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岁,是个农民,梦想筹资100亿,打造一座国学“魔幻”文化园


#自拍我的故事#大家好,我叫帖春岚,安徽蚌埠人,一辈子爱好读书,爱研究学术,但绝不是皓首穷经的那种。40岁时因生活所迫,我辞去工作,回家做起了小生意,开始专心研究国学,并为此付出了30年。通过多年的搜集和整理,我构思出了一座“国学魔幻文化园”,如果走入现实,可能耗资百亿,但其意义或将是多数人文景点所不能比拟的。帖春岚丨口述,文东丨记录

我是土生土长的蚌埠怀远农村人,出生于1949年12月,今年70岁。从小我就特别喜爱读书,那时候生活条件差,校里校外都没有课外读物,只能到处去借,大多都是传统文学。因为得来不易,常常一本书要看五六遍,几乎达到了能背诵的程度。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村里人都没有读书成才的意识,所以高中没上几天我就下学当兵去了。

我是1969年参的军,在部队锻炼了6年,由于字写得好,又是初中毕业,期间干过两年文书。复员后回到村里当了10年的党支部书记,后因表现好,被调到乡政府又干了五六年的司法办主任,属于体制外聘用人员,工资特别少。这是1975年退伍前在北京的留影,当时没有彩色相机,颜色是涂上去的。


到了1990年前后,3个孩子大了,花钱的地方也多,外加体制调整,我便辞职回家做起了小生意。当时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便捉摸着看看四书五经25史之类的,研究研究国学。可是读下来,我才发现,根本读不进去,太晦涩难懂,但又奇趣无穷,尤其是五经之首的《周易》。这是90年代初期的我。

为了能够读懂其中的意思,我买了桌子上这些工具书,渐渐地认识了很多生僻字。就这样带着一股子痴劲,和对古代人文历史的好奇,我便着重研究起了《周易》,年复一年,发现每次重读都有新的收获。爱读《周易》倒不是迷信,而是因为我特别喜欢里面的哲学推理。

随着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的学识有限,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古文化的内涵,1995年我报名参加了湖北一家著名国学研究中心的函授学习,并顺利毕业。之后还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均得到专家的认可。1996年12月我被邀参加了中国首届《周易》学术研讨会,这是当时的代表证。


打1997年起,我的论作就开始常被国学杂志刊载。近10多年来,这家国学刊物几乎每期都会收录我的作品,内容多为人文学术论述。我写作的特点主要偏向于历史人物的还原,去除神化,给读者展现一个相较真实的古人物生活轨迹或细节。

为了还原一个古人物故事,我常常要在几十甚至几百本书中寻找依据,尽量从衣食住行、言语礼数等方面做到贴近当时的真实生活。2015年至今,我已先后出版了4本书,共计超180万字,每一本都是我的研究成果。国学的魅力在于修身,让人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能够寻找到内心的一片栖息地。

我国的历史悠长,国学类项大,范畴广,为了学好学精,2000年以后,我开始偏重于淮河流域的古文化研究。为此,我常常到沿淮各地参观学习,这是2003年我与国学爱好者们到南京中山陵游玩时的留影。大禹文化、洪武文化、金陵文化都是淮河文化不可或缺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研究的侧重点。


大禹劈山导淮、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怀远。从小到大我所耳闻目睹的大禹事迹都与众生相关,但数千年口头流传的大禹则是高耸云端,俯瞰大地群生的神灵之形象。为了能够搞清这一断代工程历史,我几乎翻阅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夏商周时期的书籍。

在学习了《尚书》和《史记》之后,我深切知道五千年文化是一脉相承,绵绵相续的。并发现一个民族的伟大辉煌,不是靠武力,而是文字、文化感悟所产生的思想和物质硕果。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每个断代,都是从弱小、强大、摔落走完自身的过程。华夏民族从胡人时期就屡遭侵犯,之所以数千年不衰正因为文化深厚。

历史上,建立中华政权与中华思想道德的人,都有辉煌的功绩。但禹前后却没有清晰的文史记载,所有的也仅是后人记载于史书上的一些神话传说而已,考校起来十分困难。轩辕、伏羲和禹对民族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先祖和君王。


逐渐熟悉大禹后,我开始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观察大禹的行状,用国学视角去观察大禹不被人知的一面,把大禹传说中那些脱离人民,无限神话的东西全去掉,还给人民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鞠躬尽瘁的大禹王。于是,我先在国学刊物发表有关大禹的文字,继而在党报刊物发表大禹对社会的贡献等文章,均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2015年,我还被本市一家国学文化研究院聘请为国学讲师。有了这些收获以后,我开始产生为大禹立传的想法,想把大禹写成继五帝之后一个连贯性的人物并公之于世,而不是目前满世界人不人、神不神,几近面目全非的大禹之形象。

目标确定后,我一边写书,一边收集与大禹相关的历史人文传说,以及涂山国与嵩山阳城的历史陈迹。当然也包括大禹家系,涂山氏家系等传说。并到嵩山阳城、浙江会稽山、江苏东海羽山去实地考察。每一例文字,每一处古迹,都浸润父鲧儿禹子启的滴滴血汗。这是我在嵩山阳城大禹陵的留影。


每写完一段大禹的往事,每成功构思一段描绘大禹的书稿,我心里都会泛起阵阵涟漪。2015年动笔,终于在2017年完成了这本大禹文学传记。其中囊括了我对大禹的认识和理解,也阐述了他3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目前我所有的出版书籍,都仅限于学术交流,并不对外发行,我觉得能做一件自己喜欢事更重要。

近两年,我又有了一个宏大的国学追求目标,想打造一个淮河流域国学“魔幻文化园”,集周易、古典诗词绘画、古典音乐、古代针灸医疗技术于一体,并融入现代科技娱乐技术,让参观者通过闯关答题和娱乐竞技的形式,享受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作为教育基地,同时也可以作为影视基地。这是我模拟的园区草图。

我设想,将整个淮河缩放在文化园内,采用古建筑风格,融入各代名人著作及功绩。设置文化迷宫,通过解说,利用现代化的电脑系统,引导游客,在这个浓缩的淮河文化园里,既可体验到华夏文明的先头始祖文化,又可在互动娱乐中受到文化教育。


这是我设计的八卦游乐园,内有占筮宫,悬疑宫,游乐宫。可根据游人需求,设置不同等级的闯关游戏,体验科技化的国学之旅。通过知识推理,达到教育地目的。但是,其中的设置必须考究,融入更为科学的国学知识,娱乐只是媒介,更多的要去还原历史,输出历史。

我曾拿着设计图纸,向一些朋友和老板说起我的国学教育理念,大家均表示该文化园如果能走入现实将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可初步估计,需要筹资百亿。目前我已基本完善园区设计方案,包括一些重要细节。古稀之年的我,没有别的梦想,只盼能将30年的研究传承下去,愿无偿地为国学付出所有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