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校外補課班何時能禁止?

o平凡oo


“校外補課”為什麼屢禁不止?答案很簡單,家長有需求,學生有問題,老師也有想法。

每次一到寒暑假,或者碰上其他的節假日,一些公立學校的在職老師們就會受到來自學校領導,來自教育局下轄有關部門的群發短信:嚴禁任何形式的校外補課,請各位老師積極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如今嚴禁“校外補課”已經變成老生常談了。回想這些年,補課費從一天幾十塊和一個月兩三百漲到名師班一節課近千元,補課場所從老師家裡的小客廳發展到寬敞明亮的培訓機構教室,有償的“校外補課”在給孩子提供教育的背後,更像是一張張“漲價通知單”。

一、校外補課,家長有需求

為什麼自從2015年,教育部發布相關規定以來,“校外補課”屢禁不止呢?

答案很簡單,家長有需求,學生有問題,老師也有想法。

家長一方面對於“校外補課”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也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而四處尋找名師,給自己孩子補課。這看似是一個悖論,實則是家長補課“神話”的觀念在作祟。

動輒上百萬的學區房,重點中小學的高額入學贊助費,無不是家長這種心態的體現。但無奈的是,補來補去孩子的成績卻總是沒有什麼變化。

二、校外補課,學生有問題

學生有問題,“我跟不上其他同學的進度”,“大家都在補課,我不補課會被他們甩開”,“我想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學習很努力”。

不管學生是主動還是被動,也不管是學生自己的問題,還是來自家長的考慮,似乎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能找到孩子需要“校外補課”的理由。無論孩子的成績最終能不能提高,在家長看來已經付出了,孩子努力了,獲得了心裡安慰。

三、校外補課,老師有想法

“課改”、“學生減負”進行了一遍又一遍,學生在學校的課堂學時不斷減少,老師無法做到完善適合的調整,自然會影響到校內教學的安排,同時這也為校外補課提供了可用空間。

另一方面,老師這個職業收入很低。哪怕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無論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老師每週超過70小時的工作時間,拿著5000左右的月薪收入。這在北上廣深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面前,一部分青年教師承受著經濟的重擔。

就像曾經一位重點中學校長所感嘆的,如果沒有課外輔導的收入,絕大多數在校的青年教師只能淪為“啃老族”。

正是來自家長、學生、老師三方的需求,“校外補課才會屢禁不止,反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因此,想要徹底禁止“校外補課”,就要正視和解決家長、老師、學校這三方需求,否則執行起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麼光談“嚴禁校外補課”,“嚴禁有償家教”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呢?歡迎在評論中寫出你的看法。


松鼠課堂高老師


中國的校外補課班何時能禁止?

這個問題問得好,不過,遺憾的是禁止不了。只要社會上有需求、家長有需要,它就會存在。它是供需的產物。下面聽我來聊一聊。

拿我兒子來說吧,他有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從幼兒園開始,就形影不離。孩子即懂事、又有禮貌,只是學習成績有些差強人意,從一年級開始,所有科目幾乎都沒及過格。

因此,大概從三年級開始,家長就把他送到了補課班。用他奶奶的話說,“上補課班,孩子的成績就能超過你孫子!不去補課班,就不會及格!”,當然,這話是對我母親說的。

我也問過孩子,我兒子說,他的同學下課就跟個“活兔子”似的,上課就“犯困”,老師說啥都不知道,作業只會拿我的抄。

從孩子的表現可以看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老師課上沒有講,而是孩子課上精力不集中,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家長替孩子的成績著急,只能採用送去補課班的方式,來補齊孩子拉下的功課。

補課班的孩子中,多數都是家長送去的,孩子自己要求的很少。在輕鬆的休閒娛樂和補課班之間,大多孩子還是會選擇,以休閒娛樂的方式來度過假期。可是,家長往往會出於這樣、那樣的理由,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有些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能力,本身就不錯,很多問題都能夠自主解決。根本不需要補課班老師的引導,可家長依然把孩子強行送進補課班,這就有些杞人憂天了。

所以,想要補課班徹底消失,就要先解決家長的各種顧慮,需求沒有了,補課班自然也會消失。可是,怎麼解決家長的各種顧慮呢?

我是0M起點,歡迎評論轉發!


0M起點


中國教育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產業化”!

