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前為什麼要下令一定要殺了樊噲?

月古史話


樊噲和劉邦是同鄉,都是沛縣人,他們相識很早,不僅是好兄弟還是連襟,樊噲的妻子呂嬃是呂后的胞妹。樊噲家境貧寒,以屠狗維生。

劉邦擔任泗水亭長之時,因釋放囚徒觸犯秦代律法,被迫隱居芒碭山。秦末農民起義大爆發以後,樊噲奉沛縣令之命請劉邦回來主持起義,劉邦被大家擁立為沛公,在沛縣起兵。

隨後,樊噲被劉邦任命為隨從副官,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樊噲英勇殺敵,總是衝鋒陷陣,在與秦國驍將章邯作戰之時,斬首23人,奮勇抵抗,後來因屢立戰功被封為賢成君。

劉邦奉楚懷王之命西征入關之時,樊噲斬殺秦朝都尉,俘虜秦軍近150人,降服秦軍幾千人。劉邦進入咸陽城以後,被豪華的宮殿迷花了眼,樊噲力勸劉邦不要貪戀秦宮的奢華,還軍霸上。

劉邦入關後,犯了一件錯事,派重兵把守函谷關,不讓項羽入關,項羽破關而入駐紮在鴻門。以劉邦的實力跟項羽硬碰硬,無疑是以卵擊石。第二天劉邦只好去鴻門向項羽賠禮道歉,項羽看見謙卑的劉邦,便原諒了他,設宴款待劉邦。

劉邦能夠糊弄項羽,卻騙不了項羽手下的謀士范增,范增一眼看出劉邦的野心,便命項莊以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張良立即將行刺之事告訴了樊噲,樊噲闖入項營對項羽說:“我們沛公自入關以來封鎖倉庫,還軍霸上,等待大王的到來,沛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大王竟然聽信小人之言,懷疑沛公,離間沛公與大王的兄弟之情。”項羽聽後越發的內疚,劉邦趁機偷偷的溜走,在樊噲、陳平、紀信等人的掩護下回到霸上。

劉邦還定三秦之時,樊噲英勇殺敵,重是衝鋒陷陣,斬殺、俘虜秦軍,樊噲是殺敵最多的將領,因還定三秦有功被劉邦升為將軍,賜樊鄉作為食邑。

劉邦在滎陽被項羽圍困之時,由於項羽後方不穩,而且韓信已經將齊國佔領,黥布也叛楚歸漢,對項羽的老巢彭城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無奈之下,項羽只好與劉邦議和,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協議達成後,項羽便揮師東歸。劉邦在張良等人的勸說下,撕毀合約追擊項羽,樊噲英雄殺敵,俘虜楚軍四千人,後來與韓信等人將項羽圍困在陳縣,項羽突圍逃往垓下,最終兵敗自刎。

劉邦稱帝以後打擊異姓諸侯王,樊噲被任命為主帥先後平定燕地、楚地、代地。後來陳稀在趙國鉅鹿起事反漢,樊噲率兵收復趙地27個縣,樊噲因功績顯著升任為左丞相,加封食邑一千五百戶。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因先前平息陳稀叛亂受了箭傷,在平息英布叛亂之後,舊傷復發,回到長安還沒有歇息一會兒,就聽聞燕王盧綰叛亂,於是命樊噲討伐盧綰。

樊噲一走,就有人給劉邦打小報告:樊噲早就與呂后狼狽為奸,他們都盼著你死呢,等您死後,樊噲會將戚夫人一族趕盡殺絕,再將趙王劉如意殺死。

劉邦聽後非常生氣,他本來就對呂后不滿,先前還一直想廢除呂后之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儲君。現在聽聞呂后與妹夫狼狽為奸,非常氣憤。劉邦便問計於陳平,在陳平的建議下,劉邦派周勃到前線取代樊噲,平息燕地,派陳平到樊噲營中斬殺樊噲。臨走前劉邦叮囑陳平,要趕快將樊噲的人頭提來見他。

就這麼一位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也受到劉邦的猜忌,樊噲可以說是劉邦的老部下了。陳平和周勃在去往燕地的途中,兩人開始商量,陳平說:樊噲是老革命了,跟隨陛下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又是呂后的妹夫,我們走後,呂后姐妹一定會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到時候我們吃不了兜著走。

