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定外嫁女拆遷有補償嗎?

風繼續吹


國家規定外嫁女拆遷有補償嗎?

在徵地拆遷中,許多被拆遷人疑惑,外嫁女是否能夠獲得拆遷補償?各地在拆遷中,做法也不盡相同。實際上,外嫁女是有權獲得拆遷補償的。按照我國《土地承包法》第30條的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外嫁女是可以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補償的。

外嫁女有權獲得補償,最高院的一個判例也對此問題進行了明確界定。

案情簡介:鄭某(女)與她父母在同一個戶,都是浙江某村村民。鄭某婚後未將戶口遷出,仍與父母同戶。2013年,該村要進行拆遷復建,鄭某父親提交個人建房用地申請時,當地市政府認為鄭某戶口雖登記在父母名下,但已經出嫁,根據當地《用地管理辦法》和《安置補償辦法》,鄭某屬於應遷未遷人口,故未將鄭某確認為有效人口。鄭某不服,起訴到法院。請求市政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並對上述兩個辦法進行審查。

裁判結果:一審法院判令當地市政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二審法院維持了一審要求市政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判決,並對《用地管理辦法》和《安置補償辦法》進行了審查,且向當地市政府發送了司法建議,市政府對上述辦法進行了修訂。

律師說法:此案中,市政府將已出嫁的鄭某排除在申請個人建房用地和安置人口之外,顯然違反了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精神。法院的判決維護了“外嫁女”的合法權益。所以,在徵地拆遷中,如果徵收方告訴你外嫁女不能獲得補償時,不要輕易相信,要盡力爭取屬於自己的合法補償。如果協商談判不能獲得合理補償時,要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藍秦說法


外嫁女要獲得孃家的拆遷補償,不分乎兩種情況,其一為有孃家被拆遷房屋的產權,其二為作為孃家拆遷時的家庭成員。

這是曾從事農村房屋拆遷工作多年的筆者,結合當地政策和工作實際給出的答案。下面,就結合筆者拆遷工作中的案例來說說相關情況。

案例1:產權房屋被拆遷,外嫁女獲得相應的拆遷補償。筆者一朋友的妻子就居住在當地的工業園區拓展區,拆遷是遲早的事兒,結婚之前就通過法定程序分得了一間農房。後來在該農房拆遷時,自然就獲得了相應的拆遷補償,特別是朋友妻子本人及其子女的住房安置。至於外嫁的女兒通過繼承孃家的農房而獲得產權,在拆遷時給予拆遷補償的就太多了,一兩間農房多個人都有產權也很平常,女兒、女婿獲得了產權後,同樣也會在拆遷中獲得補償特別是住房安置。

外嫁女擁有孃家房屋合法產權的情況將越來越多,一是父母平等對待子女的體現,二是《繼承法》的明確規定。特別是在一些有可能拆遷的地區,子女通過繼承父母農房而擁有產權的情況十分普遍。

案例2:戶口未遷出作為家庭成員獲得補償。三年前的拆遷中,筆者接觸一農戶共有3個女兒,3個女兒都已出嫁,但戶口並未遷出,婚後所生小孩也戶口也上到了孃家戶頭上,拆遷中這一戶就對戶口未遷出的外嫁女及其子女進行了補償(主要是住房安置)。這是因為筆者當地是按被拆遷農戶的家庭成員進行拆遷安置,戶口上有一人就安置一人,有多人就安置多人。這也是在有可能拆遷的區域,外嫁女不遷出戶口,有的還把婚後子女戶口也安在孃家的原因。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