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NO.154


時間魔法師/文


蘇軾看到當地人文化水平較低,於是在此辦起了學校,後來蘇軾的學生符確就考中了進士,成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拓荒

校/一條人文主義狗 畫/捕風者 圖/地緣谷

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島與中國大陸是連成一體的。由於更新世末期的地質運動,雷州地窪中部發生斷裂,形成了瓊州海峽,海南島開始與中國大陸分離,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距今大約一萬年前,海南島開始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隨後從各地來到海南島的人

越來越多,逐漸在這座南海的孤島上,建立起了一座座城市。

天涯海角、蠻荒之地

“哪怕走到天涯海角,我都要……”這是很多電視劇中的經典臺詞。今天的天涯海角是海南島上的一處旅遊勝地。可是在古代,從大陸地區來到天涯海角是一段非常兇險的旅程。而且在古人的眼裡,天涯海角不是什麼浪漫之地,而是充滿溼熱瘴氣的死亡之地。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南島全境位於熱帶地區。由於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海南島全境都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加上四面環海,海南島的熱帶季風氣候又具有海洋性的特徵,所以海南在全年高溫的同時,還伴有大量的降水,由此形成了溼熱的環境。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颱風“威瑪遜”來襲下的海南,降水多、氣候多變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2015年海南年平均降水量和氣溫

早在三千多年前,黎族人就登陸海南島,在島上建立起一個個氏族公社,成為海南島的居民。

但在那個時候,黎族人的生產力水平還非常低下,仍然處於氏族社會時期,黎族人並沒有在海南島上並沒有建立起像樣的城市。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南黎族北京奧運會的的圖騰,側面說明了他們不懼酷暑、不畏溼熱的頑強性格。

從漢武擴邊到瓊州開府

等到漢人大規模進入海南島後,這座荒蕪大島上才開始有了城市。

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趁著南越國發生內亂,命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率領十萬漢軍跨過南嶺,一舉

消滅了南越國。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在消滅南越國的同時,漢武帝還把海南島納入了大漢王朝的版圖。之後漢王朝在海南島上了設置了儋耳郡和珠崖郡兩個郡,兩郡治下共計十六個縣。伴隨著郡縣的設置,大批漢人開始登陸海南島,並在此定居。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今日的海南,依舊有紀念伏波將軍路博德的宗祠

但由於漢朝官吏橫徵暴斂,加上島上黎漢之間的矛盾頻發,島上的黎族人經常起兵反抗西漢王朝的統治。漢王朝為了鎮壓黎族人的起義,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到了漢元帝時期,整個大漢王朝的國力已經走向下坡,加上當時關東地區發生大饑荒,大漢朝廷急需把有限的財力用於賑災,因此漢元帝採納賈捐的建議,不再派兵鎮守海南,

撤銷海南島上的儋耳郡和珠崖郡兩個郡及其治下的十六個縣。從此,海南島脫離了大漢王朝的管轄。

此後的東漢、東吳、兩晉、宋、齊六朝對海南均採取遙領統治,並沒有在海南島上建立實際的統治機構。

到了梁朝時期,嶺南的冼夫人憑藉自己和丈夫馮寶家族的威望壓服了海南島上的黎族人。冼夫人藉此向當時的梁朝皇帝上書,請求恢復朝廷在海南島的建制。梁朝皇帝接受了冼夫人的提議,在海南島上設置崖州,歸廣州刺史統轄。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冼夫人,又稱譙國夫人,是南梁、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將軍。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從此中央王朝正式恢復了對海南島的行政管轄。

隋朝統一後,對海南的行政區劃進行改革。隋朝將海南島劃分成珠崖郡、臨振郡和儋耳郡三個獨立的一級行政區,三郡共統轄十二個縣。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唐朝建立後,又對海南島上的行政區劃進行了多次調整,到了唐朝中期,形成了瓊州、崖州、儋州、振州、萬安所以及位於黎族聚居區的忠州六個行政區,這六個行政區往下共設有二十一個縣。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今天的五指山黎族自治區,如今已經通橋通路,成為旅遊勝地