經過一番商議以後,周勃和陳平打算將樊噲押回京城,由劉邦自己處置,陳平來到樊噲軍營前,樊噲見是文官陳平一個人,便放鬆了警惕,以為是來傳達皇帝的敕令,隨後,武將周勃突然竄出將樊噲拿下,押回長安。

在返回長安的途中,陳平聽聞劉邦駕崩,心理鬆了一口氣,幸好自己沒有殺樊噲,不然劉邦去死後,呂后主政,自己的小命可就不保了。與此同時,陳平也很擔心,萬一小人趁機給他穿小鞋,那豈不是也難逃一死。

陳平一回到長安,就跑到劉邦靈前啕嚎大哭:你讓我們處決功臣,我們可沒有那個膽子啊。這番話無非是說給呂后聽的,呂后姐妹看到樊噲安然無恙便安心了,呂后隨即恢復了樊噲的爵位。公元前189年,樊噲病逝,享年53歲。

小龍談歷史


樊噲原本是在沛縣賣狗肉的,劉邦早年也不過是十里亭長。劉邦斬白蛇起義,樊噲是第一個跟著他打天下的。可以說,樊噲和劉邦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可是為什麼,劉邦死前要下令殺了樊噲這位好朋友呢?

小人進讒言是關鍵

劉邦下令處死樊噲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有小人向劉邦進讒言。告訴劉邦,等他駕崩之後,樊噲就會殺了戚夫人和他的兒子劉如意。這件事《史書》中有記載: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劉邦晚年,最寵愛這位戚夫人。甚至想要把太子劉盈廢掉,讓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可見他對戚夫人有多喜歡。

劉邦信了小人的讒言,又想到樊噲是自己的妹夫。(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為妻)便自然而然,認為他們同流合汙,要對戚夫人不利。

事實上,劉邦想要保護戚夫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害怕動搖大漢江山。呂后干政,早就讓劉邦不滿。只是朝中重臣,大多與呂雉關係複雜,才一忍再忍。想到樊噲是是自己的妹夫,便想當然認為,他們是串通一氣的。

所以,劉邦想要殺了樊噲,其實主要是為了穩固大漢江山。

後面的故事是這樣的。陳平的確聽命,押解了樊噲回都城。只是還沒到城裡,劉邦就駕崩了。陳平是個聰明人,認為劉邦死後,大權自然在呂后之手。害怕真的殺了樊噲,呂后會對自己不利,因為這個,樊噲才保住了一命。


十點歷史君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一、因為樊噲功高震主,而且他後來還成為了呂后的妹夫。呂后的野心劉邦是知道的,劉邦擔心樊噲和呂后聯手對付他,所以他就想先下手為強,先消滅了樊噲。這樣做可以讓呂后少了一股勢力。

二、劉邦晚年的時候已經有點老糊塗了,所以聽信的小人的讒言,對樊噲下了誅殺令。

劉邦建立漢朝後,卑鄙的本性開始展露出來,他因為出生微寒,自卑心理驅使下,多疑而多慮。

劉邦是一個善於納諫、善於用人、功於心計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在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中戰勝強大的項羽,從而建立漢朝。

可是劉邦的疑心是很重的,為了確保自己打下的江山能讓子孫萬代傳承下去,他不惜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韓信、彭越等一個個功臣良將都成了他的刀下鬼。

到了劉邦晚年時,隨著朝中原封大王的一個個被誅殺,這個時候非劉氏宗族的異姓王已經是稀有動物了,只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臣了。

為除去呂后臂膀而殺

劉邦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其實應該說這是帝王的通病,畢竟高處不勝寒。

劉邦有一個厲害的皇后,呂后一心想自己當政。我覺得如果武則天在呂后之前給她做一個榜樣,呂后想奪權就不會這麼猶豫。

可惜,武則天是在呂后之後的人物,在呂后之前並沒有這樣成功的案例。所以呂后屬於有賊心沒有賊膽,或者說她的實力比不上她的野心。

而劉邦當然知道呂后的小心思,而且他也清楚的知道樊噲的實力。

樊噲跟呂后走的越近,劉邦就會越忌憚樊噲。所以劉邦最後也不管樊噲立過什麼大功,只覺得殺了他是最安全的方式。

聽信讒言而殺


樊噲帶兵出發燕王封地時,劉邦手下一個親衛,因為和樊噲有一點個人私怨而產生忌恨,於是這個侍衛就乘機進讒言,說呂后和樊噲因為“血緣”關係,他們“勾搭”在一起,準備等陛下您死了之後,謀權奪位,讓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

