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類病患走失率較高 最好的藥是走心的關愛

精神類病患走失率較高 最好的藥是走心的關愛

全社會都應該關愛“星星的孩子” 符暢 攝

記者幫尋TA盤點

文/金羊網記者 孫婷婷 甘韻儀 實習生 胡淑茵

記者幫主持人 孫婷婷

【寫在前面】

上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媒體的宣傳鋪天蓋地。時隔不久,10月24日,一則悲痛的消息傳來,全城傾力尋找的廣州某高校花季女生因患抑鬱症離世。親人從四面八方趕來,關愛蜂擁而至,而她卻再也感受不到了。

廣州街頭幾乎每天都有人失聯,哪些人走失率較高?數據顯示,羊城派記者幫·尋TA欄目發起的尋人案件中,超過一半走失者患有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等精神系統或神經系統等疾病。

我們呼籲,公眾對此類人群的關注與關愛需要從口頭、媒體走進患者的內心。

A 微案例

關愛來了,抑鬱的她卻等不及了

“有誰昨晚或者今天見到這個女孩子,短髮,昨天22時後失聯……”上月23日,廣州某高校一校友向羊城派記者幫·尋TA欄目求助,希望能夠幫助其找回失聯的師妹。

經核實後,羊城派隨即發出緊急尋人啟事,並派記者幫忙尋人,同時迅速與警方取得聯繫。

學校和警方全力尋找這名失聯的學生。許多廣州的街坊看到此消息後也加入到尋找的隊伍中來。

令人不安的是,記者跟進中發現,有環衛工人曾在獵德附近的珠江邊撿到被認為屬於失聯學生的手機及衣物。女生失聯前還曾留下令人不安的信息:“我應該不想見到第二天的太陽”“我在考慮要不要打電話給自殺干預心理中心”“買一束花,去有水的地方,江也好,海灣也好”等。

次日19時30分左右,失聯女生的爺爺稱孫女已經在當天下午被尋獲,但並未透露進一步信息。不久,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發出通報稱,當日8時許,廣州水警在獵德大橋附近的珠江水域發現並打撈起一具女性屍體,經家屬辨認初步證實為失聯女生。據家屬及其同學反映,她生前患有抑鬱症。警方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對抑鬱症病患人群給予更多關懷。

“從前的家,分佈在廣州、韶關、深圳三地。為了讓家人能夠有一次團聚,她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把廣州的爸爸、韶關的爺爺奶奶、深圳的媽媽聚在了一起。”當日跟進尋人的記者在24日晚間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師友親朋們哀痛萬分。不少街坊扼腕:她渴求的關愛來了,她卻等不及先走了!

B 微數據

精神類病患走失率高

在廣州街頭,幾乎每天都有人失聯。相對於千萬級人口的超級城市而言,這只是很小的比例,但對其家人而言卻是巨痛。

自2016年3月羊城派上線以來,記者幫板塊時不時接到尋人求助。2019年4月,記者幫·尋TA欄目正式上線。除了用戶報料尋人,記者幫板塊還與今日頭條·尋人合作,力爭每日落力幫,希冀為走失人群及家庭帶來一絲光亮。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4月至11月,記者幫·尋TA欄目共發起在廣州範圍內的尋人113宗,其中18宗走失案件的當事人至今未被尋獲,其餘均已與家人團聚。

113宗走失案件中,佔比較高的有三類:當事人患有抑鬱症、精神障礙、自閉症等精神系統/神經系統疾病的有42宗;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有20宗;離家出走的有30宗。此外,走失10宗、失聯7宗、丟失2宗、尋親1宗。還有1宗走失案例是老人因思鄉心切,瞞著家人自行跑回了老家。

113宗尋人中,至今未被尋獲的18宗中,當事人患精神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的有7宗,患老年痴呆症的有2宗。

上述數據雖然基數較小,但是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出,精神、神經等病患的走失率較高,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C 走失者家屬微心願

看到這樣的孩子請報警

盼無痛植入芯片早普及

“每天晚上,看到他安心睡在身邊,就是我最快樂的事。”10月28日,經歷過兒子小雨(化名)走失4次的媽媽小青告訴記者。

小雨今年9歲,兩歲十個月時被確診患有自閉症。表現有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能不能幫忙找找我兒子。”10月7日中午,電話另一端的小青哭著向記著幫·尋TA欄目求助。這是小雨第四次走失、也是與家人失散時間最久的一次,兩個多小時的奔走找尋,一分一秒地流逝,都在吞噬小青和家人的心。

低頭鎖單車,兒子不見了

10月7日上午,小青的老公帶著小雨外出踩單車。快到廣州大橋南時,老公低頭鎖單車的瞬間,小雨就一個人衝下了橋,不知所蹤。老公趕緊追,面前卻是三岔路。

“有了前3次走失的經歷,我告訴老公,第一件事是報警!”小青一邊打電話報警,一邊出門打車,“千萬不要開車找人,太不方便。”

到了廣州大橋底,小青換了單車,她和老公兵分兩路。派出所民警同時調取監控查看。

每到一個便利店,小青都會停下來詢問店主,“因為他近段時間的刻板行為,很喜歡打開士多的冰箱門拿飲料。我多希望他去拿人家的東西,惹點麻煩,這樣就會有人報警了。”

