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電子戰武器:從“暴力干擾”到“循循善誘”

今年4月中旬,俄羅斯中部軍區電子戰部隊發言人謝爾蓋·波爾特內赫少將表示,該軍區電子戰分隊將在年內率先裝備新型“磁場-21”電子戰系統。據稱,該電子戰系統能夠在一定區域內壓制衛星定位系統信號,使敵方制導武器和無人機無法接收到衛星信號,從而保護己方的重要目標免受打擊。這一消息的披露,再次讓俄羅斯軍隊的電子戰武器進入人們視野,引發多方對俄軍這一作戰能力的高度關注。那麼,俄軍有哪些電子戰武器?它們的技術戰術性能和表現如何?又各自承擔著怎樣的作戰任務?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

前不久,在斯摩稜斯克核電站,俄電子戰分隊開展了襲擊假想敵無人機的模擬演練。另據俄媒報道,俄軍正在位於加里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海艦隊部署“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該系統在理想信號條件下,可以讓8000公里範圍內的敵軍飛機、無人機、戰艦與其地面指揮機構失去通信聯繫。有專家認為,俄格戰爭後,特別是“新面貌”軍事改革以來,俄羅斯軍隊多方汲取經驗教訓,持續加大電子戰系統研發力度,在電子戰武器列裝及作戰能力提升上取得顯著進步,在作戰方式上呈現出從“暴力干擾”到“循循善誘”的新格局。

“暴力碾壓”之主動攻擊

談到電子戰武器的研發與使用,不能不提到俄羅斯。在這個領域,俄羅斯的電子戰武器長期以來一直帶著“撒手鐧”的光環。俄軍眾多的電子戰武器中,有相當一部分擅長直接攻擊敵方電子系統,製造有利於己方的作戰環境。

2014年4月,美軍攜帶著“戰斧”巡航導彈、裝配“宙斯盾”系統的“唐納德·庫克”號驅逐艦進入黑海地區,並鎖定了在附近跟蹤和繞飛的俄軍蘇-24戰機。後來發生的一切讓這艘驅逐艦上的美軍大吃一驚:突然之間,該驅逐艦上的探測雷達失靈。隨後俄方稱,那是因為蘇-24戰機啟動了“希比內”機載電子戰系統,強大的電子波束瞬間令這艘“宙斯盾”驅逐艦的電子系統陷入癱瘓。

俄軍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期間,曾運用電子戰武器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反政府武裝進行偵察定位,通過電磁壓制、信號屏蔽等手段攻擊破壞其通信網絡,為己方戰機空襲提供相對安全的作戰環境。由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反政府武裝沒有先進的雷達及雷達制導武器系統,敘利亞境內的通信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後,因此俄軍主要針對通信網絡進行電子攻擊。

行動中,俄軍運用了伊爾-20電子偵察飛機、 “鮑裡索格列布斯克-2”通信干擾系統以及“克拉蘇哈-4”地面電子戰系統等裝備,從各個層面攻擊敘境內的移動通信系統。首先,俄軍派出伊爾-20電子偵察飛機啟動電子偵察與干擾設備對潛在目標進行監視,接著運用“希比內”機載電子戰系統使敵軍雷達失靈,然後藉助“鮑裡索格列布斯克-2”通信干擾系統和“克拉蘇哈-4”地面電子戰系統的有力配合,建立強大的電磁壓制和信號屏蔽環境,切斷敵軍通信網絡的互聯互通。

近年來,俄對電子戰武器的官方報道並不多。“神秘面紗”的背後,是“制勝於無形”日益增長的電子戰力量。有專家表示,俄軍正在著力研製、改進和部署更新型的電子戰武器,持續提升電子戰能力,以對抗GPS全球定位系統、雷達、軍事偵察衛星和軍用衛星通信,通過電磁壓制、電子干擾等手段取得戰場主動權。