這時的劉邦已經有點老糊塗了。於是,他馬上把陳平和周勃兩大心腹叫來。讓他們兩個馬上去把樊噲的人頭提來見他。


江水趣談


 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深思。

樊噲(前242--前189年),沛人,出身微寒,早年以屠狗為業。是呂后的妹夫,深得劉邦、呂后的信任,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的軍事將領。

樊噲作為劉邦的連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為劉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劉邦忠心不二的功臣。

那為何劉邦在臨死之前,還要殺了樊噲呢?

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樊噲與呂后走的太近,關係太過密切,已經影響到劉氏江山的穩固。劉邦為了子孫後代著想,必須要剷除呂后的羽翼,樊噲在劫難逃。

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為了對抗項羽,不得已分封了許多異姓諸侯王,這對劉邦取得天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但在漢朝建立以後,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劉氏政權的穩固。樊噲在追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的過程中,東征西討,居功至偉。

但在異姓諸侯王清除的差不多的時候,劉邦又開始清理那些威脅劉氏政權的功臣啦。

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箭傷發作病倒了。此時,劉邦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就派遣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征討。

樊噲帶兵出征之後,就有人對漢高祖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等到皇帝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防範。” 

劉邦對於呂后干預朝政,早就不滿,感覺這個事情比較嚴重。於是,劉邦決定臨陣換將,採納陳平的計謀,用周勃換掉樊噲,而且讓陳平、周勃殺掉他,要求陳平儘快把樊噲的腦袋給取回來。

但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皇上的重臣,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萬一皇上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說皇上病重,呂后姐妹必然會在皇帝身邊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我們。”

 周勃一聽,也沒了主意,便問:“難道要把樊噲放了不成?”

陳平說:“放了肯定不行,咱們不如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回長安,讓皇上自己處理。”

但他們還沒有回來,劉邦就駕崩了,樊噲逃過這一劫。

劉邦死後,呂后專權,陳平懼怕呂后怪罪,就立馬趕回長安,跪在劉邦靈前,大哭道:“您讓我們就地處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他押解回來,想讓您自己處理,可您卻走了,這究竟咋辦呢?”

呂后姐妹一聽,樊噲還活著,都鬆了一口氣。隨後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其實,這事很簡單,不管你功勞多大,不管你關係多麼密切,只要你威脅到了帝王政權的穩固,就格殺勿論。不管是真還是假,哪怕是空穴來風,防患於無,一律不可避免。

伴君如伴虎,無人例外。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也有例外。手再大也遮不住天,即便是帝王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樊噲是幸運的,但劉邦最終也落在了陳平等人的股掌之中。

這不能僅僅歸於天意,許多事還是在於人謀。





初心不言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叛變,劉邦剛剛在平叛英布的過程中受創傷,沒有精力御駕親征。樊噲,劉邦的妹夫,是劉邦建國以後少有的可以信任的人之一,在手頭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派樊噲平叛。

然而,樊噲剛剛出兵,就有人在劉邦耳前說樊噲的壞話。於是,劉邦派周勃、陳平追趕樊噲,企圖以計謀殺了樊噲。

《史記》中是這樣記載劉邦殺樊噲的原因的。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樊噲於呂后勾結,打算在劉邦死後,發兵攻打滅了戚夫人母子。我們知道,呂后雖然是劉邦的原配、結髮夫妻,但劉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認識了戚夫人,並且對她恩愛有加,甚至多次想要廢除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可想而知,戚夫人先是搶走呂后最心愛的丈夫的心,又企圖與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的繼承權,呂后對戚夫人豈能不恨?

