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如何吞併錫金的?

易安小童


印度吞併錫金,還要從英國人殖民時期說起,1814年,當時在印度的英國殖民者想吞併尼泊爾,這時,錫金想通過英國吞併尼泊爾的機會,試圖讓英國幫助自己要回被尼泊爾侵佔的領土。



英國勉強答應,作為條件,尼泊爾和錫金日後發生衝突,由英國仲裁。這樣也就意味著,錫金成為英國殖民地,錫金王室變成了傀儡,這個時期錫金自然也就納入了英屬印度的管轄範疇。


既然納入了英屬印度的範疇,印度人認為,錫金自然是印度的一份子,於是在上世紀30年代,英國議會批准了《印度政府法案》。給予印度自治權,但同時將錫金納入印度聯邦,錫金曾經試圖請求英國,脫離印度控制,但是英國還是把錫金未來的歸屬交給了印度裁決。

印度獨立以後,先找了個藉口對錫金派兵,變成了錫金保護國,後來將錫金國王軟禁,最後在1975年,正式把錫金變成了自己直轄的土邦。至此,錫金徹底被印度完全佔領,國王以及他的兒子從此被迫逃離錫金。


怪叔叔是個逗比


印度能夠吞併錫金,主要原因在於,錫金從來不曾是一個獨立國家。

錫金,目前面積7096平方公里,人口 607688人,曾經是南亞最小的國家,現在是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的位置十分重要,北有中國西藏,東有不丹,西有尼泊爾,難免則是印度連接東北部的狹窄通道西里古裡走廊。西里古裡走廊只有20公里寬,錫金加入印度,對加強東北部的管理意義十分重大。

錫金,原來叫哲孟雄。在清朝,哲孟雄是西藏的藩屬國,而西藏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所以,錫金實際上也是清朝的藩屬國。尤其是乾隆朝的廓爾喀之戰後,廓爾喀尼泊爾作為喜馬拉雅最強國向清朝稱臣,錫金毫無疑問也是清朝的勢力範圍之一。這一切,要感謝廓爾喀之戰的清軍主將福康安和1萬入藏作戰的清軍。

廓爾喀之戰發生在1788年,在這之前的1757年,英國早已開始了對印度的征服。康熙皇帝在尼布楚之戰中見識到了俄軍火器的犀利,而乾隆也在廓爾喀之戰和緬甸之戰中見識到了更犀利的火器,但自詡千古一帝的這兩位皇帝,一起選擇了閉關鎖國和掩耳盜鈴。這就註定了清軍在喜馬拉雅山的軍威國威,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

1849年,英國終於完成了對印度的征服,同時以印度為跳板,開始了對喜馬拉雅三國、中國西藏、緬甸等地的征服。1861年錫金成為英國保護國,1890年中英條約規定錫金脫離中國。當時清朝是個四面漏風的大篩子,唯一的鷹派左宗棠已經在中法媾和時被氣死。慈禧和李鴻章奉行雖遠必陪的外交政策,錫金這樣的小地方,自然拱手送上,免費!

錫金雖小,可是獨立卻比印度早。1918年,英國殖民者把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從此錫金就成了相對獨立的小王國。就在幾乎同時,英國殖民者主持的西拉姆會議,在藏南地區劃出了麥克馬洪線,北洋政府除了口頭上反對法律上不承認,毫無辦法。這一點北洋政府和印度國大黨是一樣的,國大黨正在印度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英國人表示很無語。

1947年,印度終於獨立,獨立之後的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大部分的遺產,除了東西兩個巴基斯坦,連歷史上從來沒有統治過的陌生的東北部也劃入印度。這讓印度野心爆棚,1949年6月初,印度以派兵進駐錫金,並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1950年12月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從此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

錫金的主體民族是尼泊爾族和錫金族,主要信仰是佛教。這一點和印度絕大多數地區是格格不入的。但是,錫金政教分離,喇嘛和國王被印度的國大黨各個擊破,以至於錫金人幾乎沒有抵抗就接受了印度的統治。

隨著時間的推移,錫金越來越傾向獨立出去建立新國家,實現完全自治,這一點引起了印度的注意。1968年8月,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隨後大亂。1973年4月,早已準備好的印軍開進錫金,這個彈丸之地很快被全面控制。印度人制定了憲法,讓錫金議會表決,全票通過;印度人派駐首席行政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全票通過。畢竟,對於錫金的上層階級來說,保命要緊。

印度吞併錫金後,錫金的國王被廢黜,被軟禁。多年後,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流亡美國。1982年錫金國王去世,繼承王位的是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這是第十三代錫金國王,他仍然堅持印度吞併錫金是非法的。

2003年,我國承認錫金為印度的一個邦,2005年,我們通行的中國地圖路上鄰國改為了14個,去掉了錫金這個鄰國。交換條件是什麼你知道嗎?


