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中國的古裝劇裡面被吐槽得最厲害的就是鎧甲問題。如果仔細觀察我們的古裝劇,你就會發現許多劇裡面的鎧甲都是類似的,甚至是一模一樣的。更為神奇的是,這套鎧甲會被用來拍秦漢時期的電視劇,也會用來拍唐宋明時期的電視劇。

比較有"考究"的是清朝的鎧甲,因為特色比較明顯,現存的實物比較多,所以在古裝劇中體現得比較合理。另一個比較"考究"的是秦朝——因為兵馬俑的存在,秦朝歷史劇的鎧甲可圈可點。但是,"可圈可點"不代表完全正確。前段時間《大秦帝國·天下》發佈了預告片,從預告片裡,我卻看到了欣喜的一面。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大秦帝國之天下》劇照

秦代鎧甲都是什麼樣子的?兵馬俑給我們提供了借鑑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兵馬俑,我們對秦代鎧甲的瞭解程度會有多少?

很可能只有一點點,尤其是普通人,知曉得會更少。原因很簡單:現在有了兵馬俑的存在,所以我們大體上知道秦朝的鎧甲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幾乎是同時期的楚國、齊國、趙國等等,因為沒有太多大型文物的存在,我們對這些國家的鎧甲就知之甚少。

所以,兵馬俑的存在,對我們瞭解秦代鎧甲居功至偉。那麼,秦代鎧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可以來看看兵馬俑: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兵馬俑:注意鎧甲之間的區別

我們從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出,秦代鎧甲似乎分為兩種。第一種,圖片中位於中間的人物身上穿的是一種,左側的人穿的是另一種。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其實位於中間和右側的這兩位軍銜比較高,他們頭上戴了象徵軍人地位的"冠",他們的鎧甲也和普通士兵有所區別。

這種鎧甲,我們現在一般稱之為側襟皮甲。它的主要特色是,甲片呈方形,方形之上呈"V"字形——這是因為甲片上有鉚釘,甲片與甲片之間用牛筋穿插成"V"字形固定。一般情況下,這種鎧甲共有甲片160片。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軍官的鎧甲

而左邊的這位,很可能只是普通的士兵。普通士兵的鎧甲甲片較大,甲片上有一些稀疏的鉚釘。

但是,甲片大就有一些壞處:韌性差,容易被箭和矛穿甲。所以,軍官的鎧甲明顯是要好於士兵的。

在兵馬俑中,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穿著: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士兵的鎧甲

這種圖片給我們展現的士兵,頭上都梳了非常精緻的"中分"。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專門說過秦朝士兵的髮型問題:

也有許多人頭上用布巾包裹住了頭髮,但鎧甲還是保持一致: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士兵的鎧甲

既然有了這些參考,我們在拍電視劇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如果你要拍唐宋時期的的電視劇,如果你想把服裝還原得好一點,你還得使勁去考究一番。但拍秦代的電視劇就好辦多了——直接帶著服裝指導去看幾次兵馬俑就行了。

但是,事與願違的是,大多數關於秦朝的古裝劇依然把鎧甲拍得極差。而《大秦帝國之天下》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大秦帝國之天下》中的鎧甲,顯然高度借鑑了兵馬俑

那麼,在《大秦帝國之天下》這部劇裡,是如何向我們展現秦代鎧甲的呢?

請看劇照: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大秦帝國之天下》劇照

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奧秘?

也許還沒發現。但沒關係,讓我們來簡單比較一下這種鎧甲與兵馬俑鎧甲中的契合度。

首先,我們從兵馬俑的照片中可以發現,無論是秦代士兵還是軍官,脖子上似乎都繫了一個"圍脖"。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兵馬俑的“圍脖”

即便是普通士兵,脖子上也都會有非常厚的"衣領",看起來如同"圍脖"一般: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兵馬俑的“圍脖”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為了保暖嗎?

我個人覺得,保暖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保命"。這種高高的"圍脖",在戰場上兩軍對戰的時候,對士兵的脖子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

但是,這個小小的細節,很多關於秦朝的古裝劇都忽視了。

其次是,用來固定鎧甲的"布帶",也被許多劇給忽視了。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注意細節

但《大秦帝國之天下》卻將這一個細節很好地還原了出來,而這一點,在以往的古裝劇中幾乎是沒有體現的: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大秦帝國之天下》中的劇照

有人可能要問了:兵馬俑上的冠和衣服,明明和鎧甲都是同樣的顏色,怎麼《大秦帝國》裡邊搞了個紅色的?

