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副標題:西方文明淵源及未來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同樣都是智人這一人種
但卻孕育出截然不同的文明文化
人類這一特質反應出什麼?

前言:

以前,我們分享過東方農業文明的產生,也就是人類的第一茬文明“農業文明”,這一篇文章我們來探尋人類第二茬文明“西方文明”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那麼文章之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中國是農業文明,而西方卻出現了工商業文明?而西方文明到今天又是這樣的一個展現形態?

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因素所導致的呢?

它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迪?

01

為什麼歐洲沒有發展出大規模的農業文明?

大家要知道到達歐洲的現代智人要比到東亞的現代智人是要先開展文明的,中古時代以前那應該是歐洲農業文明遠遠超過中國,可是根本沒有!(這裡你需要了解現代智人遷移史)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原因一:

因為西方生物學家研究發現,3000年前-5000年前,歐洲從中歐到西歐全部長滿大密林,而且根本沒有適合原始農耕地或者只有很少面積的耕地。由此導致,遷徙到歐洲的智人根本無法開展農業文明,而只能繼續靠採獵方式生存.

而後隨著兩河流域的農業文明逐步發展起來,當時的歐洲人靠著地中海便利的交通條件與其他國家進行頻繁的貿易往來,由此工商業文明逐步發展起來.

所以在這裡我們就得明白一個概念:“越是自然條件越好的地方,就越不能成為農業文明的發祥地”,為什麼呢?

--因為自然條件太好,就導致樹木會長的很大,但是早期人類沒有鐵器,不能砍倒大樹,於是農業自然發展不利.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而自然條件不好,那就更不能,因為高溫、低溫同樣不適應農作物的生長.

原因二:

要知道世界“原始三大農耕基地”,分別位於“兩河流域”、“中國中原地區”、“中美洲中部”,沒有一個在歐洲,所以歐洲的農業發展早期是遠遠比不上其他地區的農業文明國家.

02

為什麼

西方文明的發源於古希臘?

工商業文明又稱西方文明,學界一般把西方文明叫兩希文明,所謂兩希文明,即古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
而希伯來則是指的是公元前後的西方文明又稱基督教文明,而基督教是猶太教的一個變種.


大家要知道,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火種.

西方文明也叫環地中海文明,發源地在古希臘,為什麼會發生在古希臘?

a.因為古希臘靠攏地中海

於是古希臘交通便利,而且在地中海中,眼睛能始終看到地平線,不會因為懼怕海洋的廣闊而不敢前去探索,於是那裡的人們能有效在各個區域進行大規模的經濟交流,由此產生工商業文明的萌芽.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而環地中海這個地方是人類原始古代文明中唯一一個開放型地貌.

正是因為交通的極其便利,所以不同人種、不同文化的人在航運方便的地中海經商,而經商不可能都是自己說自己的話,由此誕生了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是造成邏輯思維結構的前提.

交通便利的地貌結構,使得各個城邦和不同地域可以發生不同的思緒,又加上充分的交流條件,這個交流條件又使得不同的思想不斷地發生碰撞和交流,這個碰撞和交流過程,起到了智能潛能調動的客觀因素和客觀作用.

這就是古希臘理性思緒,能夠在這樣一個碎片化地理結構和獨特的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環境下,得以產生的重要基本條件.

b.古希臘是碎片化的地形結構

古希臘是一個碎片化的一個地理結構,包括希臘半島、近東、小亞細亞、亞平寧半島、克里特島和西西里島以及愛琴海諸多島嶼,統稱為古希臘(絕不僅僅指現代希臘所包含的國土).

它的碎片化的地理結構使得它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無法完成政治一統的聯邦制國家結構,因此古希臘是文明的典型的城邦文明,每個城邦構成一個生活群落,沒有大一統的帝國.

而正是這種碎片化的政治格局,締造了古希臘的開放和思維異樣化的交流.

而且你要知道大一統的政治結構(無論是古代各個帝國朝代,還是伊斯蘭帝國),它的思想很容易在一個政權結構下壓抑,形成一個過度僵硬的主流文化,從而使得其他思想的發育,總是顯得異端形態,越是那些任何的新文化、新思想都會遭到破壞.

c.古希臘土地貧瘠、生存資源稀缺

在當時的古希臘大部分地區地貌多山石,土壤貧瘠,農業文明很難大規模展開,而且它的氣候很奇怪,雨季跑到了冬天、旱季卻偏偏在萬物生長、陽光充沛的夏季,因此它對植被生長條件和農作物的培育產生巨大障礙.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因為公元前600年以前,採獵即可維持少部分人生存,後來小部分的農業文明開始發展以後,導致人口暴漲,而希臘多山石,土壤貧瘠,僅有很少能夠耕種的土地,當地生產的糧食根本不足以供養當地人,這就逼迫著古希臘人極早的進入工商業文明謀生狀態.

