与“性命双修”为道教一大命题是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因为性命双修亦即是心身双修。在全球现在的所有显宗教之中,中国的道教才是那么另类,因为普遍宗教都强调精神领域,比方佛教。然而只是道教才强调精神与肉体同重的修为模型,因此对精神修炼与研究人身健壮的学问,同为道教的探讨核心,所以以草药调和身体与情志的中医高手必为道士就是这个原由了。

话说道家(教)的一个重要教义:性命双修

宗教大辞典解释“性命双修”就是“神形兼修”,这个解释得简单明瞭。在这里“神亦性”,“形亦命”。道教中药名家,晋代著名道士葛洪,发出过道教的一个重要的教义,便是: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个相信大多数的人都理解错误!比方常见悖谬是将其理解为:命运在我,人定胜天等等。显然这个是将“命”理解为先天形而上的东西,而不知正确性命双修之命是指肉身(物质)。身体当然可以通过养和,又或病体可以通过治疗,及达健壮的形态了,请看这个是不是非常的科学不?这个我命在我不在天,在中医,在丹鼎道是指血肉躯体,是后天之物,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修为、草药、丹药等等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话说道家(教)的一个重要教义:性命双修

而“性”是命之本,所以我们通常叫“性命”而没叫“命性”,显然性于命之先。“性”在上古叫谓“生”即天生之义。天生者人之精神也。用现代医学诠译“性命”就叫: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其是一个重视精神生活又重视肉体健壮的观念,促使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以及后世具体到“性命双修”的無疑是中华远古圣典《易经》的阴阳观念使然。在这里我们很容易得息:性命亦即阴阳,性是阴,命为阳,性阴隐而命阳明。这就是万古丹经王重心要义的性命双修的根本源泉了。

话说道家(教)的一个重要教义:性命双修

性是精神、天赋、灵魂。命是物质、躯体、血肉。道家(教)讲精气神就是对“性命”的概括,这个源于道家亚圣:南华真人庄周。庄子的玄思冥想注重“气”。从“精气神”而言:精是物质,也就是具体的生命形态。神是性,也就是无形之天生灵性,俗话人头顶盖骨又叫天灵盖即藏灵魂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意思了。然气就是“性与命的交流渠道”。道教丹鼎学所谓修为阶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无(道)即与道同在是谓神仙了。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发觉“精气神”的枢纽就是气,“气下为精”、“气上为神”。太极图:阳鱼为命、为身躯、为肉体、为精血。阴鱼为性、为神灵、为功能。然作为阴阳交互渠道枢纽的就是太极图中平分阴阳鱼的这条“线”,在这个领域的左是灵界,在这个领域之右是凡尘。佛教重于修阴神所以叫世尊,仙家重于修阳神者所以叫天尊,就是这个道理了。然而参同契主阴阳兼修,这个就是叫谓“性命双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