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團四年轉業,自主好還是安置好?

auqvfpl


如題未講清楚是正團職領導幹部還是專業技術八級(往往技術八級對應正團工資,實際不是正團),如果是正團職領導幹部不會提出這個問題,因他常握的政策比一般人瞭解,手下幹部部門自然會主動邦掌握各種動態,各種實例以及轉業能安置什麼職務,自主擇業有哪優缺點,部下及兄弟單位案例及自已情況太清楚了無須網上他人意見(網上情況做為正團職領導他也不會相信)所以我認為應該是技術八級(不屬正團,只是職稱技術級對應工資),苦行政正團職滿任職年現一般轉業為付處級,若技術八級自然是按營以下一般是科員也就是清零一夜回到起點,所以只能選擇自主擇業無須多問。


遠方735887388997


團級幹部轉業,一般都是按副處安置的,即使不能安置為實職,無論是在黨政機關,還是在國企央企,享受副處待遇是肯定的。團級幹部轉業,一般不會安置去事業單位,都會安置在黨政機關,登記為公務員身份,享受四級調研員待遇,但安排實職的非常少,技術八級也只是享受正科級待遇,也就是二級主任科員。

相對而言,團級幹部轉業,還是非常有優勢的。如果再低一個臺階,營級幹部轉業,能安排個副科級實職,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團縣級,畢竟處級幹部還是非常有競爭優勢的,安置到市級以上的也非常多,縣區處級崗位有限,安置能力不足,市級各部門都是處級建制,團級幹部轉業,無論是按四級調研員安置,還是安置以後的發展,都符合轉業幹部安置條例規定。如果安置單位編制不足,可以直接由省級編制管理部門為其調劑“軍轉編制”,按實際需要配備軍轉編制數額,待行政編制有空缺後,逐步過渡。軍轉編制和行政編制待遇一樣,專門為解決軍轉幹部在黨政機關安置時行政編制短缺的問題,設置的臨時性編制類型。

團級幹部退役,年齡上也沒有什麼優勢,轉業後在地方上,多半也是享受待遇,仕途上還想進一步或者還能進一步發展的並不多。無論是縣區黨政部門的一把手,還是市直部門的科長,按“職級並行”晉升四級調研員的非常多,團級幹部即使按副處安置,競爭優勢也不是很明顯。再加上在部隊干時間長,和地方多多少少有所脫節,能幹到團級幹部,年齡也不具備優勢,學歷上和地方相比也有差距。想轉任副處級實職,甚至是晉升正處,都面臨十分強的競爭。但好在地方工作穩定,處級幹部待遇也可以,各項社會保障措施,包括醫保,都非常完善,工作、退休生活還是十分有保障的。

團級幹部退役,也可以自主擇業,領取退役補助後,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這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家庭實際來決定,可以選擇一二線城市落腳,憑著前半生的積蓄,過安穩的生活。


公事吧


軍人轉業分為兩種,一是選擇計劃分配,轉業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可以安穩度日;二是選擇自主擇業,按月領取政府發放的退役金的同時,還可以在地方廣闊天地中尋找發展良機。兩者確實是各有利弊、各有得失。 但作為在省直機關從事人事工作近十年的老軍轉,我強烈建議題主選擇自主擇業。理由有四點。

理由之一:轉業安置職級安排多不理想。

降職降級安排是常態。例如我所在省份,正團四年轉業的軍轉,行政正團一般安排為副調研員(現稱為四級調研員),技術正團則多半安排主任科員(現稱為二級主任科員),定職定級較低,加之無年齡優勢,發展空間有限。轉業到大機關還可能慢慢恢復甚至超過轉業前的職級,如安置到市縣機關或者鄉鎮(街道辦),很大可能等到退休了都難恢復到部隊職級,可謂是起步就面臨晉升“天花板”。

理由之二:底層公務員表面風光實則悽苦。

轉業當個非領導職務(現稱為職級)公務員看似風光,實則權力不大、責任不小,管得又嚴、約束又多,經常加班加點也是苦不堪言。經濟發達地區,轉業當公務員收入還算過得去;如安置到內陸省份或欠發達地區,收入並不理想,甚至比自主擇業的退役金都少得多,而付出的時間、精力和承擔的責任、壓力,與自主擇業軍人更是天差地別。我們進入體制內的戰友們常笑稱自己不過就是賺幾個辛苦錢。

理由之三:自主擇業收入可觀自由度高。

如我所在的省會城市,正團自主擇業軍人,首先安置費(含發達地區差額補貼)就是同級別安置到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的2倍多,拿到手的能有60萬左右。其次,每個月按部隊正團職務軍官收入的79%發工資,有9000多元,加上地方政府另外發放的住房公積金、地區補貼和節日費等,一年啥都不幹也能拿到15萬多,足以確保小日子過得滋潤又悠閒。最後,自主擇業軍人還擁有千金難買的自由,可以做感興趣的事,可以隨時安排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按個人意願探親訪友,這些無不是轉業安置幹部們可望而不可及的。


