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立冬

十一月八日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典籍記載

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地始凍。土氣凝寒,未至於拆。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史話立冬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節氣物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左河水《立冬》詩云:“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遍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作冬藏。”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民間習俗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

食俗

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諺語

全國: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北方: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裡點蘿蔔;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

南方: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贛)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詩詞

「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

《立冬》

左河水
北風往復幾寒涼,

疏木搖空半綠黃。

四面修堤防旱澇,

萬家曬物作冬藏。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

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

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

惟有黃花不負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