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2009年10月31日

錢學森因病在北京逝世

十週年

止不住我們對錢老的懷念

我們耳熟能詳的是他

衝破阻力毅然迴歸祖國

我們難以忘懷的是他

攻堅克難研製“兩彈一星”

但是你知道嗎?

在“兩彈一星”之外

錢學森還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很多

……

錢學森彈道與高超音速飛行器

飛行器動力系統從螺旋槳式到噴氣式

是一次重大的革命

如果飛行器能夠超過5倍音速

就實現高超聲速

它會是動力系統的又一次革命

錢學森作為一名空氣動力學家

為實現這個“小目標”

1948年,錢學森提出“錢學森彈道”

這是一種“助推+滑翔”的彈道構想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它將洲際導彈作為基本的運載工具

當導彈發送到彈道最高端的時候

如果俯衝,就在這個階段讓導彈失去動力

即完全是滑翔,乘著氣流飛行

走“錢學森彈道”

導彈在最後俯衝階段

速度可以達到20倍左右的音速

所有現役的我們知道的雷達都攔不住它

要想緊密跟蹤這個速度的飛行器

作出及時的反應

並引導反導的導彈進行攔截

從技術上基本是不可能的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所以,高超音速武器不但快

還快到捉摸不定

敵方的反導系統就成白紙一張了

現在

中國有高超音速導彈了嗎?

來看70週年國慶閱兵場!

外形科幻別緻的DF-17

首次亮相便驚豔眾人!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讓外界關注的是

這種導彈彈頭並非傳統的圓錐形

而是具備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典型特徵

沒有一點點防備

沒有一絲絲顧慮

它就這樣出現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從零開始的大型風洞群

如今浩浩蕩蕩的東風導彈家族

第一代正是起源於“國防部五院”

這裡也是中國航天夢的起點

這個低調而神秘的機構

1956年成立時

首任院長正是錢學森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1956年,錢學森(前排左二)等參加全國十二年自然科學遠景規劃會,圖為航空組成員合影

那時的錢學森

不但為中國研發了核武器

也為未來中國在大山中

藏了一個決勝千里的“法寶”

——風洞

風洞是製造並控制氣流的設備

模擬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

當時研究空氣動力學的錢學森很快發現

國內缺少飛行器研發必備的風洞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8米×6米風洞試驗段(2015年 攝)。新華社 發

為此,1964年初

錢學森建議成立了又一個重要科研機構

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後來親任籌備組組長

他明確指出

風洞設備要為型號服務

滿足不同型號的需求

每個風洞的設計都有獨特的考量

並親自對一些主要風洞指導方向

“3m×3m的低速風洞,要把湍流度降下來。”

“柔壁風洞技術得加把油。”

“變密度風洞,要同2.4m跨聲速風洞結合

起來幹。”

按照錢學森指明的途徑

氣動中心建立了由50餘座風洞組成的

速度、尺寸基本配套的風洞設備群;

建立了由巨型機和微型機組成的、

總規模每秒運算達數百億次的計算機群;

開發了工程實用的型號氣動數值計算的平臺

卓有成效地承擔和完成大量型號研究試驗任務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殲十”在1.2米×1.2米風洞做試驗(2015年)新華社 發

如今從先進的第五代戰機

到高超聲速巡航導彈

再到C919國產大飛機

乃至高速列車、大型建築……

無一不需要這些風洞的支撐

五十多年來儘管時過境遷

國際國內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科學技術呈現出革命性的進步

但錢學森關於風洞建設的技術思想

卻是高瞻遠矚

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

建立中科大近代力學系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錢學森的教育事業

同他的科學成就和科學思想一樣

是留給中國的瑰寶

1958年春天,中科院科學家們建議

創辦一所培養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學

錢學森是積極的倡導者

隨後錢學森親自擔任力學系系主任20年

確定該系設立

高速空氣動力學、高溫固體力學、

化學流體力學、土及岩石力學

4個新型專業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錢學森儘管工作繁忙

但他還是抽出時間親自為本科生授課

錢學森要求近代力學系的老師講課

要按力學發展的最新內容講

把最現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錢學森每週上一次課

一次四個學時

他尤其強調量級的估算和量綱、單位等

因為力學是一門定量的科學

火箭的設計是絲毫馬虎不得的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2009年11月6日,北京。中國“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先生的追悼會在八寶山公墓舉行。在上萬名自發趕來參加追悼的人群中,一位195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女士,捧來了錢學森先生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說:“我是專程從湖南趕來送錢老的,今天,所有中國人為失去人民的科學家錢學森而悲愴。”

創立系統工程中國學派

1978年9月27日

錢學森發表理論文章

《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問世

由此而創立“系統工程中國學派”

文章明確提出了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技術

是對所有系統都適用的技術和方法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2011年再版

以此文發表為標誌

錢學森將系統工程科學擴展到了社會系統

中國的系統工程隨後被推廣到

國民經濟社會管理各個領域

為不斷推進改革開放起到積極作用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

退休後,他仍心繫科學教育的發展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

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這個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

在今天

依舊具有現實意義

依舊值得每名國人思考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錢學森的偉大

不僅在於他是一個領域的專家

更在於他是不可多得的戰略科學家

他的科技、路線、思維、理念

都讓新中國受益無窮

在新中國百業待興之際,

他歷盡艱難,萬里歸國,

開創了祖國的航天事業

攻堅克難研製兩彈一星

在問到“中國人能否研製出導彈時”

他自信乾脆地回答

“外國人能搞的,

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在他心中,國為重,家為輕

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斯人已去,風範長存

他的話依然在我們的耳邊迴盪:

我的事業在中國,

我的成就在中國,

我的歸宿在中國。

他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

而且是民族的脊樑、全球華人的典範

他向世界展示了華人的風采

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

在中國的國家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

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來路

真知灼見 心念祖國

以承為祭 接續奮鬥

國士無雙

今天,您就是我們的頭條

致敬!

除了“兩彈一星”,錢學森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來源:綜合自科技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央視網、中國軍網、錢學森科學貢獻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錢學森圖書館、青年時報等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視頻:王小龍、劉蓉蓉(實習)

編輯:嶽靚、陳可軒(實習)、牛玉姍(實習)

審核:管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