行政區的增加,說明了唐朝時期海南漢人的增加,同時也說明唐朝對於海南島控制程度的加強,甚至在五指山的黎族聚居區都設置有行政區。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唐朝對於海南島的行政建制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今天海南省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臨水等地名,正是源於唐朝對海南島的行政區劃設置。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文昌雞約在1600年,隨大陸移民引入文昌,世界各地,伴隨國人到來的,總是美食。

雖然唐宋時期已經有大批漢人移民海南,漢人的人口數量逐漸超過了黎族人。但當時的中央王朝並不重視海南島的建設,只是把海南島當作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一直到明朝建立後,中原王朝才真正開始重視海南的建設和發展。

為了加強對海南島的管理,朱元璋將海南島劃歸以漢族為主體的廣東省,並在島內實行府、州、縣三級管理體制,其中瓊州府為全島最高行政機構,統領全島三州十三縣。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由陸向海:海口取代瓊山的歷史

瓊州位於海南島北部,是距離大陸較近

的地區,因此瓊州往往成為漢人登陸海南的第一站,也成為古代海南島漢人數量比較多的地區。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瓊州最早設置於唐朝,最開始瓊州的治所在舊州鎮。宋朝時州的治所移到了瓊山縣的府城鎮。明朝將瓊州升格為府後,瓊山縣的府城鎮就成為當時海南島最為繁華的地方。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而今天海南省的省會海口,在明朝時期卻是一片荒涼

海口原本是瓊山縣北部的一個小漁港,是海南島與大陸地區人口和物資往來的主要港口之一。

但在古代,人們並不像現在一樣喜歡住在海邊。當時來到海南島的人主要是來海南開墾荒地的,進入海南島後就往府城等內陸地區前進。所以當時的海口除了一些漁民和驛站的工作人員外,並沒有太多的常住人口。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明洪武二十年,明朝政府在海口設置了一個千戶所,稱為“海口所”。為了防禦海盜的襲擊,洪武二十八年,明朝政府在海口所修建城池,這個城後來被稱作“海口所城”,就是後來海口城區的由來。但在這個時候,海口所仍然是瓊山縣管轄下的一個地區。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呈南北走向,北起忠介路,南至瓊山紡織廠。

清朝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發展,加上政府的鼓勵,大批來自福建、廣東的平民移民海南。作為海南行政中心的瓊山縣得到了快速發展。作為全島的行政中心,瓊山縣的府城鎮在清朝前期逐漸擴大,形成了“七井八巷十三街”的佈局。

七井即府城鎮內的七口井,也有另一說法是府城鎮內七個井字形的區域。八巷即八條以居民區為主的巷子,十三街即十三條以商業為主的街道。

在府城發展的同時,作為港口的海口所也在快速發展。由於人口的增多,海口所附近逐漸形成了老廟、新廟、上灶、下灶、博義、六社、七社和八社八個村子。因為靠海吃海,這八個村子主要從事與海洋有關的捕魚、煮鹽等行業。後來這八個村子合併成一條街道,稱作鹽灶街,也叫八灶街。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今日海口的的鹽灶街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天津條約》。根據《天津條約》的規定,瓊州被開闢為通商口岸。海口所是瓊州府的主要港口,被開闢為通商口岸後,大批的西方人湧入海口所。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1858年清朝官員簽訂了天津條約,海口也被劃作通商口岸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口港

伴隨著西方人的進入,西方現代化的事物也開始進入海口。很快海口有了郵局、醫院、銀行等現代化設施。因為靠近海港,交通方便,一些下南洋發財的海南人紛紛在海口買地蓋房因為他們習慣了南洋風格的房子,所以也把這種風格的房子帶到了海口,這種房子就是騎樓。慢慢的,海口的博愛南、中山路和得勝沙等地就出現了一條條騎樓街。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

由於通商口岸的關係,越來越多的人搬遷到海口工作和生活,海口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原來的府城,由於不靠海,逐漸沒落。