歷史知事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與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接壤,面積約7096平方公里,北部為山區,南部為肥沃的谷地。

錫金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乃堆拉山口是進入藏最便捷通道,可以說是中國和印度的交通要道。清朝時,乃堆拉山口是印度和西藏之間最大的貿易通商口岸,80%的貨物交易都是在這裡完成。今天,這個通道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裡是唯一適合使用坦克集群大規模突擊的通道,印度只要攻克乃堆拉山口,立刻就可以進入亞東。從亞東至日喀則和拉薩,基本上可以說無險可守。

錫金的歷史

根據中國的古籍中記載,古代錫金名為哲孟雄。公元7世紀除,在青藏高原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吐蕃。吐蕃興起後,四面用兵,很快就將錫金入了自己的領土範圍,錫金成了吐蕃的藩屬國。到了九世紀中,吐蕃逐漸衰落,對藩國的控制越來越弱,錫金趁機脫離了吐蕃的統治。

此後,關於錫金的史料就很少了。直到1642,一個西藏貴族後裔蓬楚格·納姆伽爾登上了錫金王位,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納姆伽爾王朝,首都在甘托克。1700年,尼泊爾的廓爾喀派軍攻打錫金,錫金向清朝求援,乾隆派福康安和海蘭察兩次進藏,打退了廓爾喀的軍隊。從此,廓爾喀和錫金都成為清朝的藩國。

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印度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勢力也不可避免的進入到了錫金。而這個時候的清朝逐漸走下坡路了,在內憂外患中,自顧不暇,更顧不上像錫金這樣的外藩國了。之後,英國開始逐步殖民錫金。

1835年英國人佔據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

1861年迫使錫金簽訂條約,將錫金置於英國的控制之下。

1887年,英軍強佔錫金。

1890年,錫金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從此,錫金和印度都成了日不落帝國中的成員了。

二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活動

二戰後,鐵幕落下,大英帝國的勢力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收縮,包括南亞地區。但是,英國勢力退出後,錫金並沒有獲得獨立,而是又被印度盯上了,真是剛出狼穴,又入虎口。

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派大量專員進入錫金,同時動員了很多印度人移民錫金,這些移民為日後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活動起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印度在錫金內部扶植了一個國大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

1950年12月,印度強迫錫金簽訂了《印度錫金和平條約》,通過這個條約,錫金又淪落成了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控制了錫金的國防、經濟、政治。

1968年8月,錫金首都甘托克爆發大規模反印遊行,要求廢除1950年同印度簽訂的《印度錫金和平條約》,恢復錫金主權。這一運動遭到印度的殘酷鎮壓,上萬錫金人在街頭被軍警打死,數千人遭到逮捕。

1973年,印度強行宣佈對錫金實行軍事接管,並操控印度在錫金的傀儡黨派國大黨修改憲法,使錫金成為印度的“聯繫邦”,隨後,印度軍隊又鎮壓了錫金的反抗勢力民族黨及其支持者。

1975年,印度軍隊進入錫金皇宮,解除了國王頓珠南嘉衛隊的武裝,利用國大黨操控錫金議會,罷黜了國王,隨後,在錫金舉行“公投”,“公投”結果毫無懸念,錫金同意併入印度,5月16日,印度議會宣佈錫金正式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以上基本上就是印度吞併錫金的全過程,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有預謀的行動。其實,大英帝國退出後,印度認為拿回錫金只是繼承大英帝國的遺產而已,印度也不愧是得到了大英帝國的真傳,連侵略步驟都和英國如出一轍。

從1947年到1975年,印度謀劃了28年,最後吃掉了這塊肥肉。然後,印度還是不安心,因為中國還沒有表態。直到2005年,中國承認印度吞併錫金的事實,不再承認錫金是一個主權國家,印度才算徹底的吞併錫金了!


