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58年9月8日,桂林市工、農、商、學、兵五萬群眾參加瓦窯工業區開工典禮。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時任桂林市委書記阮慶(前左一)市長魏凌風(前右一)為工業區破土奠基。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當年就是在這片土地上實現零突破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建廠元勳,黨委書記馮德本(左)和支部書記歐陽逵(右)。

李毅蘭 竇成祖/文

“車間裡燈光閃耀,紡機聲嘩嘩歡叫,姑娘們圍著機臺,嘴角邊掛著微笑。一樣的人呵一樣的手,為什麼她能突破指標?一樣的機器呵一樣的紗,為什麼她的質量特別好?”車間、姑娘、歡聲笑語,多麼歡快的紡紗畫面,上個世紀60--80年代,這樣的場景在桂林的紡織行業,久遠又熟悉。

說到桂林的紡織行業,桂林老市民脫口而出的肯定是棉紡廠,今天我們就走進桂林棉紡廠的記憶,重溫它的輝煌。“1958年9月8日上午,瓦窯工業區破土開工典禮。瓦窯工地人山人海,呼聲震天。市委書記、市長作了鼓舞人心的動員報告,並親自進行了破土開工典禮。”1958年9月8日,那是一個值得所有棉紡人銘記的日子,桂林市第一個工業區,廣西第一個國營棉紡廠破土開工,時隔61年,棉紡廠的“58師傅”竇成祖對那天的熱鬧隆重場景記憶尤新。

[page]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大家自願來義務勞動,這裡培育了一代人的犧牲精神。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桂劇一代名醜小蘭魁(運土者第一人)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只有鋤頭和鐵鍬的年代,條件艱難。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波瀾壯闊的勞動場面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挑燈夜戰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空中運土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在這片土地上,大家幹得熱火朝天。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64年的廠大門。

一、三天三夜連軸轉、宿舍區就是草棚

50年代,桂林市紡織工業初步發展,先後建成“五一”織布廠、染織廠、軸線廠、針棉織廠、新華工藝合作社。規模為4.16萬錠的廣西第一個棉紡廠——桂林棉紡廠亦於1958年由國家投資興建。“我所在的班組負責挖土、運土,三天三夜連軸轉,硬是沒有回過宿舍,也不覺疲倦,還要挑重擔,甚至同時挑斷兩根扁擔。還想出“大放神仙土”、“竹製滑軌道”、“空中運土”等土辦法,加快進度。”竇成祖說,當時環境艱苦,所謂的宿舍其實就是草棚,但是隻要是黨的號召,哪怕是拼了命,也要完成便是是無上光榮。

在工地的黑板報上有這樣一首小詩:哪怕太陽紅似火,哪怕汗水流成河。國家落後民受苦,社會主義建成幸福多。快快挖呀快快裝,一肩挑它千萬筐。為了桂棉早建成,願撒熱血築廠房。

“當時棉紡廠並無廠房,其“廠房”是借用桂林市郊區人民政府禮堂(現中心廣場北面)作為臨時車間。其設備則是從桂林銀行地下倉庫“掏”來已塵封數年、上個朝代類似“古董”的紡織機械,其細紗機為每臺16錠,與現代的每臺400錠相比,真是“狗吃月亮,差天遠”,而且是天軸傳動(由一臺大馬達,上空一條長軸帶動全部設備),我們必須每班爬上天軸加油。”竇成祖說當時棉花的前期處理需要把棉花團變成粗棉條,因一時無設備則用人手搓成。當年籌備處全體職工55人經35天奮戰及最後五個晝夜突擊,成功地試機生產棉紗向黨獻禮,大家樂在其中。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64年,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熱潮。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64年,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熱潮。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竇成祖在上海學習。

二、遠赴上海學技術 幹累了睡一覺力氣就回來了

工廠初辦,企業管理經驗缺乏,工藝、操作、設備維修等基礎工作較差,生產水平也較低,學習任務迫在眉睫。建廠初期,從四川紡校和華東職工學院等紡織院校招來中專畢業生5人,大學生7人。1958年10月起,桂林棉紡廠派出三批工人分赴上海國棉8廠、16廠和安達棉紡廠學習。1960年,再從上海各紡織廠調入技術工人,並陸續從上海各郊縣以及江蘇、無錫等地招回下放回鄉的技術工人。1964年,全面投產後,生產管理逐步走上軌道,工人操作水平逐步提高。

“1959—1960年厂部安排我們青工一行約30人赴上海培訓,地點為上海吳淞國棉八廠。”竇成祖說,那一年,他從一個山區孩子第一次見識到了大都市的繁華。“更使我感動的是上海人的敬業與工作熱情,對待技術工作的嚴謹。”因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他們的技術學到手。“培訓回來後,我跟著三位師傅,不管是車工、鉗工、鍛工、冷作、電焊、風焊、木工、油化,反正什麼都幹。因為我年紀最小,力氣用了力氣在,累了睡一覺就恢復了。”

“有些零件因其形狀特殊為棉紡專用,桂林機械行業無法或根本不願加工,且要得急,像往復絲桿有人說要用進口的德國設備才能加工(90年代)。”竇成祖說,自己當時也是鉚足了勁思考,連吃飯、走路、都在思考,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大家的努力,終於成功生產。