所以,這個時候有人讒言樊噲會對戚夫人不利,劉邦不經過思考就全信了。畢竟,劉邦必須為自己心愛的女人留一條後路。不過,樊噲的命真的是好,陳平是一個朝堂上迎風草,劉邦的生命快要走到人生盡頭,呂后在朝中權勢熏天,陳平不敢得罪呂后,並沒有殺死樊噲,而是將其押回都城。

也正是因為這樣,樊噲才逃過一劫,成功活了下來。


歷史百川


1.臨終前,劉邦已經知道呂后是有野心的人,殺掉她的妹夫——手握二十萬漢軍的樊噲,能削弱呂后的勢力。

公元前194年4月,62歲的漢高祖劉邦走向了人生的盡頭。他彌留之際留下最後的命令是:將樊噲立刻誅殺于軍中。樊噲是劉邦的沛縣老鄉,殺狗屠夫出身。劉邦起兵,他跟隨劉邦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屢建功勳,被封為了“舞陽侯”。後來,樊噲娶呂須(呂后親妹)為妻,成為劉邦的連襟。

劉邦建立漢王朝後,為穩固得之不易的江山社稷,鐵面無私,六親不認,大開殺戒。以致臧荼、韓信、彭越、陳豨、英布等等這些曾經的🈶功之臣,都死於非命。劉邦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還在前線與叛逃的燕王盧綰作戰。

積勞成疾的劉邦在晚年已經意識到以呂后為代表的呂氏家族,對大漢會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在嘗試擁立戚夫人所生的第三子劉如意為儲君的行動失敗後,劉邦終於感到世上🈶些事自己已無力迴天。只有盡力而為了。於是,為砍去呂后的左膀右臂,他生前要殺了連襟樊噲。

2.樊噲有叛亂的嫌疑,且劉邦要為戚夫人留下活路。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叛變後,由於劉邦在平叛英布的過程中受了傷,無法御駕親征。樊噲作為劉邦的妻妹夫,又是自己的老鄉,🈶豐富的作戰經驗,就派樊噲帶兵去平叛。

樊噲師出途中,就有人在劉邦面前說樊噲的壞話。猜疑心很重的劉邦立即派周勃、陳平去追趕樊噲,妄圖將樊噲誅殺于軍中。看看《史記》的記載,大家心知肚明: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意思是,樊噲與呂后要在劉邦駕崩後,發兵滅了戚夫人母子。劉邦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認識了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戚夫人,自始至終對她恩愛有加。後來多次想要廢除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對其用情至深可見一斑了。讒言說樊噲會對戚夫人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劉邦急火攻心之下全信了。劉邦要為心愛的女人留一條後路。所以,一定要殺了他。

3.樊噲的身份與個性決定了高祖要殺他。

呂后的能力 在滅韓信,殺彭越時已經彰顯出來了,劉邦洞若觀火。二十萬漢軍正在平定盧綰的叛亂,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正是樊噲。這不可怕,可怕的是樊噲是怕老婆的傢伙,而且聽信妻大姐的話。於是長袖善舞的劉邦“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樊噲。”。

劉邦殺樊噲的命令最終沒有得到執行,是一個歷史遺憾。如果當初漢軍的兵權歸了重厚少文的周勃,戚夫人不一定會成為人彘,呂后專政時也會有所顧慮,劉姓諸侯王也不一定一個個都死於非命,甚至劉恆能否上位都是個未知數。歷史的走向肯定會發生改變。自古帝王多無情,風口浪尖上,在鴻門宴中救過劉邦的樊噲也難逃此劫,儘管最終樊噲活了過來,但讀史記時,我仍心有餘悸。


希望星晨58298869


看過《楚漢傳奇》的人都知道,劉邦和樊噲的相識可謂是最早的,在劉邦還沒有發跡之前兩人就已經認識了。後來,樊噲又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成了劉邦的連襟。

按理說,兩個人的關係如此親密無間,劉邦對樊噲應該是信任有佳才對。可是在劉邦生命中的最後時刻,卻下令要將樊噲就地處決,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留給樊噲,這是為何?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劉邦疑心太重

劉邦在登基做皇帝之後,自己親口說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給前方運送糧草,保證供應不斷,我不如蕭何。統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傑,我能夠重用他們,這就是我之所以得到天下的原因。”

就是這麼三位被稱為“漢初三傑”的謀士,對劉邦奪取江山立下汗馬之勞的謀士,最終都是落得什麼結局?韓信因為懷疑有謀反的嫌疑被殺,記住是懷疑;蕭何在劉邦親征的時候,留守長安,為了打消劉邦的猜忌,也只能用請求賜良田、賜宅第的辦法;張良親眼目睹韓信、英布等功臣慘死的下場,最後只能雲遊天下。

