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如果没有他抢救西湖,现在的杭州,可能没有西湖


说起西湖的白堤与苏堤,世人皆知是纪念白居易,苏东坡为西湖做的好事而留名纪念的,但是同为“西湖三堤”之一杨公堤,由何人所为,却鲜为世人所知。老郑常在杨公堤上走,却也不知杨公是谁,后来去了苏东坡纪念馆,才知道有这么一位人物。觉得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位抢救西湖的最大的功臣——杨孟瑛,还是有意义的。

杨孟瑛,字温甫,四川丰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 出任杭州知府。他最大的政绩是对西湖的整治,杨公堤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话说杭州地处浙北杭嘉湖水乡平原,苏东坡认为,杭州为江海故地,大大小小的海迹湖泊星罗棋布。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杭州,可不像现在这样平坦坦的,到处都是湖泊,应该类似如今的绍兴,柯桥这样的水乡。

西湖也不是唯一的大湖,还有最著名的有秦始皇南巡,沿陵水道(今上塘河)至皋亭山南麓(今丁桥、石桥二镇交界地带)休息的诏息湖;临平镇东南,三国吴孙权时期在水中发现宝鼎的临平湖,又称鼎湖;有江干丁桥镇桐扣山下的石鼓湖;有武林、艮山门外的泛洋湖;有石龙山麓的铜鉴湖、长山湖;那时候,西湖还被叫做上湖,与之对应的是松木场北的下湖。

图为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总之,以前的杭州,类似华家池这样的湖泊,是非常多的,在南肖埠、景芳一带,除华家池还存在以外,过去还有团团湖、大刀湖、水湘湖。古代杭州人出行多半靠舟行,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东方威尼斯”,一点没错。


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以上这些大湖,现在大都已经湮没。而西湖存活下来了,但是西湖如果没有唐、五代、宋和还有明朝的杨孟瑛的彻底浚治,难免也沦为桑田和沼泽地。我们都知道,西湖特别容易淤积。

据史志书记载:元代推翻南宋王朝以后,对西湖是废而不治的,居然全湖尽为桑田。明朝初期,仍许可种桑,且定额征税。苏堤以西,高者为田,低者为荡,阡陌纵横,容不一只小舟。苏堤以东,也就是一线水如带绕来绕去。那时候的西湖,差不多就废了。

至明宣宗、英宗时,曾有人倡议浚湖,遭到地方豪强的阻挠,毕竟种桑有利可图啊,浚湖这事,均不了了之。一直到明正德三年(1508) ,知府杨孟瑛上任后锐意要全面整治疏浚西湖。他力排众议,他这么说的:西湖塞,杭州形势破损,生殖不蕃;西湖塞,杭城西部无险可守;西湖塞,直接影响杭州市民饮水;西湖塞,则运河干涸,妨害水运交通;西湖塞,则直接影响下游灌溉。


他上书朝廷,得到核准,于该年二月二日开始,组织成千上万的民工动工疏浚。杨孟瑛亲临指挥,历时152天,用了670万个工日,耗银两万三千余两,到九月完成全部工程。拆毁田荡3400余亩,将挖出的葑泥,东面将苏堤增高二丈,并在湖西的山麓旁,再筑一条长堤,从而使西湖恢复唐、宋时期的规模和美景。

如果没有杨公对西湖的彻底整治,那么西湖也可能难逃其他湖泊湮没的命运。然而,就在此工程完成后不久,由于遭当地豪强劣绅的告发,遭到查盘御史胡文璧的参奏,以“开浚无功、费用官帑”的罪名遭降职不公待遇。

可是时间是公正的,杭州人民永远纪念这位抢救西湖的功臣之一,将他与白居易,苏东坡一起,列为“西湖三贤”之一,并将西湖的新堤呼为“杨公堤“。好,我是老郑,郑在别处,与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