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爐發展」年末“收官”,我國電爐鍊鋼規模達成幾何?

「電爐發展」年末“收官”,我國電爐鍊鋼規模達成幾何?

鋼鐵,作為關係我國各行各業的命脈,從建國以來,鋼鐵產業投資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但自2015年起,由於市場需求的不足及政策原因,我國主要鋼鐵產品產量首次下降。在產業轉型和環保的雙重需求下,不少鋼廠開始啟用電弧爐生產。2018年,我國電爐鋼產量接近1億噸,佔比10%,但仍遠低於同期全球的25.2%。

那麼我國目前的電弧爐究竟發展如何呢?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275座電弧爐,產能為1.650億噸。其中,華東、華南、華中地區是目前電弧爐較為集中的區域,產能佔比合計73%。西南地區佔12%,雖然目前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但比起華東等地,西南地區作為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加之華東地區產業分佈調整,預計未來西南地區將是電弧爐產能較為集中的區域。

「電爐發展」年末“收官”,我國電爐鍊鋼規模達成幾何?
「電爐發展」年末“收官”,我國電爐鍊鋼規模達成幾何?

產能置換作為電弧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對電爐鋼的未來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2019上半年,鋼鐵行業產能置換中,各地興建電弧爐數量分別為:河北2座,遼寧2座,山東1座,江蘇1座,安徽1座,湖北1座,安徽1座,福建1座,四川1座。

電爐容量從55噸至120噸不等,預估到今年年底全國電弧爐數量將超300座。

從省份來看,江蘇、廣東、山東、四川、湖北等地電弧爐產能較多,其中,江蘇產能2606萬噸,廣東1464萬噸,湖北1459萬噸。

「電爐發展」年末“收官”,我國電爐鍊鋼規模達成幾何?

雖然電弧爐產能較往年有所上升,但佔全國比例並不高。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於:我國廢鋼資源匱乏,成本偏高,廢鋼量不能滿足鋼鐵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國電弧爐鍊鋼中廢鋼的使用比例遠遠小於世界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國廢鋼鐵消耗總量達10113萬噸,同比增加1341萬噸,增幅15.28%。但隨著我國廢鋼回收比的上升,廢鋼價格並不會成為我國電弧爐發展的瓶頸。

從目前來看,我國獨立電弧爐企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即時數據推算,噸鋼虧損接近200元/噸。以生產螺紋鋼為例,2019年電弧爐企業生產利潤較2018年明顯壓縮,2018年11月份價格大幅下挫,電弧爐企業利潤逼近成本線,2019年春節期間達近兩年來最低,為6.58%。年中統計數據顯示,獨立電弧爐測算的螺紋鋼成本為3651元/噸,噸鋼利潤為179元/噸。

「電爐發展」年末“收官”,我國電爐鍊鋼規模達成幾何?

隨著綠色經濟與環保理念的深入推進,鋼鐵工業將步入轉型中後期,電爐鍊鋼在未來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從短期來說,我國電爐鋼處於成本弱勢期,國內廢鋼資源供應緊張,工業電價偏高,電弧爐的發展或受到壓制。而從長遠來看,廢鋼的供給將隨著鋼鐵報廢週期及製造業的快速發展而加速上升,電弧爐將憑藉其綠色環保、投資規模較小以及對國外鐵礦依存度較低等多方面的優勢,將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