於是古希臘人只有發展手工業,做葡萄酒、榨橄欖油,以這些農業文明國家中無法制取的產品去換購他們的糧食,這種生存危機也逼迫著古希臘人要建立創新精神、創新文化.

又因為經商要跋山涉水,所以要找體力、智力非常優秀的合作伙伴一同前行,而不是家眷,如果攜家帶口是不可能遠出經商的,於是人被打成單子,血緣結構被打散,於是不得不建立神學和法律系統

這叫社會契約系統,從而淡化血緣,強化法系.

(而對於印度是把宗教用血緣來烘托,讓宗教強化血緣,這是印度的種姓制度)

由此締造他們的冒險、自由精神,這也就導致西方不可能形成中國這種極強血緣關係的人倫道德體系,而是商業中的價值對等,要互相懂語言.

由此引出契約、共同語言、平等一系列各個西方文明的根基方面.

正是有了自由、創新這些新的思脈,並且經商所產生的效益是比農業大上許多倍的,而且經商全是暴利,都是以很少的成本換取很大的利潤於是古希臘人獲得了大量的生活資源,但同時也讓他們貪得無厭,習慣了進步論、習慣了以最少的成本換取最大利益的思維模式,由此形成西方文化中最為貪婪的經濟法則. 


另一方面這些創新、自由、追問的理性思脈逐漸轉化到了自然科學上面,即當部分人類已經滿足自身的生存的時候,就會把過剩的智力運用到自然科學上.

由此開始了西方的自然科學,開始了工商業文明.


03

近代歐洲復興

大家知道,西方復興是從文藝復興開始的,文藝復興實際上是找回古希臘文獻和古希臘理性精神,它是在11-12世紀,基督教文明光復西班牙,然後開始了一場著名的拉丁文翻譯運動,也就是用拉丁文把阿拉伯文字保存下來的希臘文獻翻譯回來,這個過程啟動了文藝復興.

而後來文藝界的人士,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加上一批其他的文化學者,比如但丁、彼特拉克等,這些搞文學和藝術的人,通過他們文學藝術重新張揚了古希臘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它使得大多數人認可理性精神.

而文藝復興絕不僅僅就是指藝術的發揚.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因為文藝這個東西比較容易影響大多數人,因此它深層的希臘思脈的承傳被人忽視,而其實文藝復興就是古希臘文獻和古希臘理性思脈重新撿回歐洲,實際上也就重啟古希臘的哲學、科學的思想.

這個才叫文藝復興.

而文藝復興之後,整個世界都成了西方文明的殖民地,而今天整個世界基本都出於工商業文明之中.

於是稱第二期人類文明是西方的工商業文明.

04

西方文明正在衰落.

儘管今天全世界都處於工商業文明的洪流中,工商業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主流,但同時也預示著主流即將凋零.

因為單從科學層面來看已經帶來兩重效應.

1、越來越難以貫通整個廣義邏輯.

因為到愛因斯坦時代,科學界已經驚呼理論物理學是理論的天堂,實驗的地獄。而到今天,超弦理論、M理論、多重宇宙理論、平行宇宙理論等,科學上的最大創新居然全都無法做基礎驗證,成為飄散在空中的奇談怪論.

在西方文明的發生淵源中,我看到了什麼?

標誌著科學越來越虛無縹緲和玄學化,它標誌著從學術角度,思維的高層失穩態達到極致,標誌著科學作為一門學術即將結束.

而且任何文化一定是對其載體具備維護效應,才得存在,而科學締造的結果,人類今天已經無法承受,它已給人類帶來巨大毀滅性災難基礎和災難能量.(看看我前面寫的幾篇人類末世論的文章)

因此科學時代是人類此前思維範式中最短命的一個時代.

(神學近萬年、哲學兩三千年、科學時代從哥白尼開始算迄今不過數百年就將結束)

2、後科學時代一定是處理更大信息量的時代,只不過這個信息量的處理,將會和今天科學時代有一個重大區別.

在科學時代,但凡見到能夠整頓成模型的信息量,立即加以建模驗證,而在後科學時代,要對超大信息量具有篩選、鑑別能力,要能夠確定更大信息量所帶來的實際文化效應的遠期預判,這是科學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說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走向衰落

而未來的第三期文明究竟是什麼樣?我們無法準確判斷,但是已經有了一個基礎理論體系.

如果您有興趣,我們一起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