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當年教學輔導材料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何育才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歡送何老師留影


從微信傳來何育才老師和同學們的合影。“何老師還是當年的模樣,比他的學生還年輕!”何老師是我們河北涿鹿礬山中學老一排的班主任。

千古文明開涿鹿,說的就是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那是我的故鄉,是一個讓我引以為豪的地方。曾一次次夢迴故鄉,定格著一處處家鄉的美景。在一次次的回憶中,更多的是憶起礬山中學那寬寬的林蔭大道,大道兩旁座落著整齊的教室、辦公室、宿舍,還有眾多的老師,他們有的來自北京,有的來自天津,有的來自張家口,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是大學生,有的畢業於名牌大學!然而,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確是最為年輕的留校的何育才老師!

五十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

196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學工、學農、學軍,挖地道,鑿石雷,燒磚,焦家梁種地、收秋,觀音殿割條子,山口割條子,糧庫曬糧,東山刨藥材,割麻黃,編簍蓋兒,…… 有著太多的記憶,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當時老一排有40多個學生,小的13歲,大的17歲,而何老師也只有18歲。何老師是老師,也是大哥哥,心理距離小,和何教師在一起,不拘束,沒有壓力,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過去,美好的過去,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一幕幕……

何老師的大汽車

何老師的大汽車。50年前的1969年,何老師怎麼會有大汽車呢?不是寫錯了,而是多次回憶那輛為我們帶來快樂的大汽車,並想起為我們攔汽車的何老師,已經習慣地給這輛汽車加了個定語,即何老師的大汽車。那時我們個子小,覺得汽車特別特別大,大的像一個世界,一個屬於我們老一排師生歡樂的天地!

1969年秋,何老師帶領老一排同學步行到十幾裡以外的山口割條子。一根根地割,一次次地背條子下山,往返于山上山下。一整天,只靠一兩個玉米麵饃饃充飢。下午,同學們相互傳達著何老師收工的命令,從各處下山,集中到公路邊。一垛垛綠油油的條子,是礬山中學初中老一排師生一天的勞動成果。

一說到回家,同學們一個個有了精神。男生們向山口跑去,出了山口,走出大山的陰影,當看到夕陽,男生生龍活虎般疾走,顯現出了少年的活力,男女生很快拉開了距離,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走在最後的何老師生怕一個學生落下,不停地給走在最後的女生加油鼓勁。

“嘀……”

從同學們的身後傳來汽車的鳴笛聲。何教師和同學們都轉身向後看去,一輛大汽車正朝這邊開來,同學們自然地向路邊躲閃。只見何教師毫不猶豫地抬起右手向司機揮動著,

“解放軍同志,停一下!”

汽車緩緩地停了下來。

“你們是礬山中學的吧?”

司機探出了頭。

“你們是回汽車連?”何老師問。

“嗯,是回汽車連。上個星期你們學校去我們連慰問演出,你講話時,我就在前排坐著。上車吧!”司機高興地招呼大家上車。

何老師道過謝以後,一個箭步踏上車板,輕身一躍,跨過了欄杆,上了汽車,一次次伸出手把同學們拉了上去。“抓緊馬槽,注意安全!”還不時地囑咐著大家。

飢餓、疲倦、勞累!連能坐上一個毛驢拉的小車都是一種奢望,這時能坐在大汽車上,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高興,太高興了!激動,太激動了!幸福,太幸福了!

汽車一次次停下,一夥夥女同學相繼上了車,當停在男同學身邊時,女同學們一張張驚喜的笑臉。

“快,上車!”“從這邊上,慢點!”“慢點,抓穩。”

一雙雙手伸向車下,女同學不再像平時那麼靦腆扭捏,主動拉男同學上車,還讓出空隙讓男同學擠進空隙抓緊馬槽。心理的距離在縮短,啊,我們是同學,有同學真好!

啊,礬山川,那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公路兩旁綠油油的莊稼,映襯出一張張被微風吹拂得紅通通的笑臉。

十幾分鍾便到了礬山。師生們下了車,那種興奮、激動、發自內心的喜悅,無法掩飾,說笑著,久久不願離去。

人生難得有幾回這樣的快樂!一個集體更難得有這樣的歡樂!同學們是因為能坐上大汽車而快樂,何老師是因為看著他的學生快樂而快樂!

