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目前的大同只算個四線城市,但在建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同是重要的產煤區和能源基地,國務院批准的13個較大城市之一,擁有華北第一個大型水泥廠——大同水泥廠、華北最大的現代化糖廠——大同糖廠、全國最大的礦務局——大同礦務局等有重大影響力的企業。上世紀80年代初期,大同品牌悄然綻出胚芽,領先各級同類城市,1978年共創省優、部優產品29個,而且其中不乏世界叫響的品牌。可以說大同搶先駛入了品牌發展的快車道,尤其煤炭、電力一直處於公認的支柱地位,而其他行業也都擁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建設、化學、醫藥、食品、電子等都有龍頭品牌,大同品牌發展進入全盛時期。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大同水泥廠生產的水泥走遍了大江南北,現在的你一定不會想到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紀念館、南京大橋等讓中華民族自豪的偉大建築都是大同水泥廠生產的品牌水泥澆鑄的。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大同陶瓷廠1986年一投產就引起國內同行業的注意,該廠生產的產品有各種坐便器,洗面器,釉面磚等60種之多。1988年和1989年全國同行業評比獲優勝獎,1990年榮獲全國首屆輕工博覽會金獎,1994年被評為山西省名牌產品,暢銷24個省、市、自治區。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大同市毛皮廠是全國生產剪羊絨製品規模最大的國家二級企業,被輕工部評為特級信用度(AAA)企業,其產品:剪羊絨系列、皮草系列、羔羊系列、皮兔系列5大類350多個品種,很多品種榮獲優、部優稱號,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其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獨聯體、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大同市出口創外匯的一大亮點。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大同雲洲鞋業公司是1989年大同與香港合作籌建的公司,是大同市第一家合資企業,生產的“奇安特”牌各式高級旅遊運動鞋屬國內馳名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眯,一度脫銷,獲殊榮之高之多,令國內同行業難望其頸背:“首屆中國鞋文化博覽會最傑出質量金牌獎”“中華國產精品鞋第一名”等。尤其讓大同人露臉的是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奇安特”被選為

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儀仗隊專用鞋。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大同九龍服裝廠建於1986年,引進的是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美國、日本生產線,可年產高檔服裝6萬件。當時這在國內並不多見,即使是與寧波的一些名牌服裝廠相比,也屬於“大哥大”輩的。1989年8月14日在山西省輕工系統服裝協會質量評比會上,一下子拿下幾乎是全部獎項的4項優秀獎。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大同醫藥工業的金牌完全可以寫進國典,創造過相當輝煌的藥界品牌,以大同製藥廠、利群製藥廠、星火製藥廠等為龍頭,研製生產出了一批名震華夏的名藥。大同利群製藥廠1990年研製成功的“抗艾一號”在國家藥界引起極大關注,美、英、法、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致信來函購買、經銷或包銷。美國4位議員上書布什總統,請求將該藥免檢進口。利群製藥廠生產的至靈膠囊、肺寶速效片也同樣名噪華夏,業界曾有“南有白雲,北有利群”之說。此外,大同星火製藥廠生產的肺寶三效、甲碸黴素等在國內藥屆也很著名。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華國鋒視察同風肉製品廠

大同同風集團是僅次與河南“春都”和“雙匯”的業內第三把交椅,連續成為全市地方工業利稅中的“狀元”。前身是大同市食品公司熟肉商店的一個小小的加工廠,1987年正式建廠,後來“斷奶下海”, 1992年9月1日,該集團發行了1000萬元企業債券,用在第四期技術改造上,生產效益大幅提高,實現利稅2400萬,為1991年改造前的8倍。經過前後10年的改革創業,企業有了更加長足的發展,品牌聲譽不斷提高,成為大同人的驕傲,所生產的品種增至100多種,產量達到每天100噸,銷售半徑500公里,年產值6個億,資產2 .3億,成為大同地區的最大企業。

恆山釀酒集團有限公司位於著名的恆山腳下,有1300年的釀酒史,擁有職工967人,年產白酒30000噸,資產1.2億,上繳利稅1500萬左右,佔渾源全縣收入的1/3還多,其生產的“恆山”“北嶽”兩大系列二十多個產品連創9項省優、3項部優、4項國家金獎、4塊世界金牌,94年——96年三年奪三次世界金盃,並躋身全國飲料製造業最佳效益500強,在山西省境內穩居汾酒之後成為山西第二大釀酒集團。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

在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大同市的發展一度是非常好,既有機車廠、柴油機廠這些面向全國經濟循環的大企業,也有著門類齊全的面向本地需求的中小企業。大同品牌乘坐的是中國品牌頭班車,隨著這些品牌的漸次消失,大同在改革發展的快車道上漸漸慢下腳步,此時,國內其他城市發展迅速,青島有“海爾”、“海信”、“青島啤酒”聞名全國,寧波打造的“雅戈爾”、“杉杉”、“羅蒙”等名牌服裝,就連大同比鄰的內蒙也湧現出了“草原興發”、“伊利”、“鄂爾多斯”等一大批品牌。省內作為山西省第二大經濟強市竟然也被長治、晉城、臨汾、運城甩在了後邊,大同的歷史位置、經濟位置受到了不容置疑的挑戰,諸如“同風”和“恆酒”規模的航母,在改革揚帆出海之際觸礁沉沒,帶給大同業界的影響不亞於一場地震。當年全國各省大同煤俏銷,北京1/3的電力來自大同二電廠,大同何等風光,如今繁華落盡,當年粗放的管理模式沒能與現代企業制度孕育出實體品牌鉅子,短短几年土崩瓦解,和後來發展起來的大連、青島等城市相比留下更多的是思索,可以說需要思索的不僅是大同,更是山西的問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雖然大同面貌在耿市長大手筆的改造下,脫胎換骨,但大同發展的硬核在哪裡?縱觀市區也僅僅是華林、銀星、雲岡建國等未打出山西的幾家零售、餐飲企業支撐,至今未能打造出享譽全國的航母型企業。目前,大同正在由“煤都”向“新能源產業之都”轉型升級,2019年8月25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鄭寶用一行座談,雙方就推進合作建設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項目達成共識,務實展開合作,著力打造大同數字產業生態。希望藉此良機,大同這座曾經在全國舉足輕重的城市,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彎道超車,牽引帶動大同經濟振興取得新突破、打開新局面,為山西乃至國家能源革命和轉型發展貢獻大同力量。

致敬曾經的大同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