小青一路尋找,眼看著到了琶洲大橋,還是不見兒子蹤影。期間老公打來了十幾個電話。“每次電話鈴聲響起,最渴望聽到他爸爸說‘找到了’。”小青說。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無數個壞念頭在小青腦海中閃過。“最擔心的就是發生意外。”小青說,她曾聽說過一些自閉症患兒走失發生意外的真實案件,也曾親眼見過兒子因為喜歡水看到池塘就往下跳。

不記得淚水多少次奪眶而出,也不記得多少次用手擦掉眼淚。終於,電話的那頭,老公說:“找到了,在派出所。”

小青放聲大哭,幾經周折跑到派出所,“民警說,過去的兩個小時裡,兒子騎著自行車一直繞圈圈,繞了無數圈,最終民警按照圈圈的路線,截住了他。”

“通過我們對他的觀察,感覺他心情不錯。平時我們對他看管得比較嚴,尋他的兩個多小時裡,他沒有走失的認知,所以不會害怕,這應該是他最自由的兩個小時。”小青說。

盼無痛植入芯片早普及

有了4次兒子走失的經歷後,小青也總結出了一些預防走失以及有效尋人的經驗。

在預防走失方面,她在每件衣服上縫上兒子的名字。外出時儘量牽著兒子的手,給兒子戴定位手錶。

看似簡單,但對於自閉症患兒來講,能堅持“戴手錶”的習慣養成極為不易。

“孩子不喜歡穿戴,培養穿鞋子的習慣老師用了兩個星期,培養在幼兒園吃午飯和午睡的習慣用了一個學期。”小青說,在家人的長期堅持下,目前小雨可以接受間斷性佩戴定位手錶。

和許多孩子患有此類疾病的家長一樣,小青內心一直期待科技的進步能夠解決定位芯片無痛植入人體的難題。

牽他的手何時能稍稍放鬆

小青目前面臨的難題有兩個,一個是小雨融入社會能力的培養,一個是培養過程中可能的走失問題。

“以前出門我總是把他牽得很緊不鬆手,長久下去可能會耽誤他融入社會。近期爺爺偶爾試著鬆開手不牽他,他反而會回頭看看,爺爺是不是在身邊。”

這對小青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她希望能夠在安全和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讓兒子多一點點融入社會的機會。

小青希望通過記者幫·尋TA欄目呼籲:如果您在路上見到行為異常的孩子,請及時報警,也許他迷路了,親人正在茫茫人海中焦急地找TA。

“我和其他媽媽們抱團取暖,分享經驗,孩子走失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立即報警,查看孩子走失前活動地址所在轄區派出所的監控錄像,提供孩子刻板行為的有效信息。”

如果您在地鐵、公交車等公共場所見到行為異常的孩子,請您多一分包容和體諒,讓他們多一分融入社會的機會,讓他們的家人多一絲溫暖少一絲忐忑。

D 專家建議

廣醫一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餘金龍:

自閉症兒童出走頻繁

可通過行為訓練強化認知

自閉症兒童頻繁出走的新聞常見於報端,去年佛山警方接到一起自閉症孩子走失的求助,最終發現這個孩子在兩年內走失過四五十次。

廣醫一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餘金龍介紹,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孩子喜歡一個人待著,如果家裡沒有這種環境,他們就會想離開。有的自閉症孩子因壓力而出走,比如父母教得太緊、太多,或者家庭人際關係複雜等。

餘金龍說,自閉症孩子不認路、不會問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受他們認知功能的影響,第二個是平時家長不教或者教得不到位。

餘金龍介紹,對於大多數自閉症患者的治療,最核心的是針對認知行為方面的康復訓練。“簡單來說,即在日常生活中反覆教自閉症兒童在某個情境下該怎麼做,通過訓練,強化他們的行為。”

他推薦家長閱讀《阿斯伯格綜合徵完全指南》與《孤獨症兒童行為管理策略及行為治療過程》這兩本書,科學教育自閉症兒童。

廣州幸福力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李斌:

最好的“藥” 是陪伴與關愛

數據顯示,全球3億多人飽受抑鬱症折磨,每年有近100萬人自殺。

廣東省搭建了多種渠道對精神病患提供心理干預等救助。如 “12320”衛生行業政府公益熱線電話和“12355”青少年服務檯等。

但廣州某高校女生卻放棄了求助的念頭。“我當時也在想,廣州珠江新城一帶有眾多的心理諮詢機構和醫院,為何她當時沒有尋找幫助?太可惜了。”對廣州某高校女生因抑鬱症離世事件保持關注的廣州幸福力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李斌感嘆。

李斌介紹,抑鬱症患者較少求助的原因多樣,有的覺得自己無藥可救、無人可談,失去信心,沒有必要再尋找幫助;有的無助感強烈,覺得即使尋找幫助也於事無補,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可能就會放棄。

李斌建議,相關的專業機構應進一步加強精神病患救助網絡建設,方便抑鬱症患者能在最需要的時候,抓到救命稻草。

此外,李斌對抑鬱症患者的親人也提出建議。親人應懂得察顏觀色,當發現抑鬱症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就要警惕: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現象、失眠、話語極少、思維緩慢、意志活動減少、不願社交等情況,且持續兩週以上。

李斌說,遇到上述情況,親人應多多陪伴、關愛、傾聽、支持,這始終是最好的“藥”。

“多去大自然中散心,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有助於解除輕度或中度抑鬱症。如每天堅持有氧運動20分鐘,抑鬱情況會有所好轉。”李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