立下汗馬功勞的漢初三傑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樊噲那?劉邦最後決定殺樊噲,一點也不奇怪,正是劉邦多疑的性格使然。

樊噲立場沒選好

在劉邦執政的後期,呂后的勢力越來越大。劉邦覺得太子劉盈的性格太懦弱,害怕自己百年以後,劉盈會受呂后的擺佈。於是,劉邦就想立和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可是,劉邦向大臣們表達了這個意思以後,發現絕大多數的大臣都持反對意見。劉邦心裡明白這是戚夫人母子勢力太弱,呂后勢力太大造成的。


所以,劉邦開始有意無意的加強戚夫人母子的力量,而刻意打壓呂后的勢力。所以,有人(可能是刻意安排的)狀告樊噲有意等劉邦駕崩之後,發兵消滅戚夫人母子。這還了得,劉邦哏都沒打,立馬命令陳平和周勃,去樊噲平叛的大軍之中,奪取樊噲的兵權,並將樊噲就地斬殺。

樊噲性格太直

秦末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的時候,起義軍領袖楚王曾立下規矩,誰先入關中,就推舉誰是天下之主。劉邦利用項羽和秦軍主力在河北決戰之際,趁虛而入攻佔咸陽。


劉邦進入秦朝的宮殿之後,心情就別提多高興了,天天是到處享樂,將楚王的約定當真了。手下的大臣都不敢進去勸阻,樊噲不管這個,直接闖入宮殿,將劉邦從宮中糾了出來。大臣們趁機勸諫,分析形勢,頭腦清醒過來的劉邦,這才做出將宮殿封存,然後移軍灞上的決定。

劉邦到了晚年,身體大不如前,經常生病。劉邦也知道大限將至,於是抓緊時間享樂。在養病期間不理朝政,除了身邊伺候的太監,大臣們想見劉邦是不可能的事。樊噲見此場景,沒有直接進去把劉邦糾出來,而是直接闖進劉邦的後宮,當面指責劉邦,難當皇上忘了前朝太監趙高作亂的事了嗎?劉邦聽後渾身打了一個激靈,這才去前朝面見大臣。


雖然樊噲所行的事,都是對劉邦有幫助的,但是忠言逆耳呀。劉邦高興的時候啥事沒有,不高興的時候就想起樊噲的以下犯上了。

總結

伴君如伴虎,時常在皇帝身邊晃悠,不知道哪一點就得罪皇帝了,隨便找個理由就能將樊噲處決了,而且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


歷史淘沙


劉邦臨死前下令要殺樊噲,究其原因是樊噲“大嘴巴”亂講話,劉邦聽到後有點擔心,於是下令斬殺樊噲。

樊噲說了些什麼話讓劉邦起了殺心呢?

咱們先了解一下樊噲這個人。他和劉邦是老鄉加好朋友,樊噲從小是個殺狗賣肉的。民間有句話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這裡的“屠狗輩”指的就是樊噲之類的人。

劉邦愛喝酒,二人經常在一起喝酒侃大山,慢慢成了莫逆之交。



(劉邦和樊噲)

話說劉邦沛縣起兵後,樊噲投身劉邦麾下。有時候殺人和殺狗有相似之處,樊噲在戰役中屢次立下奇功,官職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劉邦的得力干將。

尤其是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在危險時刻突然闖進酒場,用盾牌撞倒兩個衛兵,從腰間掏出刀割豬肘吃肉,項羽見樊噲一副英雄氣概,討好問道:“壯士能喝酒不?”

樊噲朗聲答道:“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於是接過項羽遞過來的酒一仰而盡。”

講真樊噲在氣勢上鎮住了項羽,樊噲痛斥項羽對朋友不夠意思,聽信讒言……

有道是“英雄惜英雄”,就在項羽陷入沉思時,劉邦假稱上廁所,把樊噲叫了出來,劉邦騎上馬,樊噲和幾個隨從保護他回到了漢軍大營。

說實話,鴻門宴上沒樊噲鬧這一出,劉邦能不能活著出來還是未知數。後來劉邦封其為“舞陽侯”,食邑1500戶。



(樊噲在鴻門宴上)