所謂“教育產業化”,其實就是圈錢。一是使教育“階層化”,破壞了教育的普惠公平原則。二是使教育“功利化”,破壞了教育學習的持續原則。三是使教育“負擔化”,破壞了教育的親民原則。

教育產業化,意味著市場化。市場化的原則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無法消除補課。聯繫上面的三大原因,至少現階段是無法消除補課的。

教育階層化,有錢人必然要動用財力,攫取優質的教育資源。除了上貴族學校之外,尋找名師資源補課,成為首選。這種現象還帶來了模仿效應。加劇了補課現象。因為人們都怕落後,都怕輸在所謂的“人生起跑線上”!

其二,教育功利化是造成大面積補課的罪魁禍首。這一點不需要我展開去說,大家都明白。這一點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第三,教育負擔化。現在的教育儼然已經是家庭的巨大負擔了。基於上述兩點,很多學生家長都被裹挾其間,形成全民“恐慌性補課”。彷彿補課就必然會落後一般,學習的正規途徑反而沒人關注了。

所以,要想消除課外補課現象,去除教育功利化是關鍵。要改變以分數作為評價體系的做法,要注重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不是考試功能!

親愛的網友們,你們怎麼看?


姑蘇講堂


校外補課班應運而生,越來越多,學生們苦不堪言,嚴重違背了教育的初衷。教育部也是花大力氣改革,看到的卻是越禁越多。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想光靠禁止是行不通的。

10月30日,《南京家長已瘋》刷屏朋友圈,原來減負規定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佈成績…



減負的工作一直在路上,越減負校外補課班就會越多,越火熱。

我在補習班看到小學、初中、高中生一有空就來補課,特別是小學生每天放學就去各種補習班補得很晚,補得最起勁。

為何補課這麼嚴重,屢禁不止?那還不是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等等唯分數的選拔性考試。有些補習班,也是有考試門檻的,很是讓家長焦慮。只要存在這樣的門檻,這樣的評價體系,家長就坐不住了,一定不會顧及孩子過重的學習負擔。特別是進了補習班,要求會更高,孩子會更加忙碌。



於是,我覺得補習班是禁止不了的,這是強烈的市場需求決定的。

那麼,規範補習班,讓補習班真正成為教育的良好補充才是比較好的方案。但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補習班要追逐高額利潤,經常做出違規的事情,對教育不利的事情。

社會總是在曲折中前進,只要大家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會越來越好,在某一個拐點(比如科技)一切會順理成章,不再矛盾。總之,目前還是比較困難,趨勢向好。


以上個人經驗和見解,不到之處還望多多指教,歡迎交流評論。


徽鄉小居


關於題主所說,校外輔導機構何時才能禁止?我覺得目前是不可能禁止的。

我有一位朋友是做中、高考課外輔導的、有時候聊天,跟他說到何時能失業,他很自信的說,哪一天中考高考取消了,他估計會下崗失業。很多人都清楚,目前這種現狀,中、高考是不可能取消的,只能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來適應將來教育的發展。

因為對於課外輔導機構,從來都沒有被禁止過,只是按照相關規定開設課程,辦理辦學許可證,符合辦學規範,積極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健康持久發展。從2018年年底,全國開始大整治之後,比之前可能好了一些。之前只要租個教室、買幾套桌椅、招幾個學生,聘請因為老師就可以開門上課。

現在這樣的機構已經被取締或者責令整改,更多的是對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場地的要求。我所在地區,對校外培訓機構明確要求,建築面積不低於300平方,而且必須有相關的安全應急措施以及逃生通道 ,這些機構必須經過多個部門的聯合驗收,才能頒發辦學許可證,進一步規範了校外培訓機構。


匯智坊


應徹底剷除這些毒瘤!教育的失敗!竟然拿教育當產業,打著教育的旗號賺著昧良心的錢!一群吸血鬼!斯文的搶劫犯!掏空了家長們的血汗!如大成培訓就是典型的吸血鬼!披著羊皮的狼!“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的口號喊得槓槓響,背後是利益燻心,私心膨脹,貪得無厭的偽“校長″帶領一幫吸血鬼吸乾了家長們的血汗,簡直是德不配位!厚顏無恥!“王校長″不要虛偽,現實一點,把口號改成“教育就是掏錢,掏錢就是教育″。你這斯文的強盜!