何老師教珠算

說起算盤,它的普及應用象徵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的程度。從這方面說,礬山鎮是一個讓我們引以為榮的地方,她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是主要的交通要道、軍事要地,更是礬山川的經濟中心。50年前的礬山公社,遍佈著大大小小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門市部、供銷社、服務處、信用社、衛生院、獸醫站、變電站、生產小隊、生產大隊等。算盤無疑成為每個單位進行經濟結算及經濟核算的唯一工具。如果你只是識字,不會打算盤,就稱不上有文化。會打算盤是一種基本技能,為此,學校開設了珠算課。何老師是全校的珠算老師。

何老師教珠算誨人不倦,要求我們勤學苦練。

講課用的是一架很大的毛杆算盤,老師一邊講一邊撥動著不太聽話的算盤珠。為了讓同學們儘快掌握打算盤的技能,何老師還一次次輪迴輔導,反覆演示。一會兒在前邊演示;一會兒在後邊輔導;一會兒在左邊觀察;一會兒在右邊指點。輔導演示時還儘量小聲說話,生怕影響周圍學生練習。

當時我坐在靠門的最後一排,何老師輕輕來到我的身邊,輔導我打算盤:打錯時,他微微地搖搖頭;打對時,他微笑著點點頭;在不知所措時,就給予指點,還給熟練的示範。

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終掌握了要領。 九九歸一,見幾加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會兒就變為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但已經進了一位。再加,又變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又進了一位。好有趣!

一年以後,我去獸醫站工作,在藥房算賬抓藥。正是得益於何老師對我特殊的要求和訓練,我很快就獨當一面。受到了朱萬存站長、方天文副站長、謝春明師傅的表揚。當方天文副站長知道是他同村的何育才老師教得珠算課,直誇何老師:“行,那小夥子,腦筋好!”

飲水思源,一次次想起何老師提著一架毛毛算盤走進教室,掛起,演講,更憶起何老師一視同仁地、一次次地為同學們耐心輔導。什麼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我們的何老師自己先於刻苦學習、勤於練習,才有那嫻熟的演示,更體現了何老師的愛崗敬業精神。

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

何老師賣麻黃

在眾多的勤工儉學活動中,賣麻黃記憶最深。麻黃,是一味常用中藥。礬山川天然生長著麻黃。每年白露以後,學校組織各排割麻黃,這是一項主要的勤工儉學活動。

69年秋的一天,在小禮堂東的路邊,堆集著一垛垛麻黃,這天,公社收購組突然不收麻黃了。什麼是一籌莫展,什麼叫束手無策?連平時足智多謀的龔學孔校長,也為難起來。面對意想不到的情況,龔校長的目光從一個個老師身上掃過,最後停在何老師那裡。

“何老師,說說你瞭解的情況。”

“情況是這樣的,果園村還在收,已經有好多人去果園賣了,估計下午就能收夠。官廳離我們遠,那裡的人比較富,割麻黃的人少,收購的缺口大,我想去官廳看看。”

“好吧,那你帶兩名同學,現在就去官廳聯繫。我們等你的電話。”

“龔老師,如果官廳不行,我們就去桑園,保證完成任務!”

何老師帶了兩名學生騎著自行車去了官廳。官廳是懷來縣的一個公社,官廳水庫是全國著名的水庫,直接為北京供水。官廳地處鐵路幹線,收購價稍高一點。

何老師出發了,我們為何老師捏著一把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大概有四十多分鐘後,電話鈴突然響起 ……

龔校長站在路邊,高興地下著命令:“裝車!”

同學們在相互傳遞著官廳那邊的消息,似乎都有點驚訝:“啊,一斤多賣一分錢,那這麼多麻黃,該多賣多少錢!”

同學們佩服地說:“何老師真行!”“還是何老師有辦法!”“我們的何老師真能幹!”

後來,何老師上大學、參軍,一步步走向縣級領導崗位。這使我不由地思索著人生:一個勤學苦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一個以周圍人的快樂而快樂的人,一個人的價值對更多的人有價值的人,一個在關鍵時刻敢於承擔的人,成功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正如何老師所欣賞的一句話:每一次努力不會都成功,但每一次成功都需要努力!

何老師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閃爍著品質的光輝;一次次的擔當,展現著他的才華: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

李紀成

筆名:思凡

網名:竹鹿思凡

2019年元月16日于山西陽泉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何老師實習留影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戰友留影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政府機關團幹部留影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政府機關團幹部


我們的何老師:桑乾河畔回憶

八十年代政府機關團幹部留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