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東北亞的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其東北、西北部與俄羅斯和中國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被日本海、朝鮮海峽和黃海環繞,整個半島由3300多個島嶼組成,半島本土佔總面積的97%。半島南部受東朝鮮暖流影響,氣候呈現海洋性特徵,北部與中國東北相似,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的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1 箕子朝鮮與衛滿朝鮮

  • 箕子朝鮮

公元前12世紀,殷商遺臣箕子為躲避戰亂,帶領一小部分人建立了箕子朝鮮,成為半島第一個中國地方政權,朝鮮官方史書《三國史記》對此有明確記載。20世紀以來,受民族主義影響,半島學者不斷置疑這段歷史,極力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 衛滿朝鮮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北投匈奴,部將衛滿率千餘燕軍由東北進入朝鮮半島,攻滅了箕子朝鮮,成立了衛滿朝鮮。衛滿勵精圖治,鼓勵生產,實力見漲,受到了漢武帝的關注和忌憚。公元前109年,漢軍進入朝鮮半島,兩年後,衛滿朝鮮覆滅。這個政權得到了文獻和文物的雙重認證,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早的實體政權。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2 辰國,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存在於朝鮮半島中南部的部落聯盟

  • 辰國

在衛滿朝鮮建立的同時,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辰國與其長期共存。辰國是一個穩固的部落聯盟,與西漢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衛滿朝鮮滅國之後,辰國抓住機會,迅速擴張,發展為三韓部落。據《三國志》記載:“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裡。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 。”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3 漢四郡與馬韓、弁韓、辰韓

  • 漢四郡

公元前108年,西漢在衛滿朝鮮的舊域,設置了樂浪(約今朝鮮平安南道),玄菟(約在今朝鮮咸鏡道)、真番(約在朝鮮黃海道、京畿道各一部)、臨屯(約在今朝鮮江原道)等地,史稱“漢四郡”。公元前82年,西漢撤銷了真番和臨屯兩郡,玄菟西遷至遼東地區,郡治在高句麗(今遼寧新賓)。三郡屬地合併為樂浪郡,郡治設在朝鮮平壤,分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

此時,活動在東北的扶余族,建立了自己的少數民族政權。據《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扶餘國,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位置相當於今天的吉林省,扶余以農業為經濟支柱,畜牧業和手工業發達,“其國殷富”,“戶八萬”,是當時東北亞地區頗具實力的地方政權。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5 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 高句麗國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因扶余王室發生內鬥,王族成員朱蒙南逃至高句麗,在此建立了高句麗國。當地民眾由高句麗、扶余、漢人、靺鞨、馬韓等民族組成,“其人性兇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軍隊由步兵、騎兵和水軍組成,“兵器與中國略同”。

  • 百濟國

在朱蒙建國的同時,有一部分扶余貴族南逃,在馬韓的領地上開枝散葉,外來戶逐步蠶食本地郎的生存空間。三世紀,扶余消滅了馬韓五十四國,將其取而代之。東漢末年,扶余王尉仇臺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建立了百濟國,都城居拔城。

  • 新羅

在高句麗和百濟崛起的同時,辰韓也沒閒著。公元前57年,樸赫居世居西幹創建了新羅,成為辰韓的十二部落之一。新羅在六個村落和六個家族的基礎,不斷髮展。至三世紀,新羅共有四千多戶,成為辰韓最有實力的城邦,北鄰高句麗,與百濟為鄰。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6 高句麗時期的石雕

  • 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足鼎立

“前三國時期”的弁韓,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洛東江流域,擁有豐富的鐵資源。公元42年,金首露建立的伽倻取代了弁韓。伽倻以農業、漁業、鑄鐵為生,伽倻利用鐵礦資源,向百濟、中國和日本出口鐵礦石,以及加工的鐵製盔甲和兵器,與百濟和日本保持著很好關係。公元562年,伽倻併入了新羅。

由此,朝鮮半島出現了由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國之中,高句麗實力最強。對百濟和新羅構成了威脅。六世紀中葉,高句麗貴族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發生了內鬥。百濟和新羅趁此機會,聯手對高句麗發起進攻,奪取了富饒的漢江流域。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7 唐徵高句麗百濟之戰

百濟在戰爭中,元氣大傷,一時難以恢復。新羅瞅準機會,以助戰的名義,將整個漢江流域納入囊中。百濟眼見勝利果實被新羅奪走,決定出兵報復,百濟軍隊攻擊新羅西部,不料,百濟聖王被擒殺,新羅佔據了戰略主動權。

隋唐時期,中原統治者對高句麗進行了多次進攻,高句麗受創嚴重,國力式微。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聯合百濟和靺鞨,對新羅展開進攻,新羅王春秋“百濟頻犯境,王將伐之,遣使入唐乞師”。唐軍在名將蘇定方的率領下,攻城掠地,勢破破竹。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8 新羅王朝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羅聯軍逼降了依附於高句麗的百濟,使得高句麗失去重要的盟友。乾封三年(公元668年)九月十二日,高句麗最後一座城市平壤降唐,唐軍俘虜了其國君寶藏王高藏。朝鮮半島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進入統一的新羅王朝。

新羅的疆域位於半島大同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定都慶州。戰爭結束後,全國恢復了生產,國力迅速提升。九世紀,新羅各地爆發農民起義。900年,土豪出身的甄萱復立百濟。四年後,新羅僧人金弓裔在新羅北部,再次建立了高句麗。918年,松嶽郡(今開城)人王建依靠兵變奪權,建國高麗。半島重回三國模式。

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它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圖9 高麗王朝

  • 高麗統一了朝鮮半島

三國紛爭不斷,相互攻伐,最終王建笑到了最後,高麗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經歷了34位國君,共475年。1392年,職業軍人李成桂廢黜了恭讓王,自立為王。為取得明朝的支持,李成桂擬定了兩個國名,一個是高麗的古名“朝鮮”,另外一個是李父出仕之地“和寧”。明太祖朱元璋認為朝鮮歷史悠久,而且“朝日鮮明”更有文藝範,由此確定國名為朝鮮。

  • 高句麗等同於高麗嗎

朝鮮半島的歷史,最大的誤區在於高句麗和高麗,兩者相差一字,時間上卻懸殊近二百五十年。高句麗的活動範圍集中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形成了以扶余為首的不同民族共存的社會結構。高麗主要活動在半島的中南部,民族主體主要由三韓遺民構成,兩者差異較大。

從南北朝開始,高句麗被寫作高麗,而中國缺乏對高句麗的系統研究。上世紀,半島學者任意曲解史料,誇大高句麗的“獨立性”,力圖將其塑造成與古代中國地位對等的大帝國,正因如此,半島歷史長期以訛傳訛,混淆不清。這一狀況持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專家的努力下得以扭轉,高句麗的歷史逐步得到了澄清。

參考文獻:《三國史記》《三國志》《後漢書﹒東夷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