“瞞天過海”之匿跡偵察

從之前俄軍對電子戰武器的實戰應用來看, “致盲”敵方偵察監視電子設備,“瞞天過海”進行反偵察是其常用手段。

在敘利亞戰場,俄羅斯的軍用飛機和軍事行動經常處在北約的監控之中。為避免被偵察到,俄軍在當地部署了“克拉蘇哈-4”等電子戰系統,為地面的軍事設施、防空系統等提供電子保護,曾多次致盲北約飛機和衛星偵察。2015年,在敘利亞政府軍和民兵收復哈馬省的戰役中,為擊退敘反對派對哈馬省北部城鎮的反攻,俄軍使用“克拉蘇哈-4”地面電子戰系統支持其幾十架戰機避開北約的偵察監視,有效實施空中支援行動,同時引導地面炮火、導彈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使敘反對派損失慘重。

對於俄軍現役裝備“希比內”機載電子戰系統,有專家認為,該系統在戰時可以像電子氣溶膠一樣,將整個飛機保護起來,躲避對手的雷達偵察。另一款“莫斯科-1” 被動雷達定位系統特色更加鮮明,它不需要主動發射信號,卻能接收敵軍發射的信號。這就意味著這款雷達是隱身的。一旦鎖定裝配無線電元件的敵方技術裝備,就能引導地面火力,對來襲目標進行打擊。很重要的一點是,“莫斯科-1” 電子戰系統部署後,其他地面火力不需要開啟自身的雷達,只需等待該雷達定位系統的命令,因此攻擊的突然性和精度大幅度提升。

“水銀-BM”電子戰系統則有點“另類”。它專門用於對付採用無線電引信的炮彈,使其無線電引信失靈,從而保護重要基地和武器裝備免受炮彈攻擊。

由此不難看出,用於反偵察、實施“瞞天過海”的俄軍電子戰武器同樣不少且功能不弱,而且很多已經成體系地投入戰鬥值班任務中。

“借力打力”之誘導欺騙

前不久,俄國防部的一則消息引起多國高度重視。據該消息稱,俄軍將在加里寧格勒等主要戰略方向部署最新型的“撒馬爾罕”電子戰系統。這次,俄軍方沒有披露該系統的任何性能,顯然它處於嚴格保密狀態。

有專家稱,俄“撒馬爾罕”電子戰系統能夠將“戰斧”巡航導彈變成“迴旋鏢”,讓其飛回發射地,起到“借力打力”的效果,還能夠讓發射“戰斧”巡航導彈一方的雷達、通信和導航設備失效。

其實早在2017年初,“撒馬爾罕”電子戰系統就已經部署在位於北摩爾斯克的北方艦隊總部,而後又列裝到北方艦隊的驅逐艦、巡洋艦、反潛艦等絕大多數水面艦艇上。俄國防部當時稱,“撒馬爾罕”將配合“斯威特”電子戰系統,對現役的“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進行補充。據稱,在敵軍鎖定俄方的目標時,這型電子戰武器就開始發揮作用。它會運用電子誘騙手段干擾敵軍武器的敵我識別系統,讓敵方武器認為電子戰武器設置的另一個目標是其初始預設的打擊目標。

俄軍認為,最新型的“撒馬爾罕”電子戰系統對誘導欺騙“戰斧”巡航導彈非常有效。在作戰行動中,戰斧巡航導彈飛行速度約為0.9馬赫,在飛行上千公里的過程中,它需要不斷地對預設目標進行鏡像匹配、GPS全球定位修正等。一般來講,導彈尾翼在飛行過程中方向不會驟變,一旦被幹擾發生滾轉,就會自動爆炸。俄軍利用這一原理,將“撒馬爾罕”電子戰系統部署在俄東西部的邊境,以干擾可能來襲的“戰斧”巡航導彈。即使不能使“戰斧”作為“迴旋鏢”飛回發射地,也可以讓其錯打目標或提前爆炸。

有專家認為,俄軍在研發和運用電子戰武器上,正在走上實施電子誘導欺騙等新的“巧對抗”之路,而未來的電子戰平臺很可能進一步增加人工智能的元素。(國防科技大學 馬浚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