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奖励员工却被老板否决,他是什么心态?

职场三哥


作为一名10年多的HR工作者,日常这种情况非常多,我非常能够理解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在看到员工能够主动的冒雨收拾物料,对他们积极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希望能够给一些奖励,尤其是一些及时的物质奖励,来鼓励这种行为,同时给别的员工树立典范。

这种管理行为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无论是管理学理论还是管理实践验证,都证明了这种情况下,采取即时金钱激励的动作,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点原因,子佳来逐一分析下。

一、管理者都知道不应该为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做激励,

但是管理上还有另一个观念:不为“可预见、正常状态的、正向性行为表现”做即时金钱激励

做好本职工作为什么不给激励,这一点应该都很清楚,做好是本分,没做好可能还会接受惩罚。

那么,什么又是“可预见的、正常状态的、正向性行为”表现呢?

解释:基于个人工作责任心、道德观念而采取的超出职责要求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在大部分人正常思维理解范围内、且属于主观愿意就能做到的范畴。

举几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

  • 招人遇到困难,员工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去市场甚至路上发传单拉人;

  • 设计师为了了解流行趋势,周末去市场采集时尚资讯;

  • 暴风雨来临前,主动从家里返回公司,闭紧门窗,固定物料

诸如之类种种行为,都是我们周边可以看到的很多优秀员工发生的事情,这种行为作为管理者都非常赞善,也非常鼓励,但是却不适合做即时金钱激励。

为什么不适合?

在任何一个负责任、有积极性、具备优秀品质的员工那里,都可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作为企业管理者,只能观察到员工的显性行为,但是还有很多员工的类似积极表现无法被观察到。

比如经常奔波在外的员工,也会有主动保护公司财产、为公司节约住宿费用、甚至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与客户方斗智斗勇,牺牲自身健康的行为。(很明显个,这种行为员工不提,公司看不见就会不知道)

很明显,企业无法在每一个类似的行为发生的时候,都能够即时给予物质激励,这个时候一旦打破平衡,对某一小部分群体给予了金钱激励,就会出现两种负面效果。

  • 其他做了类似积极主动行为的员工会产生不公平,觉得公司没有看到,也无法看到,我就可能拿不到奖励,下次做不做就凭良心好了。
  • 如果这种相对正常的、可预见的行为都能得到金钱鼓励,那么,一旦出现超出预期和预见性的行为,企业又该给予什么样的即时激励?

企业对于即时行为予以即时金钱激励的,应该是那些超出预期的、绝大多数员工主观意愿上都不一定会做的行为。

以题目的情况举例:

  • 只要是有责任心的员工,在见到下暴雨淋湿单板材料的时候,都有较大的概率冲出去收拾,这就属于大部分员工的正常思想,且只要有意愿,也很容易做到。

  • 但是如果把暴雨改为大火,有人能够上前抢救物质,即使毫发无损,也应该被予以奖励。为什么?就是因为按照正常人的心理,在发生大火时会采取规避行为,在主观意愿上不愿意去冒险,即使有意愿,也不一定能付诸于行动做到。

二、在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上,证明:员工发自内心动机的行为表现,在受到外部金钱刺激的时候,不仅不会增强这一行为表现,可能还会让员工失去对该行为的内在兴趣。

尤其是当金钱刺激还呈现逐渐减少的状态,更会削弱员工的行为表现。

著名的索玛立方块实验:

把实验人员分为两组,在三天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A组:第一天无奖励,第二天有奖励,第三天取消奖励B组:三天一直没有奖励A组在有奖励时,确实会刺激人员增加比赛用时,更有动力,但是一旦取消,则立马态度消极,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而不是参与比赛。B组则正好相反:没有外部的金钱刺激下,随着对比赛兴趣的加深,会逐渐的增加自己参与比赛的时间。

这就是当员工是基于责任感和荣誉感,基于自身内心的动机采取某项行为时,如果增加了金钱的外部刺激,可能还会带来负面效应的典型实验研究。

除此之外,心理学也有个类似的案例,能够说明金钱刺激增加后,如果减弱,或者消失,也同样会导致员工失去原本采取行动的内在动机。。

有一群小孩,经常喜欢在隔壁邻居的院子里踢球,领居家的老人怎么让他们离开院子,都没有效果。
后来,邻居的老人告诉孩子们,”你们在我这儿尽情的玩,我今天奖励给你们5元钱。”孩子们很高兴,第2天又来了,这一次,老人却只给了孩子们4元钱。孩子们第三天来的时候,老人就把奖励降到了3元。等到第6天的时候,老人对孩子们说:“对不起,以后不会再有奖励了,不过你们依然可以在这玩”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孩子们却突然有点恼火:“奖励越来越少,我们决定不在你这儿玩了。”

本来孩子们是本着玩的乐趣才来老人的院子的,但是在增加了外部的金钱刺激后,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自己内心的动力,变成了对金钱的关注,而且随着金钱刺激的逐步减弱,甚至让孩子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在管理过程中,基于员工内心自发的去做一些事情,不建议给予及时的金钱激励的原因:

我们无法保证员工在每一次这种自发行为出现的时候,都能给予及时的激励。

一旦给了一次金钱激励,就相当于把员工只是基于内心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变成对外在金钱的关注,一旦后续没有了相应的金钱鼓励,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减少类似的行为。