其實兵馬俑原先是有顏色的,這是因為在地底下的時間太長,再加上出土時突然"曝光",塗在上面的顏料基本上就沒了。

但我們現在依然還可以從一些出土現場的照片裡,看到兵馬俑身上殘存的顏色: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兵馬俑原先是有顏色的

所以,就這些細節來說,《大秦帝國之天下》做得是非常好的。

你可能覺得:嗯,這有啥了不起的,別的電視劇鎧甲亂七八糟,大家還不是照樣看!

話可不能這麼說。我們來簡單比較一下我們所看過的秦朝古裝劇。

不止是鎧甲錯誤,秦代鎧甲戴冠而不戴盔,關於這一點,很多秦朝影視劇也都搞錯了

同樣是"大秦帝國"系列,在第三部裡面,秦朝軍官的鎧甲是這樣的: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大秦帝國》第三部

大家請注意:第一,將軍的鎧甲有很多種;第二,部分將軍是戴了頭盔的。

包括口碑極好的《大秦帝國》第一部,其實裡面的鎧甲也絲毫沒有考究: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大秦帝國》第一部《裂變》

其中第二部要稍微好一些,看起來還是有些許秦代鎧甲的風格。

但這僅僅是主要人物,其他次要角色(如下圖左側的人物),鎧甲就又和其他電視劇中的鎧甲差不多了。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大秦帝國》第二部

在這裡我主要想表達兩個觀點:

首先,在關於秦代的古裝劇中,目前給我們所呈現出的鎧甲,基本上是雜亂無章的。你可以用它來拍秦代,也可以用來拍唐宋元明。這種亂象,值得我們重視。

其次是,秦代的鎧甲,重視冠而不重視盔。所以你可以看到,兵馬俑中國的軍官,頭上戴的都是冠,而不是頭盔。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秦代士兵戴冠不戴盔

所以現在也有一種非常普遍的看法:中國秦漢時期的軍隊,不重視對頭部和麵部的防護。

而相比之下,同時期的古代歐洲士兵,一般更重視對頭部和麵部的保護,而下身甚至是上身,往往都是裸體或者穿上少量鎧甲: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古希臘士兵

當然了,這是題外話。

總之,如果你拍秦代古裝劇,如果士兵頭上都帶了頭盔,那這部劇的氣質立馬就降低了許多。

我們如果現在回過頭去看許多以前拍的"老電影",我們就不得不感慨,當時的電影對秦代鎧甲還原得還算是比較不錯的。比如《荊軻刺秦王》裡,我們就可以看到軍官頭上戴冠而非戴盔: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荊軻刺秦王》電影 劇照

而這也的場景,在現在的電視劇中似乎很少見到了。

不得不說,國產劇近十年實際上是退步了的,而今年有了"復興"的苗頭

所以不得不說,在服飾、器物等方面,國產劇這些年實際上退步了許多。

像《赤壁》這樣的電影,儘管在08年上映的時候吐槽的人很多,但今天我們回過頭再去看,它的服化道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赤壁》劇照

在12年上映的電視劇《楚漢傳奇》中,劇組也對秦國的服飾予以了一些尊重: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楚漢傳奇》劇照

雖然錯誤很多,但至少還是能看的。

但到了現在呢?到現在簡直不忍直視。比如新版的《尋秦記》是這樣的: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兩版《尋秦記》項少龍的比較

相比於古天樂版,新版的對歷史毫無尊重。你說這個人是項少龍,可以,你說他是趙子龍,好像也沒問題,你只要別說他是皇太極,似乎都值得商榷。

這就是我們現在古裝劇中的服化道生態。

正因如此,《長安十二時辰》以及還為上映的《大秦帝國之天下》《孤城閉》《江山紀》等這種注重細節的劇,不論劇情如何,至少它的精益求精、尊重歷史和文化的態度,值得我們認可。

請記住19年——這是中國古裝劇重新崛起的一年。

《大秦帝國·天下》中的鎧甲還原歷史?簡直是從兵馬俑中走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