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任非洲“特使”刘贵今:40年走过52个非洲国家

中国首任非洲“特使”刘贵今:40年走过52个非洲国家

刘贵今与曼德拉。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国与非洲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非洲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中国外交官的不懈努力。

刘贵今1972年进入外交部,一直从事对非外交工作。他曾担任中国驻南非大使,又是中国政府首位非洲问题“特使”,40年走过非洲52个国家。在他看来,新时代,中国与非洲国家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是中非外交重要的方向,也将给整个中国外交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曼德拉的“中国情缘”

提到南非,自然绕不开南非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曼德拉。一直从事非洲外交工作的刘贵今与曼德拉有过多次接触。在刘贵今眼中,曼德拉平易近人、热爱和平、主张民族和解,同时又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饱含感情。

1999年,时任南非总统的曼德拉应邀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当时刘贵今担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陪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参加了与曼德拉的会见。

刘贵今回忆,两国领导人握手后,曼德拉并没有直接坐到自己的沙发上,而是走向了站在沙发后面的工作人员,与他们一一握手。这是刘贵今第一次与曼德拉近距离接触,“他握手和其他领导人不一样,他会紧紧地握着你的手,看着你的眼睛,一位一位地说,‘辛苦了!辛苦了!感谢!感谢!’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位领导人非常平易近人。”

2001年至2007年,刘贵今担任中国驻南非大使,这期间有不少近距离接触曼德拉的机会,印象深刻的一次发生在2002年。当年10月底,伊拉克上空阴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国际局势同样牵动着曼德拉的心。曼德拉提出想要与中国国家主席通电话,希望和中国讨论伊拉克局势。通话当天,刘贵今提前半小时到达曼德拉家,当时曼德拉正在和南非的一位省长就餐,看到刘贵今进来,曼德拉说:“我尊贵的客人来了,我们的午餐到此结束。”

随后,曼德拉与刘贵今移步到会客厅就坐。曼德拉说:“美国现在磨刀霍霍要进军伊拉克,我已经表明了我的立场,如果能阻止这场战争,我愿意亲自去伊拉克,用我的血肉之躯抵挡美国的侵犯。”他还说:“我已经和美国总统小布什通电话,小布什竟然不愿意接我的电话。于是我就和我的老朋友老布什通电话,我拿起电话就说,你要教训教训你这个好战的儿子,不要让他轻易对伊拉克进行侵犯。”

曼德拉与中国国家主席的通话非常顺利。通话结束后,刘贵今搀扶着曼德拉走到门口,并和曼德拉拍了合影,这张照片一直挂在刘贵今的家里。

刘贵今介绍,曼德拉多次向他提起一段故事。曼德拉说:“在罗宾岛监狱中服刑时,我们就以特殊的方式庆祝中国国庆。经过和狱方斗争,我们争取到一些劣质香烟,用烟盒的纸头叠成五星红旗的样子,然后在放风时间,用非洲国民大会握手的方式,互相祝贺‘国庆!国庆!’”刘贵今说:“这让我很惊讶。在老一代非洲领导人心中,中国革命的影响很深,他们对此非常有感情。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是世界性的,鼓舞了全世界人民。

像兄弟一样帮助非洲

2007年4月,刘贵今结束了中国驻南非大使的任期回到国内。很快,他又领到一个特殊而艰巨的任务——担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刘贵今回忆,当时西方媒体借苏丹达尔富尔所谓的“大屠杀”抹黑中国,“他们鼓吹因为中国帮助苏丹找到了石油,苏丹用石油美元购买武器,在达尔富尔杀人。”实际上,西方无限夸大了达尔富尔问题。那次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任命非洲“特使”。刘贵今向记者说,“当时环境下,我有两个重要使命:第一,通过各种方式,让外界了解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第二,积极进入热点地区,为达尔富尔问题的和平解决进行调解,做出中国的贡献。”

接到任命后两周,刘贵今便到苏丹访问。苏丹外长主动促成刘贵今与刚刚回国的苏丹总统会面,苏丹总统还安排他的专机把刘贵今送到达尔富尔地区。

达尔富尔阳光毒辣,风沙肆虐,气候恶劣。刘贵今参观难民营后,还参加了当地上千人参加的群众集会。他在集会上表明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是希望达尔富尔问题和平解决,政府和叛军进行广泛的对话,我们对达尔富尔人民遭受的人道主义灾难深表同情和关切。中国为达尔富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医疗救护车、农具工具和用于恢复生产的发电机等。”

为调解达尔富尔问题,刘贵今走访苏丹邻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埃及等国,深入了解地缘关系,访问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区域大国,同时还与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的代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中国政府的声音和援助得到了苏丹方面的热烈欢迎。

对待非洲事务,从过去表明自己立场的发言人,到静观局势变化的观察员,到政府和反对派的传话人,再到现在的调解者,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苏丹和平与安全事务,得到了苏丹政府的积极响应。刘贵今就任期间,不仅积极接触苏丹政府,甚至包括苏丹反对派,苏丹政府也主张让他去接触,去做叛军的工作,以减少流血实现和平。刘贵今介绍,“过去只有西方一家的声音,有了中国的声音之后,就有了正义和公正的声音。苏丹方面认为,中国代表摆事实、讲道理,平心静气地与他们交谈,同时不干涉内政,像兄弟一样帮助他们。”

中国首任非洲“特使”刘贵今:40年走过52个非洲国家

2008年4月28日,“全球化背景下的对非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安哥拉前领导人、人民解放运动的前总书记洛波·多纳西门托(左)和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在开幕式上交流并交换名片。视觉中国供图。

中非合作论坛已成“翩翩少年”

1999年,马达加斯加外长利拉·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访问北京,在与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唐家璇交谈中提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经外交部和国家层面的反复讨论后,中国决定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刘贵今介绍,当中国把计划对外告知时,非洲各国反响热烈、积极,“他们都说,不用等到两年之后审议,现在就应该机制化”。刘贵今第一时间将非洲代表的想法上报。高层当即决定,中非论坛可以机制化,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召开。刘贵今解释道:“轮流召开是很好的举措,体现了中非平等。”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时任南非总统穆贝基前来参加北京峰会,刘贵今作为中国驻南非大使也回国参会。在紧张的日程中,姆贝基主动提出要去新华书店买书,这在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中是头一回。穆贝基挑选了包括英文版《儒林外史》在内的十几本书。他认为,要学习中国必须先了解中国,西方的著作无法全面介绍中国,所以要到中国买书来加深认识。回国后,穆贝基在非洲人国民大会刊物《今日非国大》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希望从天安门诞生》的文章,介绍中非友好关系。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共有40位总统、10位总理、1位副总统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参加,成为迄今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活动。刘贵今向记者表示,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已成“翩翩少年”,风华正茂。中国一直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落实对非承诺,深受欢迎。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闪亮名片,也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后续韩国、印度、土耳其、巴西也纷纷和非洲建立了类似的对非合作机制。

人物简介

刘贵今,1945年生,山东人。197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95年至1998年,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1998年至2001年,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2001年至2007年,任中国驻南非大使。2007年至2012年,任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监制:曹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