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際關係不好,社會能力弱,這就是“媽寶”的標配

最近有一個網友給我私信說他的丈夫好像是個媽寶男,因為他很聽他媽媽的話,兩口子之間的事情都會告訴他媽媽,開口閉口都是“我媽說”,問我這種情況怎麼辦。

那麼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媽寶男”是如何產生了的,其實有時候除了“媽寶男”,也有很少一部分“媽寶女”,其實他們的表現是很相似的,比如都會是人際關係不好,社會能力弱。

那麼今天我們即看看他們是如何產生的,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對於一個人的婚姻、家庭有什麼樣的影響。

心理學:人際關係不好,社會能力弱,這就是“媽寶”的標配

母親溺愛的原因

為什麼母親要那麼愛自己的兒子(女兒),當然首先是為人父母的偉大的愛,這是誰都必須承認的,也抹不掉的,但是大的背景下,也存在著各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比如,夫妻關係不好,妻子在家裡沒有地位,或者對生活沒有期盼,那麼孩子就成了她最大的希望,她要讓孩子活出自己沒有活出的人生。

這種現象在一些以前的農村地區很常見,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來訪者,和丈夫的婚姻沒有感情基礎,加上家庭和周圍人的重男輕女,就越發覺得自己的兒子才是自己最大的希望。

而他的丈夫由於在外打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影響孩子,這導致她長期和孩子“黏在一起”。

心理學:人際關係不好,社會能力弱,這就是“媽寶”的標配

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至關重要

媽寶男最大的特點就是總想“找媽媽”,特別是當遇到困的時候,總想找依靠,在現實的生活中,媽寶男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能力都比較弱,究其原因,就是父親這個角色的缺位。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母性指向親密,即我們每個人和別人的親密感往往源自和母親的關係,而相對應的,父性指向規則,我們與別人的競爭與合作的經驗感受往往來自和父親的關係。

而對於一個典型的媽寶男而言,他最缺的就是和父親相處的經驗,他不會在三個人這樣的社會關係中去合作與競爭,所以他的人際關係、社會能力就相對應的弱很多。

我有一個來訪者,他就是這種情況,他是一位中年男性,剛結婚不久,雖然和爸爸媽媽分開住,可是他媽媽有他們新家的鑰匙,他和他媽媽都認為這樣他和妻子上班的時候,媽媽可以給他們打掃衛生,做法什麼的。

可是時間長了他愛人不願意了,開始由此及彼,對他的問題開始有意識的分析,並最終把他帶到我這裡。

心理學:人際關係不好,社會能力弱,這就是“媽寶”的標配

他就是凡事都很聽媽媽的話,開口閉口都是我“我媽說的”,並且很願意討好媽媽,同樣的在他們的新家裡,他也經常討好自己的愛人。

或許這種對女性的討好也是當初他愛人和他在一起的一個原因,但是這背後有著一脈相承的心理發展,和媽媽相處的時候,他討好、順從媽媽,讓媽媽開心,得到了媽媽的愛與關注。

於是他認為與其他女性相處,這一招依然管有,當然管用是管用,但是被背後的心理反應是有問題的。

這種討好是屏蔽掉了他本身的一些需要,去除了自己在關係裡要付出努力才能活得的經驗,最重要的這一招只在家庭內部可以管用,那麼到了家庭外部,他該怎辦呢?

到了家庭外部,很顯然他的這一招就不管用了,與人交往的時候,特別是與男性交往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心理層面的經驗,更不會合作與競爭。

當然上述的合作與競爭是心理層面的解釋,比如,他在關係裡不能遵守規則,利用規則,只要涉及,他就會覺得關係生分了,兩個人不親近了,就會有意無意地遠離關係,最後別人也不願意和他相處。

心理學:人際關係不好,社會能力弱,這就是“媽寶”的標配

不想養育出一個“媽寶”,關鍵是媽媽和爸爸處好關係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最為關鍵的是爸爸媽媽處好關係,當然這個狀態要一直延續,不能說孩子出生前,是一個樣,孩子出生後,是另一個樣子。

當爸爸媽媽關係一直很好的時候,媽媽就不會把過多的精力傾注在孩子身上,他會去關注自己的丈夫,這時候孩子也會意識到想要和媽媽處好關係,就必須愛爸爸,和爸爸處好關係,這時候競爭與合作的雛形就產生了。

隨著孩子的成長,爸爸會教孩子一些規則,會給孩子樹立勇敢和力量的形象,這樣孩子就能很好的走向家庭外部,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而不是守在媽媽身邊,成為一個媽寶男。

總之,生兒育女,權益和義務並存,希望我們能儘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的心理發展基礎,那樣他才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那裡會有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