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互聯網時代,信息太多、消化不了。你發現自己健忘、焦慮、失眠、臉盲,怎麼破呢?

先別責怪自己,來看看大腦在認知方面有哪些不稱職。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大腦記不住零散信息。

大腦掌管記憶的區域叫海馬體。我們接受到的外界信息,通過“解碼”被儲存到海馬體後,會產生兩種記憶,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就是你刻在腦海裡的一些知識,比如1+1=2,天安門在北京;或者是你以前的經歷,比如你老也忘不掉和初戀的第一次約會。短期記憶指大腦短時間內為完成任務而記憶的內容。比如你去買菜,大蔥5塊,黃瓜7塊,加起來一共12塊, 5塊,7塊這種就是短期記憶。短期記憶的存在,讓我們能夠順利完成閱讀、計算和邏輯推導。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短期記憶是有缺點的,首先,它的容量有限,這個容量區間有7±2一說,也有5±2一說。無論如何,對於普通人來說,9個信息組塊基本就是短期記憶的極限了。如果你想在短期記憶裡存放10條信息,那就等於企圖用雙手拎著很多鼓囊囊的麻袋上樓,拎起這個,就得放下那個。再舉個例子,當你跟客戶依次羅列介紹產品的12個優點,客戶一定記不住,甚至會表現出不耐煩,因為太多的零散信息還會造成排斥感。短期記憶還有個缺點,會因為外界干擾而丟失。就像你買菜時,唸叨著大蔥5塊,可是一有人打岔,你可能就忘了大蔥多少錢了。

正是因為大腦的短期記憶記不住9個以上的零散信息,而且容易因為外界干擾弄丟這些信息,所以,當大量的零散信息轟炸過來時,“健忘”的大腦就會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落下了對我們來說可能真正有用的信息。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大腦不擅長接受凌亂信息。

接受1000個信息單元,但如果這些信息是混亂的,就會變成一種信息干擾,使大腦皮層信息輸入輸出失衡。舉個例子,如果讓你記住這幾個數字,9、2、1、8、4、7、6、3、2、0。你是不是覺得很吃力?臨床上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讓一些實驗者每天看幾萬張不同的人像照片,沒過幾天,這些人都得了偏頭痛,大腦統統罷工了。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大腦不擅長執行多重任務。

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都習慣了三頭六臂,同時處理多重任務,比如一邊在電腦前寫文案,一邊接客戶電話,就連電腦瀏覽器都要同時打開5個以上的標籤頁。但人的大腦沒有那麼全能,處理不好多重任務。英特爾、IBM等公司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他們發現,每次被新任務打斷後,人們需要至少25分鐘才能找回此前所做任務的線索。這是為什麼呢?這就還要說回記憶的問題。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如果把大腦比作電腦cpu,長期記憶就像硬盤,容量大,能長期保存。短期記憶就像內存,讀寫速度快,但是容量小,保存時間短。脆弱短暫的短期記憶要想轉化成長期記憶,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鞏固。舉個例子,上大學時咱們都會擁有自己的學號,你會在很多場合,比如交作業,圖書館借書來使用這串數字,通過這種反覆的自我強化,學號就變成了你的長期記憶,很難再忘掉。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一個信息從短期記憶轉入長期記憶,這個過程稱為“編碼”。執行多項任務需要頻繁地切換思維場景,不斷騰倉一批短期記憶,再接收另一批短期記憶,這些都會影響信息的編碼,讓你的記憶力下降,效率低下。舉個例子,很多人開會時習慣帶著筆記本電腦處理自己的事務,表面上看是佔了時間的便宜,但其實,會議發言沒聽清楚,自己的事也沒做到全神貫注的投入,實際效果也談不上很有效率。

健忘、焦慮、臉盲真的不是你的錯|瞭解大腦的認知侷限,助力成功

總結下:大腦不擅長記憶大量的零散信息和沒有規律的凌亂信息,在執行多重任務時,大腦也會表現的很低效。

要想讓大腦配合我們,有效率的運轉,就要想辦法給大腦減壓,讓沒有用的信息儘快離開大腦,大腦中只保存真正需要記憶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