除了這些,樊噲和劉邦還有另一層關係。

樊噲的老婆呂嬃和劉邦的老婆呂雉是親姐妹,換言之樊噲和劉邦是連襟。

原來劉邦娶了呂雉後,呂雉當了皇后把小妹嫁給了樊噲,呂后這樣做是為了壯大呂家勢力。

眾所周知,劉邦在稱帝后寵幸“小三”戚夫人,戚夫人曾經想讓她和劉邦生的兒子劉如意做太子,劉邦經不住戚夫人吹枕頭風,萌生了“廢長立幼”的念頭。後來呂雉得到消息後,求計於謀士張良。

張良為呂后出了一計,讓呂后請出世外高人——“商山四皓”。這四位老頭是曠世奇才,劉邦曾重金邀請出山輔佐自己,但被四位老者婉言拒絕。

也不知道呂后用了什麼辦法,竟然把四位高人請來輔佐他的兒子、當時的太子劉盈,劉邦看到四位高人輔佐太子,認為劉盈翅膀硬了,不能輕易廢黜,於是打消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戚夫人和劉如意)

雖然戚夫人的陰謀沒有得逞,但是已經被呂氏家族恨之入骨,這裡面也包括樊噲。

就在劉邦病重期間,樊噲和朋友喝酒,可能喝得有點飄了,樊噲口無遮攔道:“高帝(指劉邦)一死,我把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砍了”。

在飯局上說的話,被樊噲的某個朋友密報給了劉邦,(到現在不知道是誰出賣了樊噲,可見飯局上也不能亂說話)。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劉邦聽到後深恨樊噲,心想我還沒死樊噲就說這樣的話。劉邦為了心愛的女人(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決定派人去前線斬殺樊噲。

劉邦傳旨讓謀士陳平和名將周勃來執行斬殺樊噲的任務。陳平和周勃領命前往。



(陳平)

走到半路上,陳平對周勃說:“現在皇上眼看要掛了,派咱倆去殺樊噲,假如皇上死了,呂后掌權能饒了咱倆啊!畢竟樊噲是呂后的妹夫。”

周勃說:“咱不執行皇上命令也不行”。

陳平道:“不如咱們把樊噲押解回宮,是殺是剮皇上看著辦吧。咱倆誰也不得罪。”周勃一聽連連稱妙。

陳平和周勃到了前線把樊噲押解回宮,等一行人快走到長安時,在路上聽說劉邦駕崩了,陳平大驚失色,急忙對周勃說:“你先慢慢押著樊噲走,我騎快馬進京,防止有人在呂后面前誣告咱倆。”

陳平馬不停蹄飛奔入宮,來到劉邦靈前跪下痛苦失聲,一邊哭一邊唸叨:“皇上你讓我和周勃去斬殺樊噲,我們把樊噲押回來聽憑你處置,誰知你咋就去了,嗚嗚嗚嗚……”



(呂后)

陳平說這些話其實是說給呂后聽的,意思是表功勞,呂后聽罷長舒了一口氣,心中十分感念陳平和周勃。後來樊噲、陳平和周勃官升一級,最後落得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秉燭讀春秋


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樊噲,早年曾以屠狗為業,劉邦的老鄉。他後來有三個身份:皇后呂雉的妹夫、鴻門宴上的救命恩人,西漢大將軍及左丞相。

一、劉邦有三大功臣集團,樊噲處於最核心的豐沛集團

我們知道,劉邦以一介亭長,能在秦末亂世中崛起並開創漢室江山,不僅與他本人的能力相關,也跟他身邊的三大功臣群體息息相關。這三大功臣群體分別是:以豐沛(碭)人為主的豐沛集團、中途加入劉邦隊伍的張良陳平等人,異姓諸侯王如韓信英布等。

這三個群體之間的關係,就像滾雪球一樣,豐沛集團最核心,其次是半路加入的,最外面則是諸侯王。

其中,豐沛集團是跟劉邦一起鬧革命,比如樊噲、夏侯嬰、蕭何等,張良陳平則是半路加入革命,至於韓信、彭越、英布等,則是因為利益走到一起的聯盟。

當劉邦還是一介平民的時候,蕭何即“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劉邦觸犯秦法,是夏侯嬰“坐高祖系歲餘,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主動為其開脫責任。