一卷青史


錫金,是一個南亞內陸小國,1947年被印度吞併,2003年中國才予以承認。

其實,從7世紀開始的1000多年,錫金都屬於我國西藏的領地。公元1700年,尼泊爾入侵錫金,國王逃亡西藏,向乾隆皇帝求援,乾隆先後兩次用兵,協助錫金趕走了侵略者。

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侵入錫金;1887年,英國強佔錫金,並在第二年,英國出兵西藏,清廷妥協議和,於1890年2月27日,簽定《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

1947年,英國人走後印度獨立,把吞併錫金作為目標,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印度人繼承了英國人當年的地位。1950年12月,協迫錫金簽訂《印度錫金和平條約》,將錫金變為保護國。1968年8月,錫金爆發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度錫金和平條約》,爭取獨立,被印度軍警鎮壓。1973年4月,印度強行對錫金實行軍事接管。1975年4月9日,印度軍隊解除錫金武裝,軟禁並廢黜國王。隨後操縱錫金議會進行所謂“公投”,5月16日,印度議會宣佈錫金正式成為印度第22個邦。

而國際社會當時在幹什麼呢?當時,印度吞併錫金沒有招致國際社會譴責,也沒有受到任何制裁。因為當時世界處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想借助印度在南亞的影響,不想得罪印度,從而讓印度鑽了空子,印度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其它許多國家也不願意為一個彈丸小國而得罪印度,結果,印度輕而易舉吞併錫金,納入印度版圖。





小甜嘟爸爸


錫金是南亞歷史上的一個封建君主王國,於1642年由蓬楚格.納姆伽爾建立,至1975年被印度佔領並納入印度共和國,成為錫金邦,末代國王帕爾登在亡國後定居於美國紐約,1982年去世後其子旺楚克以錫金第13代國王名義繼位,但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認可。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面積70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海波1500米以上,人口60萬,居民早期主要以屬蒙古人種的少數民族為主,被併入印度後,大量尼泊爾、印度移民遷入,現在原住民在錫金的人口比例不到30%。

遠在公元7世紀,錫金就是吐蕃(西藏高原)的附屬地,直到1861年,英國殖民者強佔錫金,並於1890年與滿清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將錫金與中國劃定邊界,英國成為錫金的保護國。20世紀四十年代,由於二戰爆發後英國自顧不暇,印度等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後的印度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並向錫金派駐專員,對錫金的外交、國防、財政進行全面控制,因此與當時的錫金王室產生了極大的矛盾,在王室授意下,自60年代起,錫金民眾紛紛示威,反對印度的控制,要求廢除印錫不平等條約。於是,印度直接派軍隊進入錫金,解除了錫金王室的衛隊武裝,緊接著通過他們控制的議會廢黜了國王,並舉行帶欺騙性質的全民投票,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就正式把錫金變成印度的第22個邦。

為何錫金一個貧窮落後彈丸之地,會讓印度在當時冷戰對峙的情況下冒險去強行吞併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西里古裡走廊。我們看一下地圖: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錫金地處印度東北部,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剛好扼守著連接印度大陸和印度東北各邦的西里古裡走廊,一直以來印度東北地區因為民族、宗教等問題和印度中央政府離心離德,始終是實現印度大國夢想的一塊心病,再加上中印關係緊張,錫金緊挨著西藏,一旦錫金投向中國或者被中國佔領,那就相當於掐斷了印度的脖子,印度東北地區本身就更傾向於中國,如果西里古裡走廊被封鎖,那東北各邦的獨立是意料之中。這是任何一個印度政治家都不敢承擔的風險!


所以印度在強行吞併錫金後,把西里古裡走廊從20公里拓寬到了80多公里,使得印度大陸與東北地區的交通更加便利,在加強經濟來往的同時,也更利於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權。

我是方不二,典型文科生一枚,喜歡研究國際資訊領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謝謝交流!


方不二


福垊發現,二戰後,公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並且成功的——只有印度聯邦吞併錫金王國這個案例。令人震驚的是,印度在吞併錫金過程用時最少、代價最小,簡直就是《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升級版——不戰而吞人之國!那麼印度如何吃掉錫金的呢?

