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彈劾特朗普,民主黨的“如意算盤”會如願嗎?

隨著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程序,彈劾調查具備了法律程序基礎。

彈劾調查最終能否成功,備受各方關注。進入11月,這一彈劾調查又出現了新變數。

冒險彈劾特朗普,民主黨的“如意算盤”會如願嗎?

11月5日,作為特朗普總統彈劾案調查中的關鍵人物,美國駐歐盟大使戈登·桑德蘭推翻了他之前在特朗普彈劾質詢中的證詞,證實他曾參與向烏克蘭官員提出交換條件一事。該問題是特朗普彈劾調查的核心,它加劇了對特朗普濫用職權、從外國勢力獲取政治支持的指控。

冒險彈劾特朗普,民主黨的“如意算盤”會如願嗎?

11月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宣佈下週開始進行彈劾總統調查公開聽證會。

先前,民主黨發起針對特朗普的轟轟烈烈的“通俄門”調查,最終卻以“查無此事”收場,不僅使得美國民眾大跌眼鏡,也極大消耗了民主黨的社會威信。如今,民主黨又抓住了特朗普涉嫌通過電話脅迫烏克蘭政府調查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這一“契機”,那麼,此次彈劾調查會重蹈覆轍嗎?

反擊特朗普打壓選情,民主黨顧慮再三

反擊特朗普對民主黨大選選情的打壓,是民主黨揪住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的通話內容發起彈劾調查的首要意圖。從白宮公佈的通話錄音來看,特朗普同時提到了烏克蘭政府調查拜登父子腐敗問題和停止美國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

冒險彈劾特朗普,民主黨的“如意算盤”會如願嗎?

拜登父子

作為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副副總統,拜登是美國政壇的資深政客,人脈甚廣。他目前也是民主黨內各派所能接受的最合適的總統大選候選人。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已經鳴鑼開鼓了,此前美國多個民調均顯示拜登在民主黨居於領先。在這個節骨眼,特朗普要求他國政府調查拜登父子的腐敗問題,打擊拜登選情的用意不言而喻。鑑於現在拜登基本已經被拖下水了,民主黨不得不反擊。

不過,通過彈劾調查現任總統來反擊,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反而害己。其實,民主黨對此也是顧慮再三,從民主黨頭號人物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半年多時間裡的態度變化就可知一二。

冒險彈劾特朗普,民主黨的“如意算盤”會如願嗎?

10月31日上午,美國眾議院啟動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程序議案的投票。投票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發表演講。

佩洛西最開始的態度是“彈劾就算了,想別的法子整他”;後來扛不住黨內壓力變成彈劾怕是不合適,等著他下臺再算賬;直到特朗普要求烏克蘭調查拜登腐敗問題令民主黨內群情激奮,不得不表態“我宣佈眾院國會議員啟動正式彈劾調查”。

作為一個資深政客,佩洛西很清楚她正面對的環境。儘管中期選舉時民主黨奪回眾議院,但是參議院還在共和黨手裡,在特朗普跟共和黨建制派已經冰釋前嫌的情況下,民主黨彈劾調查成功的希望並不大。其對民主黨更大的危害還在於,這一番折騰恐怕會讓中間選民覺得民主黨真是輸不起要耍賴了,結果反而影響民主黨的選情。而最後背鍋的,就是民主黨“頭號大佬”佩洛西自己。

201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提名了希拉里·克林頓,儘管她的綱領裡接受了不少同為候選人的桑德斯的主張,但是桑德斯的支持者因為憤怒於民主黨通過黑箱操作搞掉了桑德斯,結果導致這部分支持者拒絕支持希拉里,最後讓特朗普坐收漁利。這正是民主黨的前車之鑑。

民主黨“算盤”如意,冒險彈劾恐難如願

既然發起針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風險不小,為何還要冒險推進呢?除了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打擊特朗普的選情,民主黨還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彈劾調查,一方面可逼迫白宮方面花費大量精力來應對,對於選舉勢必分心;另一方面可能讓白宮在壓力之下出昏招,民主黨可趁勢擴大戰果(比如增加推翻特朗普的可能性)。最次也可以在選民面前好好惡心一下特朗普,拉攏中間選民。

民主黨的計劃不錯,但實現起來難度不小。

首先,美國法律對彈劾調查規定本身就很模糊,只是籠統地規定了“只有眾議院可以發起彈劾,而裁定彈劾是否成立的權力專屬於參議院”。

其次,彈劾調查的由頭說服力有限。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林斯基的通話涉嫌脅迫烏方調查拜登,是眾議院發起彈劾調查的由頭,但民主黨想真的找到“實錘”依據極不容易。

冒險彈劾特朗普,民主黨的“如意算盤”會如願嗎?

白宮公佈的通話文本記錄裡面確實出現了特朗普說到對烏克蘭的援助問題,還說了一大堆關於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最後也確實有他要求調查拜登父子腐敗問題的話語。但是要想把美國中止對烏克蘭的援助與調查拜登父子腐敗問題用“要挾”二字掛鉤,難度相當大。

真要挾還是假要挾,未必會在政府文件裡留下鐵證。即便是像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這種身份的人斬釘截鐵地說特朗普確實拿援助要挾烏克蘭,恐怕也只能空口無憑。

更為關鍵的是,如今的共和黨人變得異常團結。彈劾成功的關鍵取決於掌握在共和黨手裡的參議院,如果共和黨在參議院表決中高度團結,將來的彈劾決議大概率會被參議院否決。在共和黨內與特朗普最不對付的“大佬”麥凱恩病逝後,失去了主心骨的共和黨建制派,在面對特朗普支持者的選票壓力時,最後徹底跟特朗普走到了一起。共和黨議員“硬闖”民主黨在國會山的閉門會議就是說明。

民主黨看似眾志成城,其實非鐵板一塊

民主黨人控制的眾議院能夠通過針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說明民主黨議員對彈劾特朗普已經達成了一致,但這是表面上的眾志成城。實際上,今天的民主黨內部早就不是鐵板一塊了。除了拜登和桑德斯外,其他的民主黨參選人的政策主張千差萬別,分散了選民的注意力。

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社會各階層的訴求差異性越來越大,為了拉住自己的傳統支持者,民主黨的政策綱領已經是一個從強化社會福利到身份政治無所不包的大雜燴了。若真要找尋各派的共性,恐怕就只有“憎恨特朗普”這一條了。

“憎恨”作為動力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只有一個“憎恨”就麻煩了,這勢必會讓佩洛西的策略靈活性遭到嚴重壓縮。從眾議院投票表決的那一刻起,佩洛西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職權範圍之內,把這次彈劾包裝得看起來更像是追求“憲法精神”和“公正”。

總的來說,民主黨其實是在看似機會不錯實則不利的條件下放手一搏。而老練的政客佩洛西除了寄希望於特朗普真的犯傻留下什麼實錘證據之外,就只有死馬當作活馬醫,賭一把了。

撰文 / 千里巖

(雲南財經大學,一帶一路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