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澤鄉: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提升鄉村“顏值”

西澤鄉:改善人居環境努力提升鄉村“顏值”

村裡有自己的專業保潔隊伍,垃圾更是定點定時收集……連日來,記者前往西澤鄉多個村採訪,發現鄉村環境衛生標準正向城市“看齊”,管理不斷與市區“同步”,正因如此,村路泥濘已經成為“過去時”,取而代之的是“高顏值”的村容村貌。

西泽乡: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升乡村“颜值”

走進宣威市西澤鄉建設村,村間硬化道路乾淨整潔,村民住上了敞亮的磚瓦房,村裡綠樹成蔭,房前屋後種上了花花草草。村間道路上隨處可見在打掃衛生的村民。建設村是少數民族村委會,有漢、苗、彝三個民族在這裡居住,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佔56%。由於地域偏僻、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多年來老百姓的居住環境一直很差。

西澤鄉建設村村民楊玉聰說:“過去道路是土路,運輸糧食和貨物靠的是人背馬駝,很艱難,一到下雨天村民出門,每腳都踩在泥漿裡。”

西泽乡: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升乡村“颜值”

近三年來,建設村投入200多萬元硬化村間道路,實現了組組通到戶戶通。投入200萬元用於危房改造、拆除重建、分散安置,改善了老百姓的住房條件。今年7月以來,投入30多萬,用來建垃圾池、排水溝、圍欄,綠化環境等。

西澤鄉建設村黨總支書記張彥勇介紹道:“建設村是少數民族村,村民喜歡傳統養殖,村民的羊、牛等牲畜每天都要趕到山上放養,村裡的衛生如何維持就成了一個難題,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村實行三堆出村、三堆變三園,保潔員實行分段管理,早晚各掃一次,各家門前實行三包。”

村民楊玉聰說:“這些年黨和政府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居環境的提升,現在家家戶戶門前打掃得乾乾淨淨,道路滑溜溜、電視進來了、汽車進來了;現在安逸得很,村民建設家園笑呵呵、三種民族唱山歌、小康路上朝前走、我愛我的新中國。”

在西澤鄉大茂谷村村間道路上,硬化乾淨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山上,兩旁是高大茂密的竹林,彷彿置身於城市公園裡一般,這裡是村民閒餘飯後散步的好場所。

西澤鄉大茂谷村村民小組長黃玉坤說:“為保持村裡長期乾淨整潔,我們村每人每年收取20元的垃圾清運費,用這些錢來支付保潔員的工資等衛生費用,保潔員實行分段管理,哪裡髒了,他們會去掃,垃圾滿了,他們會去倒。”

西泽乡: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提升乡村“颜值”

為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打造天藍、水清、景美的美麗鄉村,西澤鄉廣泛宣傳、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從面上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重點做好村莊“三清一改一提升”,著力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以建設“宜居西澤、美麗家園”為主題,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核心,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實施、整體提升”的原則,先集鎮,後農村,全面掀起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西澤鄉人大主席孫應良介紹道:“(我們)多方籌集資金,全鄉共籌集資金1100萬元,用於人居環境提升。全鄉15個村165個村民小組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提升,實行三堆出村,柴堆、草堆、糞堆變花園、菜園、果園,同時我們把改善人居環境納入村規民約,簽訂門前三包協議,明確保潔員的責任劃分。”

如今西澤鄉每個角落的顏值都得到了極大改觀,新思想、新風尚、新氣象正在成為農村的主流。鄉村顏值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認同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