1926年,民國政府將海口從瓊山縣獨立出來,單獨設立海口市。不過1931年,又將海口市撤銷,併入瓊山縣。

1950年,解放軍進入海南島,海南解放。隨後國家對海口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成立海口市人民政府。到了1957年,根據國務院的調整,海口市升格為地級市,並將原來的瓊山縣併入海口市。但到了1958年,國務院又將海口市和瓊山縣拆開,海口市被降格為縣級市。

1975年海口市又被國務院升格為地級市。但僅僅過了八年,海口因為城區面積實在太小等原因,又降格為縣級市。

1986年,國家計劃成立海南省,決定將海口設為今後海南省的省會,因此又將海口升格為地級市。在海口市升格為地級市後,原來的瓊山縣也在1994年被國務院升格為縣級市。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1986年,海口市數萬名群眾聚集在海南省政府門前,歡慶海南省正式成立

但海口市一直想把瓊山地區合併進來,因為海口實在是太小了。

2002年,國務院批准海口市和瓊山市合併,並對原先海口和瓊山的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將原先屬於瓊山市的府城鎮、舊州鎮等幾個鎮合併成立瓊山區。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現在海口行政區劃

儋州:千年古郡的新生

儋州就是當年漢朝設立在海南島上的儋耳郡,可以說是海南島上最早的一批城市。而且儋州還曾經是海南的行政中心。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也正因為如此,成為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朝皇帝同意冼夫人恢復海南建制後,在海南設立崖州,當時所設立的崖州治所就在今天的儋州。隋朝以後,對海南區劃進行調整,在今天的儋州地界又恢復了儋耳郡。唐朝實行廢郡改州,儋耳郡便改成儋州,從此“儋州”這個名字就確立了下來。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唐朝改土歸流時所修建的武定門

唐朝後期,大批漢人從大陸移民到海南。當時移民的漢人大部分都在文昌或者瓊山登陸,登陸後選擇的居住地也在瓊州附近,瓊州地區的人口得以快速增加。到了宋朝設置瓊管安撫司的時候,瓊州便成為瓊管安撫司的治所所在。

而儋州地區的人口增加幅度

遠不如瓊州,因此其在海南島的地位逐漸下降。宋朝以後,儋州被降格為昌化軍,歸瓊管安撫司節制。整個昌化軍統轄宜倫縣、昌化縣和感恩縣。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雖然儋州在宋朝時期地位下降,但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

公元1097年,因為得罪政敵,大文豪蘇軾被流放到儋州。在儋州生活期間,蘇軾看到當地人文化水平較低,於是在此辦起了

學校,後來蘇軾的學生符確就考中了進士,成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蘇軾

明朝以後,儋州又重新恢復了州的地位,歸屬於瓊州府管轄。民國建立以後,儋州改成儋縣,治所在中和鎮。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開始對海南的行政區劃進行改革。1957年,儋縣被拆分成儋縣和那大縣兩個縣城。但僅僅過了一年,儋縣和那大縣就又合併,合併後稱“儋縣”,縣的治所在那大鎮。

一直以來,儋州地區的開發主要在陸地上,但其實儋州擁有一處“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它就是洋浦港。而且洋浦附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用作工業生產。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洋浦港

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家尤其重視洋浦港的開發。1984年交通部同意了洋浦港建設計劃。由於當時國家缺乏資金和技術, 1988年海南省政府與總部在日本的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權有償出租給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洋浦港區的建設則由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承諾15年內投入180億港元用於洋浦港的基礎建設。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繁忙的洋浦港

四年後,國務院批准成立洋浦經濟開發區。就在洋浦經濟開發區成立的第二年,國務院將儋縣升格為縣級市,儋縣也改稱儋州市。

憑藉緊鄰洋浦開發區的優勢,儋州這座千年古城踏上了經濟騰飛的步伐。2015年國務院將儋州市升格為地級市。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現在儋州行政區劃