更關鍵的是,豐沛故人集團是劉邦起事的基本力量,當劉邦率領碭郡的部下兵臨沛縣城下時,其中一部分人與劉邦裡應外合,奪取了沛縣。

用今天的話來說,豐沛功臣集團是劉邦的基本盤,正是他們的凝聚力,無論成敗都始終跟隨,如蒯成侯周紲,沛人,最初以舍人從劉邦起事,“軍乍利乍不利,終無離上之心”,正是因為他們維持著隊伍的穩定,才使得劉邦散而復聚,屢敗而屢起。

豐沛功臣集團不僅赤膽忠心,而且打起仗來也不含糊,《史記》在樊噲傳中載其“先登”10次,“斬首”11次,因為戰功顯赫而“益爵”加官16次。此外,彭城慘敗後,劉邦士卒多逃散,夏侯嬰駕車載劉邦西走;曹參“圍取雍丘。王武反於外黃,程處反於燕,往擊盡破之”;灌嬰“從還,軍於雍丘”,擊敗叛將魏公申徒,與曹參會師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樊噲“還至滎陽,以將軍守廣武一歲”,與主力成抵角之勢,從而迅速將戰線穩定下來,為韓信的反擊和爭取英布等創造了條件。

劉邦作為反秦主力的地位確定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能人加入,其中包括平民出身的陳平、酈食其酈商兄弟、韓貴族後裔張良、秦故御史張蒼等,這部分人由於其突出的才能和戰功獲得了劉邦的認同和信任,並對其委以重任,言聽計從。

和這兩個群體不一樣的是異姓諸侯王集團,劉邦在楚漢戰爭期間,一共分封了7個異性諸侯王。他們是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齊王韓信(後為楚王)、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不過,劉邦分封他們並不是出於本心,而是在漢弱楚強的形勢下,為壯大自己力量,孤立項羽,廣泛交結同盟的結果。

二、劉邦殺功臣?錯,他打擊的重點是異姓諸侯王集團

在楚漢戰爭中,諸侯王們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然而,諸侯王在戰爭中形成了強大的實力,使得劉邦對他們忌憚不已。隨著戰爭的進展,劉邦與他們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公元前203年,楚軍圍困滎陽,事態危急時,韓信竟乘機請封齊王;次年,劉邦與韓信、彭越約定會擊項羽,韓、彭卻爽約,差點導致劉邦功敗垂成,最後不得不擴大三人封地。

雖然正處於亡楚的關鍵時刻,劉邦不 能發作,“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但在這以後,劉邦就暗下決心準備剷除異姓王了。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就開始逐一收拾異姓諸侯王集團,最早是燕王臧荼,包括自己的女婿趙王張敖和有手足之情的故友燕王盧綰。

要麼帶軍隊出擊,要麼施以刑罰,僅僅用幾年時間就消滅了勢力強大的諸侯王集團。

相比之下,豐沛功臣集團日子卻過得很滋潤。

開國之初,“所封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初置18侯中,豐沛碭地區的人員佔了11個,而餘下的幾乎全部與這三角地帶鄰近。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侯年表》中載147侯,籍貫在豐沛碭三地的51人,佔了1/3強,朝中重臣更是如此。

樊噲屬於最早一批跟隨劉邦的豐沛故人,曾經在戰場立下無數戰功,又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性命,且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和劉邦算是連襟。

簡直是功臣中的功臣,核心中的核心。

這樣的人,為什麼也會被劉邦列入死亡名單呢?

三、功勞比天還大,關係比誰都親——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

身兼功臣和親戚身份的樊噲,居然也被劉邦列為誅殺對象,這件事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t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劉邦聽人打報告說,樊噲要在他死後誅殺所寵愛的戚氏和打算立為太子的趙王如意。他立刻決定派陳平和周勃去就地斬首樊噲——如果不是劉邦已經油盡燈枯,或者陳平堅決執行聖旨——樊噲早已經成為刀下亡魂。

那麼劉邦為何要殺樊噲呢?

