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鯨葛文偉:每個教育品類都能做出幾十億規模的公司

多鯨葛文偉:每個教育品類都能做出幾十億規模的公司

葛文偉,多鯨資本多鯨共贏基金合夥人,曾任真格教育基金合夥人,擁有10餘年教育行業營運管理經驗。

““教育並不適合VC投資”,在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看來,教育絕不是一個靠錢燒出來的市場。

過去20年投資教育,只有少數幾個VC把錢掙回來了,其他大部分全是賠錢。不是拿錢越多越好,歷史上拿錢最多的公司都是最先垮掉的。

他鼓勵創業者在自己的細分領域,把錢砸在底層創新上。不要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小,教育的每一個品類都能做出幾十億規模的公司。把手伸到別人鍋裡反而容易翻車。

此外,他還總結出兩條教育公司的生存法則:一、關注現金流,在最小模型的時候要能跑得通,否則一開始商業模式不健康的公司會永遠不健康。二、在細分賽道成為頭部,獲取最高利潤。“頭部的教育公司擁有首定價權,從而佔有了市場絕大多數的利潤,不是佔有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

注:葛文偉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教育死於擴張,怠於沒有底層創新

“韋博英語這種20年的老牌子分分鐘倒掉了。” 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對教育行業有著這樣一套獨特的認知:教育行業特別害怕時間;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今天那些拿到鉅額投資的公司可能都沒了。

葛文偉分析,教育行業有一個共同的死法——死於擴張。畢竟這個行業離錢太近,大多數教育公司在靠預付費模式生存,一旦發生擠兌,多大的規模都能垮掉。

“擴品類、擴地域、擴模式,這是教育行業的三種增長方式,也是三個死穴,都覺得伸到別人鍋裡能賺錢,其實不一定。”他給從業者提出了兩條建議:一、不要盲目擴展,最近的路是最遠路;二、來錢最快的商業模式一定是賠錢最快的商業模式。

今年,由於多家公司傳出跑路、破產的消息,關於教育賽道的悲觀聲音尤其多,比如上一波大潮退去,大家在期待下一波大潮的來臨。葛文偉認為,教育行業的發展,其實幾乎不受投資環境的影響。

究其本質,即使在這一波資本浪潮中,教育行業的變化,也只是發生在表皮,內瓤並未變化,即沒有產生底層的創新。“在整體資本退潮的環境下,教育創業者能做的創新還有很多。”

其一,無論線上機構還是線下機構,行業本身的運營規律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成本收入結構也沒有本質變化;其二,機構的人均產能並沒有得到指數級的提升。“傳統商業的邏輯是底層工具發生變化,人均產能會發生質變。但這一波創業公司,無論線上線下,人均產能相差大概就是一個量級,比如‘你人均產能30萬,我人均產能40萬’, 而不是指數級。”

從結果來看,整個行業的服務效率沒有得到本質提升。葛文偉解釋,這一波出現了直播工具、錄播工具、微信工具、打卡工具… …發生質變的僅僅是教學環境,而不是教學的效率、效果。

所謂教育行業的底層創新,葛文偉將其分為三個基礎要素,即教育行業的水電煤。

第一、師資供給的方式和效率需要創新。“今天的一些頭部公司,通過直播的方式解決了優質外教的供給問題,但師資供給的成本問題需要持續優化,就像一個老師現在也不能帶200個學生。”

第二、教學內容需要創新。“如今的教學內容相當於把過去的板書變成PPT,變成動漫,但是內容並沒有因為這些技術的革新而變化。比如新概念英語大概要設120節課,過去是在課堂上由老師講120節,現在還是要講120節,只不過變成了線上,創新僅停留在不同的老師有了分工,有老師講閱讀,有老師講語法。”

第三、授課形式需要創新,現在仍以教學者為中心而不是學習者為中心。“今天市場上所有頭部公司,依然是以教學者為中心。對於學生來說,依然是老師來講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葛文偉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可能是教育創業的最大變量。例如在教育程度領先的韓國,學生作為客戶,是選課制,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今天想聽大班課就註冊大班課,想一個人刷題就去自習室。這樣,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在“教師供給、內容交互、授課形式”三個底層要素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之前,就算頭部依然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的公司。

根據葛文偉多年總結出的經驗,只要是人力密集型的公司,其成長的速度一定會降下來,最後回到常態。所有的教育公司增長規律不是拋物線,而是臺階式的,先擴張再收縮。

葛文偉總結出兩條教育公司的生存法則:一是關注現金流,其本質仍是一個生意,在最小模型的時候要能跑得通,否則一開始商業模式不健康的公司會永遠不健康。二是在細分賽道成為頭部,獲取最高利潤。“頭部的教育公司擁有首定價權,從而佔有了市場絕大多數的利潤,不是佔有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

教育並不適合VC投資,大多在賠錢

他強調,教育行業不存在贏家通吃,不是幾家頭部公司就能幹完的事兒,是一個百花齊放的賽道。“因為教育本質上是個服務業,而服務業是由一連串的體驗構成的。即使在餐飲行業,也不可能形成壟斷,就像海底撈也不能壟斷火鍋一樣。

