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區:打通基層監督“末梢”守護群眾利益

通訊員 李臘梅 董永峰

今年以來,武都區紀委監委聚焦護航脫貧攻堅,深化運用“廉政監督員+互聯網”監督模式,以健全村級監督機制為基礎,以區、鄉、村三級廉政監督員為力量補充,打通監督“最後一公里”,縱深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把監督陣地建在村上

“我們有自己專用的辦公室了!武都區甘泉鎮雙溝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焦永付高興地說。以前,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沒有單獨辦公室,辦公設施不全,監督作用發揮不明顯成為基層監督中的一道難題。

隴南市“廉政監督員+互聯網”監督模式推廣運用以來,武都區紀委監委針對近年來村級違紀問題易發多發的問題,按照有專職人員、有固定場所、有辦公設備、有管理制度、有監督清單、有工作臺賬的“六有標準”,打造村級監督陣地,先後在全區40個鄉鎮(街道)建成60個村級監督陣地示範點,把監督前哨放在了在群眾家門口。

洛塘鎮溝底下村一位村民說:“現在,我們反映問題就到村務監督委員會辦公室,不用去鄉上或城裡,問題解決得也快。” 溝底下村是深度貧困村,距離鎮政府10多公里、距離城區70多公里,村級監督陣地示範點建設讓當地群眾少跑了許多“彎路”。

“滿意不滿意,群眾說了算。”武都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掘和整合職能監管、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力量,組建1573人的區、鄉、村三級廉政監督員隊伍,使專責監督、職能監管、民主監督形成優勢互補,緊盯關鍵環節常態開展監督,確保政策在由區級到鄉鎮落實過程中不走形變樣、由鄉鎮到村級落實過程中不縮水減量、由村級到農戶原汁原味兌現落實到位。

用科技手段為監督增效

“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查到自己享受政策的情況了。”

“通過數據比對,能精準發現扶貧(民生)領域資金髮放落實中是否存在問題。”

武都區紀委監委銜接督促全區扶貧(民生)領域各部門,依託甘肅省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臺,公示公開全區近年來惠民惠農政策、資金髮放、項目實施等情況。一方面,加強宣傳,讓群眾積極參與到監督中來。另一方面,強化區鄉村三級廉政監督員業務培訓,使其熟練運用數據比對、面對面查詢核實等方法精準發現問題。

三級廉政監督員在隴南市紀檢監察大數據監督平臺註冊登記,對日常監督和數據比對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大數據監督平臺,實現網上快速報送、反饋,提高工作效率。

同時,分級建立區、鄉、村廉政監督員工作交流群,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對廉政監督員隊伍的統籌、指導和監管作用,建立村級黨風廉政建設群,常態開展村級廉政教育,收集掌握村情民意。

截至目前,共處置群眾在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臺投訴舉報問題513個、廉政監督員發現反饋問題1423個,在村級廉政建設群發佈政策宣傳、警示案例等信息5800多條。

整治問題守護群眾利益

“絕不能讓政策落實出現梗阻、群眾利益受到侵害。”武都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

針對扶貧(民生)領域可能發生的“微腐敗”、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武都區紀委監委把扶貧(民生)領域區直部門、鄉鎮黨政班子成員、關鍵崗位工作人員和村組幹部作為重點監督對象,把政策落實、資金管理發放使用、項目實施落地等作為重點監督事項,強化區、鄉、村聯動監督,發揮互聯網監督平臺優勢作用,線上線下齊發力,全面起底村級問題,逐級、逐條嚴格分類處置。

今年以來,區紀委監委先後督辦脫貧攻堅工作中問題整改滯後、措施不實、監管不嚴和貧困識別不準等問題57條,立案查處扶貧領域問題線索63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