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董事長曲道奎堅持“智”造向機器人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中國證券報:公司產品範圍涵蓋機器人領域的不同品型,請介紹一下公司如何佈局這些產品結構?今後將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曲道奎:近年來,公司致力於機器人核心技術與產品的迭代升級,進一步開拓數字化物聯新模式的應用,抓住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不斷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公司在機器人行業的地位。

在產品結構上,公司主要在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品型上發力,持續完善產品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數字化工廠已在國內製造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此外,半導體裝備產品線不斷豐富,推動公司從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向半導體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當前,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正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實現深度融合,機器人不僅具備與人共融、靈活作業、適應複雜環境等功能,更向著深層次思維學習、決策能力及完成更加複雜和創造性任務的方向進步。

今後,公司要更注重在核心技術、新興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夯實基礎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根基,推動強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在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等方面的落地使用。

中國證券報:目前,不少企業都涉足機器人研發與製造,整個行業發展甚至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的現象,如何看待當前機器人市場的發展現狀?

曲道奎:每家企業都會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和能力,堅持不同產品定位,擁有自己的主攻領域,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但同時要看到,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場在其自身運轉中需要一定的競爭、試錯和淘汰,最終才能造就有競爭力的行業巨頭和富有前瞻性的優勢企業。目前,市場上有很多跨界做機器人的企業,行業競爭越發激烈,但我們不要大驚小怪,這是一個產業從萌芽、發展到成長必須經歷的過程,大家要理性看待這一現狀。

機器人產業是個“三高”產業,即技術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資本密集度高,研發週期又比較長。在我看來,我們需要給整個產業參與者提個醒,讓大家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做好了參與市場競爭的準備,共同推動整個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實現自主可控

中國證券報:新松機器人近期發佈了工業軟件與控制平臺,請介紹一下推出這一平臺的背景與考慮?

曲道奎:推出工業軟件與控制平臺,是公司加快實現自主可控目標的一項戰略舉措。我們現在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實現轉型升級。我們要明確,一家企業的製造轉型首先是產品的轉型,關鍵是能不能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很多企業現在最難、最急迫的問題是產品沒有競爭力,同質化的產品又加劇了產能過剩。即便企業的生產製造模式再先進、製造手段再高效,但產品本身不行,最後的浪費也就更大。其次才是製造模式的轉變,即由勞動密集型、剛性批量生產向智能化、柔性化生產轉變。

目前,不少企業應該做或者更急需做的是第一個轉變,即實現產品本身的智能化、數字化,在紅海里生產出差異化產品,這才是基礎。只有有了好產品,才能談到再用新的高效製造手段提升產品的功能性、可靠性,最終實現整個企業價值能力的提升。

我們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推出了新松工業軟件與控制平臺,幫助企業達到產品提質的目的,逐步改變以前控制系統軟件靠進口的局面,解決“買不到、買不起、買不好”的問題。

這一平臺面向的是企業。企業在使用過程中只需在機械設計和結構上根據實際做一些改變,我們會在控制算法上給予免費支持,幫助企業實現製造模式的改變和生產能力的提升。此外,公司在智能物流、信息化倉儲等智能工廠管理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運營經驗。我們將這兩方面能力綜合起來,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更大的平臺,幫助企業真正實現前端產品製造與後端製造能力同步提升。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新松工業軟件與控制平臺的詳細情況與競爭優勢。

曲道奎:新松機器人具體負責這一平臺的頂層設計、整體架構、品牌運行、標準體系建設,同時還吸引國內外各領域知名企業加入,真正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協同創新。大家逐層研發,形成合力,先後攻克從底層算法開發到頂尖伺服儀器、從軟件到硬件的技術難關,實現產業上下游、跨領域的廣泛互聯互通,打破“信息孤島”。

具體來看,該平臺將運動控制、PLC、可視化、機床加工技術、機器人技術、機器視覺、安全技術、狀態監測和測量技術集成在同一個系統控制的工業軟件平臺上,提供具有良好開放性、高度靈活性、模塊化和可升級的、自主可控的互聯網控制網絡系統,打造了“端-邊-雲協同”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形成全體系自主可控的平臺。此外,平臺在速度、精度和複雜度上具有顯著優勢與鮮明特色,能更好地應用到數控機床、機器人、工業裝備、消費類產品領域及智能產線、數字化車間等場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決策與服務。

該平臺還能有效整合生產工藝、運營管理等數據資源,匯聚共享軟件、知識模型等製造資源,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為用戶提供包括產品增值服務、設備維護預警、生產管理優化、協同設計製造、製造資源租用等各類應用,實現企業生產與運營管理的智能決策和深度優化。此外,該平臺還可兼容國內外主流的技術產品,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通過平臺實現個性化、低成本、模塊化設備和系統的部署應用,同時可將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水平,降低智能化改造成本。

擁抱新興技術

中國證券報:當前,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如何看待機器人產業與工業互聯網的關係?

曲道奎: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傳統工業雲平臺的迭代升級,是資源集聚共享的有效載體,給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所有產業都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對打造智能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互聯網同智能製造密不可分。當前,我們進入了智能製造的時代,而工業軟件、工業控制成為核心支撐。但我們一定要準確理解工業互聯網的實質,分清楚哪個是基礎和關鍵。發展工業互聯網,必須要注重底層支撐,強大的工業製造才是最重要的根基,離開最本源的工業製造基礎,工業互聯網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不能將工業互聯網看成一張“孤立的網”,必須打牢工業製造基礎,補齊工業製造短板,才能真正理解工業互聯網的內涵,推動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我國機器人產業當前正處於調整和升級的關鍵時期,由追求數量向重視質量轉變,由過去低水平的定位開始向高端發展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需要深度思考客戶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一些工業領域“空殼化”“缺心少腦”等突出問題,促進核心製造技術自主可控。

中國證券報:5G的到來為機器人產業將帶來哪些影響?

曲道奎:5G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將推動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這背後,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技術在設備廠商的大規模推廣和應用,也極大推動了5G技術的面世與推廣。

5G技術推動了數據傳輸實現質的飛躍,同時大容量、低延時的特點又提高了機器人整體連接的能力,機器人在線運算能力顯著提升。5G的高網絡品質又使得機器人的控制更加精確,不再需要模型簡化來進行。此外,還可以推動更多在實驗室做的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開闢全新的機器人市場。

新松機器人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機器人研發和製造方面的優勢,加大5G技術的推廣力度,在雲機器人領域廣泛開展5G應用示範,推動5G+AR+協作機器人等產品落地應用,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公司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