Celysdt


制度不改革,補課不會消失,制度改革了補課也不會消失,因為補課是剛需,而制度只是替罪羊。

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學校周邊的小學屋,小飯桌學生就陸陸續續的到了,開始的時候,老師領著孩子們,靜悄悄的完成自己的作業,如果是同一個班級的話,老師在大多數同學完成作業之後會統一的檢查作業,會核對答案。

大約一個小時或者更多時間之後,家長會陸陸續續的來把孩子接走,出現這種情形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了,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第2個是家長實在不願意看著孩子寫作業,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有時候家長輔導可能出現困難,最後一種可能,也就是拖到最後去接送孩子的家長,工作時間實在難以保障,他們只是把課外輔導班當成臨時接管孩子的地方。

所以說,每個人都應當清醒的認識到課外輔導班,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很多情境下,每個人都應當瞭解,這是我們全世界所有想讓孩子讀書好學習好的家長,所必須需求的,沒有什麼。其他的可能。除非你有足夠時間自己輔導孩子。

現在好了,學校推行了延時服務,每個孩子各地收費不同,一般在四五元左右,所以說,輔導班生意會越來越不好,而課後也是服務,成了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學習就是這樣,你不努力,就像在河水中行走,不小心就被衝到下面去了。


宜城老師


在我看來,不可能禁止。

為什麼?因為有需求。

校外輔導班這麼火,還不是家長和學生炒火的?學生有需求,校外輔導班就會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從孩子沒出生,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開始了孕期早教培訓;孩子幾歲了,女孩子的報各種舞蹈班,所謂培養氣質。男孩子的報跆拳道,所謂強身健體。再上了年紀後,繪畫班,鋼琴班,羽毛球班等等源源不斷,都是家長為了尋找孩子的興趣報的班。家裡有能力有條件,當然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挖掘孩子的興趣,給孩子的未來奠定基礎。因為有這樣的需求,所以課外興趣班種類越來越多。

再後來讀書了,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像數學班,英語班,作文班等等,就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落後了。有些人會說,報這樣的班,還不是在校老師上課教的不好,如果老師教的好,哪裡還有課外補習班的存在。家長們,你們忽略了人是有差異的,上同樣一節課,一個班裡有人學不夠,有人覺得學太多。有的人能完全吸收老師講的內容,有的人可能要講幾次才能吃透。這時候那些不容易吃透的學生就會尋求課外補習班來幫忙,這就是有需求。學生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一個班上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不好的學生,又因為班級上課的數量是有限的,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會選擇在課外輔導班鞏固知識,找出自己的弱點來強化學習。

這也是社會重視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希望孩子學習好,希望孩子不比別人差,都很正常。


思政微微


校外補課,顧名思義大家還是追求成績;成績好可以覆蓋一切,成績不好,一切免談;對學生來說,重要對是成績;對家長來說,最重要對就是金錢;

但是現在校外不補課,對一些孩子來說是有用處,對一些孩子來說意義不大;校外補課缺失了什麼呢?

缺失重要一環,就是對孩子的心理輔導;對孩子的學習,如何從強制到自願;需要父母和機構及學校三方的配合.

建議家長,如果孩子不願意學,或者學習一段時間,成績不明顯;要停下來,關注一下孩子的心態.

期待進一步溝通和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中小教育指導


校外培訓是市場化的產物,有需求就有市場,這種需求不違反任何法律法規,提供這種需求服務的人,只要遵紀守法,按照行業規範去經營,為何要禁止?禁止對教育事業發展就好嗎,不禁止有哪些害處呢?至少,我看不出來。關鍵在於規範,能真正提供服務,得到市場認可,購買服務的認為值得,這樣,有利無害。

去培訓班補課的,都是自願的,沒有一個人能強迫,培訓班提供培訓服務,去補課的花錢購買服務,這是一種市場行為,正如你去商場買衣服,去飯店吃飯,去賓館住宿。難道就因為你在家有飯吃,有地方休息,就要求關掉所有飯店酒館?這不是很可笑很荒唐嗎?

放眼世界,越是發達的國家,培訓班越紅火,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精英教育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學校提供基本的教育教學,達到基本的標準即可。至於你想深造,想成為精英,去培訓班,跟學校無關,完全是家庭的事情,由家庭對子女教育的目標決定。

對校外培訓產生這種錯誤看法,可能是因為今年2月份,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文件,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導致有的人認為國家是要禁止校外培訓機構,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已經到了集中整改階段了,年底年必須整改到位。說的是整改,不是取締。從文件印發,到各地計劃及實際治理,沒有任何一個環節提到取締,從未提到過“禁止”兩字。

根據教育部關於專項治理行動的通報來看,全國摸排了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其中27.3萬所存在問題,已經得到整改的34.8萬所,90%完成了整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換句話說,有34.8萬所培訓機構,原先存在問題,現在整改到位,可以合理合規名正言順地繼續從事培訓工作。

綜上,校外培訓班不存在何時能夠禁止的問題,這次專項治理行動結束後,合法合規的培訓班,將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下,按照行業規範,開展培訓,為有需求的家庭子女和成人提供各種各類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