海防前線與旅遊勝地並存的三亞

三亞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這裡既沒有儋州那樣悠久的歷史,也沒有海口那樣緊鄰瓊州海峽的地理優勢。

因此在古代,三亞在海南範圍內,都屬於相當落後的地區。

由於三亞地區三面環山,一半以上的地區是不好進行農業生產的山地和丘陵。而殘存的平原地區,由於靠近大海,又有大量的濱海沙地。這些濱海沙地,土質疏鬆,肥力較差,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因此在以種植業為主的漢人眼裡,三亞根本就不是能長久居住的地方。而海南的地方官也不太重視三亞的發展。

三亞在隋朝時期被稱作“臨振縣”,是隋文帝賞賜給冼夫人的湯沐邑。唐朝改郡為州後,三亞地區升格為振州。但三亞地理位置偏僻,漢人較少。到了宋朝以後,三亞和儋州的地位一樣,由州降為軍。當時三亞被稱作珠崖軍,後改名為吉陽軍。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宋朝的崖州古城牆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尤其重視與南海諸國的關係。而三亞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而且其境內還有榆林港這一

天然良港,因此三亞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起來。於是明朝將吉陽軍改為崖州,並修建崖州城。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榆林港

19世紀80年代,中法戰爭爆發。海南島的地位一下子變得重要起來。而三亞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又有天然良港。於是張之洞向清朝中央建議,修建榆林港,並加強榆林港周邊的軍事防禦工作。清廷同意了張之洞的建議,榆林港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中法戰爭,一場不敗而敗的戰爭

1905年,清廷接受時任兩廣總督岑春煊的建議,將崖州升格為直隸州。民國建立後,民國政府將崖州改為崖縣,之後南海的西沙群島也

被納入崖縣管轄。

海南解放後,國務院對三亞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1958年,國務院將崖縣、陵水、保亭三縣合併成立榆林縣。但1961年,撤銷了榆林縣,又恢復到1958年以前的建制,三亞仍稱崖縣。

長期以來,由於南海周邊國家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加上美國在東南亞的駐軍時常騷擾,三亞地區一直作為海防前線建設。但也因此,三亞地區沒有進行過多的商業開發,保留了許多原生態的自然環境。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今日的榆林港,是南海艦隊的軍港之一

改革開放後,國務院將崖縣升格為縣級市,地名也改為三亞市。在海南建省前的一年,國務院又將三亞升格為地級市。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三亞行政區劃

建市之後,三亞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

,積極發展旅遊業。很快三亞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如今的三亞,已不再是過去那個荒涼的天涯海角,而是國內著名的旅遊勝地。

海南城市發展的展望

總的來說,海南城市的興起,總體來說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海向陸,第二階段是由陸向海。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現在海南行政區劃

從漢武帝設置珠崖郡和儋耳郡開始,一直到清末開埠都屬於第一階段。

從周朝開始,我們的祖先就一直向外發展。凡是能耕作的地方,都是我中華的土地。因此漢人登陸海南後,就開始向內陸發展,不停地尋找可以耕作的土地。因此海南島雖然四面環海,但大部分歷史悠久的城市,並不是建在海邊,而是建在適合耕作,交通便利的河流中下游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如今海南島人口分佈,則多分佈於沿海或沿河地區

第二階段始於清末瓊州開埠。

瓊州被闢為通商口岸後,海南島被捲入了世界市場。海洋是海南與世界市場溝通的主要通道,因此城市的發展越來越依靠海洋。海口和三亞這兩座海南島上最重要的城市就是在這一時期興起。這兩座城市的主城區距離海也不遠。像儋州、瓊海等海南近幾年發展較快的城市,也是依靠著轄區內的沿海部分才得以迅速發展。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口風貌

可見,海南城市未來的發展將更加依賴海洋。

參考文獻

海南通史 . 周偉民、唐玲玲

海口史 . 趙金鵬

海南社會發展史研究 . 高海燕

海南省地方誌 . 海南省地方誌辦公室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海南人是怎樣在荒島上建起一座座城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