天時——三哥做錫金的帶頭大哥

錫金王國的前身,是哲孟雄王國是清朝西藏地區的屬國。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也就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華朝貢圈紛紛瓦解,被歐亞殖民體系所取代。不要說哲孟雄,就是印度此時也完全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就成為英國女王兼印度皇帝。1942年,印度趁著英國陷入內戰之中,勾結日本、德國對在印度的英國人予以反擊,以求實現脫離英國。雖然他們失敗了,他到1947年時,印度的民族主義不僅完全甦醒而且非常狂熱了,在士兵譁變的情況下印度實現了自立夢。

1914年到1962年的錫金王國的國旗

而錫金雖然在1918年都獲得“獨立”了,但他一直英國最貼心的的小弟。印度還沒取得獨立時,就將黑乎乎的手伸到了錫金王國那裡。他要“繼承”英國對錫金的一切權利,做錫金的帶頭大哥。錫金當然不願意讓三哥當大哥啊,不停地婉拒與抗爭。印度見忽悠不住,露出利齒表示很餓,還說出了宋太祖對南唐後主類似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憨睡的話了。

地利——三哥做錫金的帶刀大哥

錫金王國面積相當於我國上海加香港再減去十個澳門的面積,感覺這個面積很不小了。但對於印度29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而言,錫金王國不過就是它的四百二十分之一。錫金實在是太小了,太弱了。它東邊的不丹,是印度的保護國;它西邊的尼泊爾雖然是自己母國,但尼泊爾壓根不敢招惹印度。更何況以尼泊爾為主體的錫金人,也不願意跟尼泊爾一家團圓啊。在清朝就因為團圓這事,哲孟雄才向乾隆求救,才逃出了魔掌。可最終,還是割了肉:其西邊被尼泊爾撕下一塊,東邊也被不丹撕下一塊。

印度對錫金王國擁有天然的地利優勢,錫金就像一隻瑟瑟發抖的小雞,退到牆角。先是乞求印度高抬貴手,然後又病急亂投醫宣佈入華。印度只用了三個小時,就廢了國王,以投票的方式,讓他們“自願”“公投”地加入印度。

這事兒美國怎麼看?蘇聯呢?聯合國呢?

錫金王國當初對印度的強硬,就有其美國王后的因素。大概國王效法我們古代“和親”,效法朝鮮“事大主義”吧。有了美國這個很硬的“孃家”——外戚,美國王后很強硬,國王自然不甘落後,巾幗都不讓鬚眉了,鬚眉還大秀男子漢氣概啊!國王本以為王后是旺夫,誰知道差點亡夫!那麼世界警察,一想愛打抱不平,維持正義的美國為什麼不“勤王救駕”?不看國王的僧面,也得看王后這個美國人的佛面吧!

福垊帶您來看看當時的時局吧。1973年美國在國內民眾反戰的壓力下,逐步撤走在南越的軍隊。1975年3月31日,北越逼近西貢;於4月30日,攻陷西貢。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拿下仰光。印度就是在4月23日,將錫金王國變成了錫金邦,成為印度聯邦的新成員。說美國、蘇聯、英國、法國沒反應是冤枉他們,但他們的反應僅限於譴責。福垊認為除了有冷戰因素外,還有重要的因素。之所以說冷戰不是重要因素,那是因為5月12日美蘇海軍實現互訪的破冰之旅呢!重要的是因素就是錫金不是聯合國成員國,聯合國有心無力愛莫能助啊!印度今日仍是不丹王國的保護國,而不丹王國同樣不是聯合國成員國,福垊真的擔心錫金王國的昨天可能就是不丹王國的明天!2005年後,我國的世界地圖上再也找不到錫金王國這個國家了。


福垊


印度吞併錫金,走了三步棋,第一,扶植代理,第二,變為保護國,第三,趁亂吞併。

第一步,印度在錫金扶植代理人

1947年,剛獨立的印度一方面自認為是古印度的傳承者,另一方面還自認為是英印殖民政權的繼承者。當時,英印政府在錫金有一系列特權,對錫金進行“指導”。印度獨立後,立刻忘了曾經被殖民的痛苦,旋即繼承了英國對錫金王國特權,圖謀控制吸錫金,向錫金派駐專員,同時扶植錫金國民大會黨作為自己的代理,通過該黨反對錫金國王,逼迫錫金國王讓權。

第二步,將錫金變為保護國

1950年,印度強迫錫金簽訂所謂的和平條約,這個和平條約可真夠“和平”,裡面將錫金變為了自己的“保護國”,怎麼個保護?就是錫金外交國防都得聽印度的,而且印度還直接派印度人當錫金首相(外國人當首相,真是很怕“累著”錫金人吶),印度軍隊也開進了錫金。印度所謂保護,其實就是在內政外交上全面控制了錫金。

