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千金難買是“金匱”

接下來我們講講“金匱真言論”,我們先破下題,“匱”怎麼讀呢?很多人不求甚解或者不瞭解中醫,經常把它讀作匱(kui)。金匱是古代皇室儲存最珍貴經書的櫃子。我們講“金匱真言”,需要明白兩點:第一,“非其人勿傳,非其人勿授”在古代這些都是屬於絕密級別的,第二,讓人得道的這個“道”,是聖人行之,愚者佩之的,老子說過一句話,“上古聞道,謹行之”,意思是說聞道之後,一定要很認真、很嚴肅的去履行它,實踐它。

黃帝內經:千金難買是“金匱”

下面一句是“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什麼意思呢?《黃帝內經》說過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些人今天想起來了,就趕緊早睡早起,明天趕上飯局,朋友一敬酒,然後去唱歌,這茬就忘了,這就叫“中士聞道,若存若亡”就是一會兒想起來了,一會兒又忘記了。

“下士聞道,大笑之”又是什麼意思?就是很多人恥笑中醫是偽科學,看到有些人反對中醫,您如果說中醫是偽科學,您就按中醫所說的相反方向去做,中醫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您就去冬泳吧;中醫說精是寶貴的,您就去耗精,中醫說“五穀為養”,要把五穀作為主食多吃,“五果為助”,把水果作為五穀的輔助,您就把它顛倒,把水果當成主食,五穀作為輔助。

“下士聞道,大笑之”,下士聞道後,把“道”作為嘲笑對象,他們既不遵守實踐,也不像“愚者佩之”,愚者起碼還把“道”當成正經事掛起來,老子說的好,“不笑不足以為道”,不被這幫蠢貨恥笑的東西還真稱不上是道。古人傳道或者一些經典時,要沐浴,焚香,更衣。為什麼?就是要通過這種儀式改變一下人的心境,同樣一句話,經過這種儀式說出來,人的感受就會比較深。

黃帝內經:千金難買是“金匱”

前面講了“金匱”兩個字,那“真言論”作何解釋呢?《黃帝內經》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論”,“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保溫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什麼叫真言?就是真人傳下來的言。什麼叫“言”?“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言是有系統的,一套一套的。 儒家講,人一輩子追求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所以真人是與天地融為一體,對自然規律有把握的人。他們經過了自己的體會,給後輩留下來的話就叫真言,絕對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肉眼凡胎的人在胡言亂語。

論,有問有答叫論。如果沒有論,它就是一個自述的文章。比如《傷寒雜病論》,一看“論”就知道,它是一個問答體的文章,可是經過歷代流傳,有些東西沒了,後人就會胡亂編輯,面目全非了。真正的古本“傷寒論”第一個叫問曰,學生問,然後下面是“師曰”,第一篇叫平脈辯證,學生問是什麼脈,然後老師問答。所以,這一篇叫“金匱真言論”。

黃帝內經:千金難買是“金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