结语

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纯粹的拿金钱激励来维持员工的行为表现。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于这种行为作为管理者当然还是要予以肯定,但是给予及时的精神鼓励即可。

等在半年或者年度的较长周期内,我们再对能够持续表现出类似行为的员工予以表彰,给予晋级、加薪,才有更好的树立典范和激励效果。

实际上,从本质上来讲,“持续表现出类似行为“,就已经超出了我们第一点提到“可预见、正常状态“的范畴了(不可预见,非一般人能做到的正常状态)


我是子佳看职场 ,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奕佳看职场


这个问题我回答一下,从一个老板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本文有些言论可能会导致部分读者不适,还请见谅。

纵观整个事件,一批员工冒雨抢救了一些放在室外的木材。底层管理者向老板建议奖励这几名员工二百元,结果被老板否决,甚至对底层管理者说公司不是这样管理的。我觉得老板做的对,大家不要急着反驳,仔细看我的分析。文章有点长,希望读者能有耐心读完。我相信,你们仔细阅读我这篇文章后会有一些心得体会,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

第一,惩罚胜过于奖励。

面对楼主所说的问题,老板看到的不是这几名员工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而是要反思公司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即便这场雨是突如其来的,管理者为什么不能预见这种突发情况,从而避免员工为了抢收放在室外的木材被淋成落汤鸡?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要考虑职责分工问题。即便公司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管理者也要得到相应的惩罚。惩罚一个失职管理者,要比奖励十名员工所获得的预期效果要好的多。管理层挨罚是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员工会因为此事不被罚而感到庆幸。员工心理预期应当与公司管理目标相统一。

我举个例子,某公司的业务由于受大环境影响,公司需要裁人。公司员工都会感受到危机,甚至朝不保夕。临近年终管理层突然宣布,公司所有员工的年终奖没有了,但是不会辞退任何一名在职员工,结果整个公司沸腾了,有谁还会记得自己的年终奖是多少?

第二,物质奖励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把双刃剑,不能克敌就是自损。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刺激员工积极性,但是通过实践得知,这种奖励机制并非长效机制。这次公司奖励员工200元,以后员工每做出一点贡献都期盼公司的奖励。如果公司没有奖励员工,员工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即便奖励了,那奖励多少?奖励少了,员工会认为自己的贡献不比上次低,为什么不给相应的奖励?如果奖励多了,虽然可以一时满足员工心理预期,但是下一次奖励多少?

举个例子,有很多公司宁可花高价招收新人入职,也不给老员工涨工资。这是为什么呢?给老员工涨工资往往会引发内部矛盾!涨了工资的员工自然欢天喜地,那没涨工资的员工会怎么想?如果大家都涨工资,企业成本就会增加太多。如果涨工资的员工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物质奖励激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高薪招几个新人进来,成本增长还是比较少的,况且还会产生鲶鱼效应。

第三,奖励机制要有公司制度约束。也就是要做到奖的有理可寻,罚的有据可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每名员工都公平,进而做到赏罚分明。老板否决奖励抢收木材的员工每人200元,就是在考虑这次奖励是否符合公司制度要求。如果无视公司制度完全凭个人喜恶奖罚员工,那还要制度做什么?一个没有制度规章的公司,运营难免会管理混乱,公司竞争力又从何谈起?

还是举个例子。某公司开年会现场要进行抽奖。公司每位员工都有资格参加,特等奖中奖者从年会现场在场员工产生。某位员工幸运获得88万元大奖,可是主持人发现这个幸运儿在加班并不在抽奖现场,随即取消了这名幸运儿的获奖资格重新抽取特等奖。这名员工在得知事情经过后,哭天抹泪扬言辞职。

从制度上来说,公司取消这名员工特等奖资格是没问题的。大的框架是公司所有员工都有资格参加年会抽奖,小的制度是中奖者从抽奖现场的员工中产生。这名幸运儿有资格参加年会抽奖,但是他并没有在抽奖现场,即便他中了特等奖也是无效的。如果公司不取消他的获奖资格,对于在抽奖现场的员工就是不公平,因为在抽奖现场的员工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综上所述,老板考虑问题往往是趋于理性,按章办事。员工考虑问题一般比较感性,出发点是利己思维。公平是相对的,只有完善的制度才是公正的。再次感谢大家阅读本文,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意见。


雨默天边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多年之前,我在一家公司上班之时,有一位主管因为当天事情太多,所以要求全员留下来加班,而且只加了半小时。在这之前,公司从来不主张加班,主管考虑到了员工的辛苦,于是便向领导申请了每人补贴二十。

原本是一件好事,又过了两个月,因为特殊情况,主管又要求员工加班半小时,员工一来就问主管“加班有没有奖励,没有奖励不干”这下主管挺被动,没有想过这事,便说请大家帮帮忙,义务加一下班,员工可不买账。最终因为没有加班费,各各闹得鸡飞狗跳。

举着个例子也就是说,员工的思维与格局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高尚。可能只是一个举手之劳的事情,如果有一次破例也就会有第二次,不然员工就会有情绪。

公司几人冒雨收拾物料,一人奖励二百元是小,可能下次遇到这种事情,那就真的需要谈钱了,不然员工不会干,最终造成管理被动。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给员工以精神上的鼓励与感谢,毕竟这是特殊情况,并不是长期会做的事,都会理解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