葛文偉鼓勵創業者在自己的細分領域,把錢砸在底層創新上,未來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老有做教育的創業者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小,想著去做更多的品類。這是個誤區,教育的每一個品類都能做出幾十億規模的公司。”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如果現在市場上突然有家公司,稱他的外教不僅把孩子的發音問題解決,還能把語言邏輯問題解決。家長絕對願意為更優質的那種服務買單,這樣的公司會快速形成用戶群體。“教育的口碑的增長和下降,從來不是一點點發生的,而是潮汐式的。”

“然而,這一波投資的錢,幾乎沒有花在底層創新上,而是砸在擴張上。教育絕不像一些美元基金所說,是一個靠錢燒出來的市場。”

葛文偉直言,教育並不適合VC投資。“主流VC在用在其他商業領域的成功法則,套用在教育行業來期待複製成功,獲得超額利潤。但是他們無視了教育本身是服務業,學生或者家長選擇一個教育品牌的核心,本質還是因為帶來了學習能力和效率的提升,這種效率通常來自於口碑,不來自於投放。今年的暑假營銷大戰,各家砸進去幾十億,顯然是被帶節奏了。”

他還給出這樣一組數據:過去20年投資教育,只有少數幾個VC把錢掙回來了,其他大部分全是賠錢。“像新東方和好未來這樣的巨頭,在成長期到IPO階段投資者賺的很少,IPO以後十年掙的錢越來越多。因為教育行業的頭部公司壟斷的不是規模,而是利潤,這樣公司才會有高估值。百億市值的教育公司是上市後長出來的,不是投出來的。”

綜上,教育行業從來不缺錢,不是拿錢越多越好,歷史上拿錢最多的公司都是最先垮掉的。教育需要的是深口袋的錢,比如產業基金、資金信託基金、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等,或者有些可以做十到十五年配資,一級二級市場聯動的機構。

正在佈局五個細分賽道

基於此,葛文偉稱,多鯨資本不把自己當成VC機構,內部從不把自己看成金融人士,而是行業賦能者。“尤其美元基金經常質問創業者天花板太低了,他們可能把教育當成一個5年週期的行業來投,如果把教育看成30年的事兒,哪有天花板存在。”

他笑稱,多鯨資本投的全是美元基金不投,看上去沒那麼主流的項目。在今年,多鯨資本內部將其主要精力花在了以下五個細分賽道中。

一、老年教育賽道,瞄準“1億新老人”

“1億新老人”這個概念,指的是1億擁有高消費水平的50後、60後,已退休,且具備“有錢、健康、快樂”這三個特徵。

此外,這一批新老人的消費觀和生活態度不同於上一代的銀髮一族。“上一代老人大多數都在看孩子,這一代新老人在追求學習琴棋書畫、舞蹈音樂,還要上老年大學… …”

在這一看似不顯眼的細分賽道,多鯨的團隊花了一年時間將項目翻了個底朝天,最後確認了標的出手。據葛文偉透露,他們出手的項目,現在還在低調高速增長中,一年的營收超過了10個億。

二、新興的職業教育

葛文偉分析,職業教育整體的增長趨勢愈發明顯,且很多更加細分的領域充滿了機會。比如一些新興職業教育,如心理學院,汽車領域的培訓機構等。

三、新型國際教育

相比於過去,國際教育的環境已經發生幾乎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所謂國際班裡的學生大概有6萬到8萬,現在可能是100萬,整體支付能力翻了3~4倍,這裡面催生出了很多新機會。“可能託福雅思的市場會萎縮,因為現在有些五年級的孩子託福就能考90分,他們不再需要英語培訓,但是面向這個群體的價值服務市場才剛剛起來,比如擇校、選專業。”

四、to B市場的教育信息化

“這是個千億級的市場。” 葛文偉強調,這是政策性的機會,學校機構需要持續投入到信息化上,而且招商政策越來越透明。“過去產品方BD學校方,後備箱需要裝菸酒、燕窩,現在需要裝產品。”

五、現代出版產業

“如今出版業約有800多億規模,今後會變成三四千億,越來越多的出版公司會變成‘得到’ ” 葛文偉表示,知識出版體系的最大優勢在於知識層面,“得到”是把知識的呈現方式換了一個場景,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意識到了“內容再生產”的重要性。

葛文偉透露,“這是一個長達十年的成長型產業,多鯨資本將在此領域做出重量級佈局。”

在這些細分領域,多鯨資本內部採用團體作戰的方式,分別要考察幾百家公司,進行深度一對一訪談,包括高管訪談、客戶訪談、員工訪談等。

作為一家教育行業的產業基金,多鯨資本的操作確實稱得上重,但這也是其獨特之處。“年營收5000萬以下的教育公司比比皆是,可以找出上萬家,但是5000萬以上公司寥寥無幾。越深耕這個行業,就會覺得越有機會。但是被別人看了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我們要跟別人有不一樣的打法。”

所以,他把多鯨資本比喻成“投資教育創業的農民”。“別人是捕手,而我們是在農耕犁地。”

在“首席融資官創業營第2期”,葛文偉將作為導師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如想聽到聽到更多教育行業乾貨,歡迎報名。

多鯨葛文偉:每個教育品類都能做出幾十億規模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