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张曰辉:岗位的改变 初心的延续

鲁网11月8日讯1990年,他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湖南参军报国,曾任汽车运输班副班长,国家使命前,他不顾个人安危驾驶货运汽车在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崎岖山路间运输战备、救灾等紧急物资,行驶6万余公里,3年里授予嘉奖2次。1993年退伍分配到山东省高青县人民检察院,26年来在检察院办公室、反贪局、驻看守所检察室等单位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共获得各项荣誉嘉奖16次。因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扎实,今年8月,又被组织选派为软弱涣散村驻村第一书记,他明明知道这项工作很难干,帮扶村村情又很复杂,但是作为有27年党龄的党员,他没有任何怨言,背起了行装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他就是高青县人民检察院“第一书记”张曰辉同志。

从参军为祖国奉献,到检察干警为法治建设做贡献,最后又驻村为人民服务,虽然岗位发生了变化,但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在驻村工作的3个月中,他率先垂范,与群众同生产共谋发展,先抓制度促规范制“散”,后抓班子强队伍治“弱”,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模式,提升村干部素质、带动村干部积极性,逐步摆脱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高青县田家庄村渐渐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8月6日,是张曰辉到田家庄村的第一天。这天一早,他就去拜访了15名老党员和9名村民代表,和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慰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环境,了解村民生产生活生活上的困难,听取他们对村内基础建设的改进意见。经过两天的走访,张曰辉发现绝大多数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儿女并没有陪伴在身边,家里像样的家电也只有电视,他马上制定了相关帮扶措施及计划,在做好民生帮扶的前提下,盘活基础资源,推动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基层党员,提高农民收入,吸引人才回乡。

驻村的第五天,他就带领村两委成员迎战最强台风“利奇马”。为预防台风灾害,张曰辉驻扎在村里,台风来临时,他联合村干部每小时都会在村里查看一遍,仔细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以便随时都能抗险救灾。“利奇马”带来的连续性降雨,导致河道暴涨,田地被淹,玉米倒伏,村民房屋漏雨,台风过后,他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与县防汛救灾包村工作队对接,对受灾农田进行排涝、对受灾农作物进行救助。他说:“这是村民们辛苦大半年的成果,一定要抢救,这是他们一年的希望。”

因为年久失修,原进村形象大门已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利奇马”过后,他马上召开村支部会议,通过听取村支部成员及村民代表的建议,决定重新修建形象大门。根据对村内环境的实地考察,并与村内干部讨论,制定设计方案,并向单位争取帮助,为了不耽误建设进程,张曰辉先行垫付部分修建费用。他说:“村大门是田家庄村的形象,一定要把田家庄村的形象打出去,才能使田家庄村逐步摆脱落后状态。”

张曰辉认为,田家庄村的改变不能仅停留在改善民生条件方面,更重要的是强化村内的基层党建工作和村内党员的思想引领。在祖国70华诞来临之际,他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新建成的党员活动室开展专题党课等党建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脱贫攻坚、农村发展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带领全体党员到县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育,进行廉政文化熏陶、增强廉政意识。为高青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做贡献,组织党员对村内街道开展“党员活动日”卫生清扫义务活动,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准备逐步建设田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村内党员的政治涵养和引领作用。

从村民入户走访摸排到带领村民抗击台风“利奇马”到入村道路大门的建设再到带领村内党员思想政治水平的逐步提升,一件又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彰显了对村民生活改善的迫切希望,也感动着田家庄村的每一位村民。

“一次书记行,一生书记情。只要我在田家庄村一天,就会为田家庄村的村民多做实事,多管闲事,多办大事,争取让每家每户都过上富裕、温暖、和谐的生活。”这是张曰辉对田家庄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他接下来的工作方向,更是他对自己工作初心的延续。他表示会继续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要求,帮助田家庄村脱真贫,真脱贫,将田家庄村打造成高青县的“形象村”。( 通讯员 付连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