[page]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化纖細紗後紡車間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李秀英,1964年至1968年細紗車間的擋車工,這是她工作的場景。1965年赴京參加國慶16週年觀禮,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三、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64年國民經濟好轉,隨著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由原來400人增加到近2000人。從上海等地調來108名工程技術人員,生產面貌煥然一新,全廠開展了“比、學、趕、幫、超”的生產熱潮,提出“學嘉豐,趕武漢”的口號,開展“一幫一”“一對紅”“一條龍”競賽,舉行了全廠性的生產運動會,把群眾練兵活動推向了高潮,湧現了諸如李秀英等一批積極分子。

細紗擋車學徒工李秀英,虛心好學練就了細紗擋車的過硬技術,進廠不到一年就連續在操作比賽中獲得冠軍,在生產過程中,她不斷要求擴大看管錠數,為全場職工樹立了榜樣。在李秀英榜樣的影響力帶動下,青工何玉蘭創造了細紗擋車新紀錄,輕鋼車間徒工唐桂玉首創梳棉擋車新紀錄,後紡車間海帶珍創造了筒子擋車的最高紀錄。

說到李秀英,記者特地走訪了棉紡廠宿舍區的老工人,“李秀英和我一個車間的,都是細紗車間的,那時候擋車她最厲害,其他也是樣樣都行,是先進積極分子。”吳阿姨感慨道,在那個年代大家都是暗地裡使勁奮勇爭先。“一般擋車工擋車五六百錠就很厲害了,她一個人能擋一千六百錠,相當於一個人擋四臺機子,成為了擋車冠軍,每次考試她的的成績也是優秀,非常了不起!被評為我們我們廠的積極分子、生產標兵,同時也是廣西區青年社會主義建設標兵。”竇成祖說,1965年李秀英作為先進人物出席國慶十六週年觀禮,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六十年代,就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那是無尚的光榮啊,我們那時候都好羨慕呢。”李師傅說他是70年代進廠的,雖然進廠晚,但是對李秀英被毛主席接見的事,卻早有耳聞,它作為一個勵志的故事,激勵著所有的棉紡人。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灕江牌註冊商標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85年3月,中國紡織工業部部長吳文英首次視察桂林市棉紡廠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91年題詞

 四、連續五年被評為自治區先進企業 進入全國紡織系統500強

“我們廠風是當家作主、求實創新、紀律嚴明、團結上進。職業道德是:熱愛桂棉、忠於職守、精紡細作、用戶至上。”竇成祖說,這麼多年,他對廠風廠紀都能倒背如流,1983年桂林棉紡廠被評為桂林棉紡系統第一個合格企業,先後獲得市、區乃至全國多項榮譽。時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吳文英先後兩次來視察,並題字鼓勵。同期棉紡廠進入全國紡織系統500強行列。

棉紡廠生產的棉、腈、滌、粘、麻的純紡和混紡、普流及清流、短纖和中長以及氣流紡等高、中、低檔紗線50多個品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產品除在中國大陸銷售外,還遠銷西歐、日本、東南亞、香港、臺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灕江牌”商標已成為在香港註冊商標。

“七五”期間,棉紡廠用留利並向銀行貸款共2675萬,改造4萬細紗錠,新建3200頭氣流紡,引進美國“開利”製冷機,新增棉紗2100噸,產值2000多萬。同時,棉紡廠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都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檢驗制度,並通過146個QC小組攻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5年間,產品質量一等一級品率都保持在99.5%以上,1990年榮獲紡織工業部全面質量管理獎。1989年產值超億元,出口創匯640萬美元,均為歷史最好水平。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64年的桂棉幼兒園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八十年代的桂棉幼兒園

五、那些年上過的棉紡幼兒園和吃過月餅

因為規模大,員工眾多,桂林棉紡廠也有自己完善的配套,醫院幼兒園食堂等。為了讓工人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從建廠之初就設置了託兒所,託兒所設置在市中心杉湖路,1959年租用桂林汽配廠的宿舍託兒所,經過各種搬遷,1974年在廠生產區新建幼兒園。

“那時候媽媽在桂棉上班,我就在那上幼兒園,記憶裡學過簡單算術啊,美工啊,老師也教唱歌。”80後姑娘小月還記得自己小時候上幼兒園的情景。

說到棉紡廠食堂,就不得不說說棉紡廠生產的月餅,早在80年代,桂林棉紡廠食堂應員工的需求,開始製作月餅,這些月餅中尤以蔥香濃郁的豆蓉及豆蓉蛋黃最為出名。

隨著棉紡廠的月餅越來越火,中秋節前夕到桂林棉紡廠生活區排隊買月餅慢慢成為桂林老百姓的一種習慣,很多人往往要託關係拿內部配額才能買到。“記憶中,桂林棉紡廠的月餅是最好吃的,那時候,還特別難買到,因為要起早去排隊,去晚了排起一條長龍,排得你兩個眼睛都發黑暈。”老桂林人歐阿姨至今還喜歡“棉紡廠”老味道,到中秋節總會去買上幾個過過嘴癮。

細紗車間最厲害的姑娘 曾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