第三步,趁錫金內亂將其吞併

錫金人,尤其是國王當然不樂意被錫印度控制著,於是各種反抗,民眾中也發生了反印運動,錫金亂局一片。1973年,印度藉口維護錫金秩序,動用軍隊接管錫金一切權力,國王徹底被架空。第二年也就是1974年,規定錫金為印度“聯繫邦”,到了1974,直接廢了國王,將錫金變成了印度一個邦。當時還煞有介事的舉行了一個公投,說錫金人自願國滅,不過這就有點扯了。有點幹了壞事還立牌坊的味道。

通過這三步,印度吃了錫金,至於錫金以後會不會再次獨立?答案很明確,不會。


北玄武


錫金原為錫金王國(今為印度共和國錫金邦)。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與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接壤,地勢北高南低,全境海拔幾乎都在1500米以上。南部為肥沃的谷地,北部為山區。人口約60萬,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該邦面積約7096平方公里,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積大小排名為倒數第二,僅大於果阿邦。 歷史上的錫金,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從7世紀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屬於西藏的領地,1835年英國人割據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1861年迫使錫金簽訂條約,將錫金置於英國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軍強佔錫金。1890年,錫金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世紀,英國殖民者鼓勵大批尼泊爾人移居錫金南部,被稱為錫金-尼泊爾人。他們砍伐森林,開墾稻田。1918年,英國殖民者把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塔希國王實行許多經濟和社會改革,廢除各種無償勞役,徹底檢查稅收制度,廢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職能,開始進行土地改革。 英帝國主義退出南亞地區後,錫金未能獲得獨立。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1949年 6月,印度政府派兵進駐錫金。1950年12月 5日,印度與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派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職權,並派政治專員對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進行全面的控制。 1968年8月,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錫金的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1963~1982在位)提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錫條約。1973年4月,印度軍隊開進甘托克,接管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錫金簽訂《錫金協定》,規定印度政府不僅對錫金的國防和外交“負完全責任”,而且對錫金的內政和經濟“負責”。該協定削弱國王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4月,錫金舉行“大選”,親印的錫金國民大會黨控制了議會32席中的31席。5月11日議會開幕,通過決議,“要求”印度派顧問來為錫金制訂憲法。同年9月4日和 7日,印度議會兩院先後通過“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在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席位。 1975年4月9日,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國王被軟禁。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公民投票”。印度議會也通過決議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1982年 1月29日帕爾登·頓杜普·納姆伽爾在美國紐約去世。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伽爾繼位。他表示,印度吞併錫金是非法的。錫金王國現有政黨:錫金國民黨、錫金國民大會黨、錫金國家大會黨和人民黨。印度在錫金設有首席行政官。錫金王國設有一個由20人組成的國務院,負責制定法律;還設有行政會議,負責教育、衛生和運輸等事務。政府首腦為首相(一直由印度人擔任)。全國劃分為4個縣。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森林資源和運輸業。

山外山FJH


印度入侵

印度吞併錫金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受印度扶持的錫金國家大會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家大會黨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錫金王族強烈反對,群眾運動也日漸興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由,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並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

1950年12月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控制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大權。

1968年8月,甘托克爆發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1973年4月印度對錫金實行軍事佔領。

1974年6月20日,錫金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擬定的錫金憲法,規定印度政府派駐的首席行政官為政府首腦和議會議長。同年9月《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在印度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錫金現已完全被印度吞併,除了納穆加爾王朝第十三世國王仍流亡紐約尋求他的王國重獲獨立以外,大部分錫金人民──或者說大部分居住在錫金的人民──早已認同印度對錫金的主權。

印度統治

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錫金國王。同年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又為此舉行了“全民投票”,決定錫金的未來,過後印度議會通過決議,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根據印度方面事後宣佈的數據,在佔錫金全國人口59%的投票者中,有97.5%的人支持廢黜國王以及併入印度。

1982年1月29日,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dpal-ldan don-grub rnam-rgyal)在美國紐約逝世,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dbang-phyug bstan-vdzin rnam-rgyal)即位,成為錫金第13代國王,他宣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

印度政府吞併錫金後恐怕錫金會再獨立,所以每年都撥一筆補助款項給錫金,以拉攏錫金的向心力,所以一般說來錫金要比近鄰孟加拉國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較高。


愛歷史的三井壽


領土問題印度第一珍惜,錫金,泥伯爾,不舟,克什米爾等都在它強,軟,吞,從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