理由之四:自主擇業另謀發展並不難。

社會在飛速向前,發展良機處處皆有。有門路有資本可以選擇創業,搏擊商海完全可以再創輝煌。擔心創業風險大,也可擇一適合自己又喜歡的職業,無論自己單幹還是幫人打工,只要拿出在部隊的幹勁和作風,就沒有做不好的事,堂堂正正賺份安穩錢又有何難?自主擇業最大的隱憂,就是手中無權找人辦事不方便。然而,這個時代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越來越強,公開透明度越來越高,社會也越來越公平公正,需要求人的事只會越來越少,小孩上學買學區房就行,老人看病網上預約搶號,不用找人也能把事情辦妥貼,又何須權力交換,更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職場李論


我聽同村一個留在部隊的戰友說:團職(無論正副)轉業才是二次創業。在過去,團職轉業的普遍是奔特權去的,有的是技術級幹部,想到地方體會當領導的感覺(有的安排領導職務後幹不了,主動請辭)。轉業:一、這般年齡很難融入地方,且在發展上年齡空間無優勢。二、工資待遇較高,周圍人眼氣讓你難受。三、將來退休工資待遇還要(二次)降低。四、即便是領導崗位也無特權。五、不小心就掉進別人給你挖的坑裡。

什麼叫“自主擇業”?實際就是國家把你養起來了!錢不少給不說,還跟著部隊一起漲工資。

咱沒那個好命😭


用戶65287855041


勸你還是自主擇業為好!人,什麼最重要?生活最重要。

你正團4年,起碼40多歲了,地方幹部也是年輕化,你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從打鼓另開張。什麼都需要從頭做起,等你熟悉工作和身邊工作環境的時候,你已經50開外了,再有5年該退二線了,還能用你嗎?這是其一。

其二,你的工資水平將要下降多少?你自己看?這輩子你再想回到現役軍官的水平?你就做夢吧?不要想在地方有沒有什麼外快的事情,回地方生活水平下降多少?你自己盤算?何況自主擇業還有一筆個人收入。轉業,你有嗎?

利弊權衡,你自己算,這筆帳禿腦袋蝨子明擺著呢?




關山楓葉


正團職務領導幹部和享受正團級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是前者不應該問這個問題,相關政策你應該掌握的非常清楚。


銀行裡下象棋


當然自主,軍休的待遇都不如自主?


冷冷涼白開


拋開各類文件規定不談,我個人分析,轉業以及轉改文職人員都是退出現役的一種形式。 轉業目前具體又分為計劃分配及自主擇業!其中計劃分配指的是轉業至地方工作,或是黨政機關,或是企事業單位,一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計劃分配安置較好,並且崗位較多,相對部隊待遇相差不大,有些職業例如公安等還要超出在部隊時的待遇;一些中等城市或縣城目前安置問題比較突出,表現在崗位較少和待遇不高等幾方面!並且計劃分配對地方人脈要求比較高,一般還會降級安排,例如副團一般按正科(正營)安置,且一般不是實職!並且計劃分配一般年齡較小的還有一定優勢,因為地方任職也有年齡要求!自主擇業必須一項基本條件是入伍滿18年,相對於適合不滿30年(一般正團滿30年可以退休)團職幹部,特別是艱苦地區任職時間長的幹部,待遇也是想當可觀的!並且除了部隊發放的一部分工資,自己還可以二次創業! 現役人員轉改文職人員是在繼續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官職業化制度、文職人員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的前提下首次實施的!並且現役軍人轉改文職人員後的工作環境、物質保障、福利待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特別在家屬安置、子女去學、住房分配等方面和現役軍人一致!但是也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福利待遇與現役軍人基本一致指的是在2020年之前轉改的,之後的是新政策,也就是說的“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二是轉改文職人員目前只在已完成改革,編制落定的單位推行;三是轉改文職人員也是相當於先退出現役,再聘任;四是雖說轉改後,福利待遇基本一致,文職人員也有自己專門的制服,但終歸不是軍人了,最大的還是心裡的落差! 所以,我建議滿四年的副團職幹部選擇自主擇業!


每天qidai


這是假問題。正團職怎麼會如此迷茫?都是給別人提要求做工作的人。

打拼這麼多年了,想當師長、將軍的夢都交給接班人了。自己難道還夢想回來當個縣長書記實職?

自主吧。為自己的生活活一回,輕鬆點自在過完自己的後面時光不是很好嘛。


向上1651


自主擇業是唯一選擇,不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