前面說過,劉邦能做皇帝,有三大功臣集團基礎,在誅殺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之後,朝廷之中只剩下豐沛功臣集團和張良陳平等謀士為主的功臣集團。

劉邦晚年寵幸戚氏以後,想廢黜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戚氏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這件事上,劉邦本人的意願非常強烈,《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

但是,從朝廷角度來看,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朝臣們,都持反對意見。劉邦最後沒辦法,只能裝病不見大臣。

尤其是在大敗英布之後,劉邦病得越厲害,越感到來日無多,就越想換太子,無論重臣怎麼勸諫都不聽,就有了商山四皓的出場,而劉邦在看到這四個老頭之後,與戚夫人說道:

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但是,經驗豐富的劉邦在被迫放棄更換太子的念頭時,看到了一個更加可怕的徵兆:呂后家族實力無人能比。

一方面,更換太子一事上,他是絕對少數,幾乎所有有分量的大臣都支持呂后。

一方面,如果是太子劉盈繼位的話,必然會更加強化呂后家族的實力並危及劉氏江山。

可是這個時候,劉邦已經是風燭殘年,無論如何也沒法採取措施壓制呂后一黨,但他仍然是大權在握的皇帝,所以他聽到有人報告樊噲打算興兵作亂的消息後,並沒有去判斷是否真實。

而是直接下令將樊噲予以就地誅殺,完全不顧及此前的功勞,完全不顧及呂后的考慮。

此時的呂后,也不敢幹預,只能在悲傷中等待樊噲的命運落幕。

而陳平周勃一旦沾上樊噲的鮮血,以後再想投靠呂后也絕無可能。

可是,劉邦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要死了。

他死後,就沒人聽他的了。

PS:

陳平周勃一起耍了小聰明,保下了樊噲的性命,討好了呂后,為自己在劉邦身後贏得一個不敗之地。

但人生真的那麼簡單嗎?

孝惠六年,樊噲卒,子伉代侯。伉代侯九歲,高後崩。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因誅伉。

呂后死了後,周勃等人發動政變,誅滅諸呂,其中就包括樊噲的妻子和兒子。

樊噲不死,大概也是一樣的下場吧。


小奔說史


樊噲一個屠狗匠,不僅和劉邦是同鄉好友還是連襟,在劉邦打江山時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劉邦最勇猛的戰將,他忠勇神武,足智多謀。



在著名的鴻門宴中樊噲呲牙瞪眼怒斥項羽,救了劉邦的小命。若不是樊噲劉邦早就見了閻王,哪能當上漢朝的開國皇帝呢?樊噲對劉邦可謂忠心耿耿,可是就在劉邦在即將告別人生之際卻突然命陳平趕緊除掉樊噲,速速將樊噲的人頭提來讓他過目。劉邦為什麼要對樊噲下狠手呢?


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他被人告發和呂雉勾結要篡權。

呂雉是個嗜權如命的女人,嫁給她的屌絲大叔劉邦之後,沒有得到劉邦的任何關愛,還多次險些丟命,每次劉邦都棄她不顧。面對如此遭遇,呂雉堅定地認為只有靠自己掌權才能性命無憂。她開始干預朝政擴大自己的權力,樊噲作為她的親妹夫當然助力不少。劉邦寵愛的戚夫人要和呂雉奪權,哭著請求劉邦廢掉劉盈讓自己兒子劉如意當太子,正在劉邦要聽從之時,樊噲為了保住外甥劉盈的太子位和呂雉密謀,合力攔阻劉邦的這一決定,樊噲被人列入呂雉一黨。當呂雉把手伸的越來越長時,引起劉邦的不滿和對她的防備。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創傷發炎病倒了,恰恰這時燕王盧綰也發動叛變,劉邦就派猛將樊噲去處理叛軍。劉邦身邊的人就對劉邦告密:

“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劉邦還聽說自己一旦死後,所寵愛的女人和兒子要被呂雉弄死,他當然不允許。這就有了“臨陣換將”計劃,他讓陳平帶著周勃替換樊噲。很快樊噲被拿下,但是陳平想到劉邦將不久於人世,天下大權終歸被呂雉團把持,殺了樊噲自己會吃不了兜著走,於是他就多了個心眼,把樊噲押入囚車,讓劉邦自己做決定。沒想到在半路上就接到劉邦病故的消息,樊噲也真是命大,躲過了一劫。他很快被呂雉姐妹放了,樊噲恢復了爵位和封邑。

另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得到天下後猜忌功高震主者,剷除功臣是他的必經之路。

樊噲的身份不但是功臣還是呂氏一黨的重要人物,劉邦怎能放過他?只是劉邦死的太快,沒能殺成樊噲。但呂雉死後,呂氏家族被株連,陳平周勃等人將樊噲的妻兒全部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