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大問題”有哪些?——本質論和理想主義

形而上學“大問題”有哪些?——本質論和理想主義

本質論

實在是怎麼構成的?哪些具體屬性使事物成為它們現在的樣子?或者按照哲學家們的習慣問法,哪些具體屬性沒有讓事物成為它們現在沒有成為的樣子?

亞里士多德劃清了本質屬性和偶然屬性的界限。他認為如果事物缺少某些屬性就無法成為它自己,那這些屬性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而那些決定事物形貌而非本質的屬性則是偶然屬性。舉個例子,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性是人類的本質屬性,既然蘇格拉底是人類,那麼理性對他成為蘇格拉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理性,蘇格拉底就無法成為蘇格拉底。他甚至都不能算是人類,又如何能算是蘇格拉底呢?另一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蘇格拉底長著扁鼻子僅僅出於偶然,扁鼻子是蘇格拉底形貌的一部分,對他成為他自己並沒有本質影響。換句話說,沒有理性的蘇格拉底將不再是蘇格拉底,但如果給他整個形,他依舊是蘇格拉底,只不過隆了鼻而已。這讓我們想起一則笑話。

湯普森70歲那年決定徹底改變生活方式來益壽延年。他不僅嚴格控制進食,還出門慢跑、游泳、曬日光浴。短短3個月裡,他就減掉了28斤,腰圍少了4寸半,胸圍增加了4寸。湯普森現在擁有了健美的身材和古銅色的皮膚,除此之外,他還決定去剪個帥氣的新發型。剪完頭髮,他剛的邁出理髮店的大門,就被一輛公交車給撞了。

倒在地上的湯普森於垂死之際大聲喊道:“上帝啊,你怎麼能這樣對我?”

空中傳來一個聲音,回答道:“湯普森啊,老實說,我剛才沒認出是你。”

可憐的湯普森似乎改變了他身上的某種偶然屬性,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承認湯美森從本質上說還是他自己。湯普森本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實際上,這兩個條件對於該笑話的成立都很重要。諷刺之處在於,整個笑話裡唯一沒能認出湯普森的,恰恰是我們認為全知全能的上帝。

還有不少風格類似的笑話也闡明瞭本質屬性和偶然屬性之間的不同。

埃布:索爾,我給你猜個謎語吧。有一種東西綠油油的,掛在牆上,還能啾啾叫,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索爾:我猜不出來。

埃布:是鯡魚。

索爾:可鯡魚不是綠色的啊。

埃布:那你就把它塗成綠色呀。

索爾:鯡魚也不掛在牆上啊。

埃布:用釘子釘到牆上就行了呀。

索爾:但鯡魚不會啾啾叫啊!

埃布:所以呢?不叫就不叫唄。

下面這個版本也許不會在卡洛琳喜劇俱樂部裡逗得大家鬨堂大笑,但說不定能讓你在美國哲學協會的年會上博得好評。

埃布:有一物體,具有綠色、懸掛能力、鳴叫能力三種性質,請問這個物體是什麼?

索爾:我想不出有什麼東西能符合這個條件。

埃布:是鯡魚。

索爾:鯡魚不是綠色的。

埃布:小索啊,我說的並不是本質屬性。鯡魚有可能在偶然情況下是綠色的,對不對?試試給它上色,你就知道了。

索爾:但鯡魚也不能掛在牆上。

埃布:如果你在偶然情況下把它釘在牆上了呢?

索爾:誰會把鯡魚釘在牆上啊?

埃布:

相信我。一切皆有可能。這就是哲學。

索爾:好吧。但即使在偶然情況下,鯡魚也不會叫的。

埃布:有本事你告我呀。

索爾和埃布轉身面向觀眾席上一言不發的美國哲學協會會員。

索爾:怎麼,一言不發是你們斯多亞派的傳統嗎?嘿,我說,尼采當年戲弄梵蒂岡教廷的時候,可博得了不少笑聲呢。

正如這則笑話所闡述的,有時物體的某些屬性乍看之下是偶然屬性,但最終你會發現,這些屬性只有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是偶然屬性。

“為什麼象又大又灰,皮還是皺的?

“如果象又小又白、又光又圓,不就成了一片阿司匹林了嗎?

我們可以畫一頭體形較小的象,然後稱之為“小象”。我們甚至可以畫一頭帶點棕灰色的象,然後稱之為“棕灰象”。以此類推,一頭表皮沒有褶皺的象可以叫“平滑象”。換句話說,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龐大、灰色、褶皺都不是判定一頭象的本質屬性。恰恰相反,這些概念從一般意義上、偶然地對象這一物體進行了描述。雖然根據該笑話,這些描述僅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像阿司匹林一樣小而圓的白色物體不可能是象,因此面對這樣的事物,沒有人會問:“鮑勃,你吃的是一片阿司匹林還是一頭與眾不同的象?”

關鍵在於龐大、灰色、褶皺等詞語不足以精確描述象的本質屬性。除了其他屬性之外,只有某一範圍內的大小、某一範圍內的顏色才能決定某物是否是象。從另一方面來說,有褶皺的也可能是一條鯡魚,說不定這條鯡魚還會啾啾叫呢。

理想主義

現在來說點完全不一樣的事。某一形而上學學派在完全不依靠我們幫助的情況下,批量產出了各種諷刺笑話。唯一的問題是,這些笑話全都詞不達意。

17世紀的理性主義哲學家戈特弗裡德.W.萊布尼茨曾說過一句名言:“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這句話讓他成了眾矢之的,遭到眾人的無情嘲笑。18世紀,伏爾泰那本趣味十足的小說《老實人》首先開了頭。該書的主角是一位生性善良的年輕人(甘迪德)和他的哲學導師邦葛羅斯博士(伏爾泰對萊布尼茨的再現)。年輕的甘迪德在旅途中目睹了鞭刑、冤死、瘟疫,以及一場以1755年裡斯本地震為原型的將城市夷為平地的大地震。然而,什麼都無法動搖邦葛羅斯博士的信念——“在這個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當甘迪德想去援救溺水的荷蘭再洗禮派教徒雅克時,邦葛羅斯制止了他,並試圖向他證明裡斯本灣是“特意為了讓再洗禮派教徒溺水而形成的。”

兩個世紀之後的1956年。倫納德.伯恩斯坦的音樂劇《老實人》進一步嘲笑了萊布尼茨。邦葛羅斯和全體演員共同演唱了劇中最知名的歌曲《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這首歌由理查德.威爾伯填詞,意在歌頌戰爭,因戰爭的本質是祝福,讓我們以受害者的身份團結在一起。

泰瑞.桑恩和梅森.霍芬伯格也自己改編了一個下流版的《坎蒂》來湊趣。故事主角是一位天真懵懂的女孩,儘管遇見的每個男人都想佔她的便宜,但她仍然保持著單純和樂觀。這個故事在1964年被改編成了電影,由全明星陣容出演,哲學家林戈.斯塔爾也參與其中。

這些逸事固然有趣,不幸的是,他們全部曲解了萊布尼茨的論點。萊布尼茨是一位理性主義者,這個詞作為哲學術語是指那些認為理性在獲取知識方面優於其他方式的人(與之相反,經驗主義者認為感覺是獲取知識的首要途徑)。他通過以下幾點推理出了“我們所生活的案例文件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這一結論:

·如果上帝沒有選擇創造一個世界,那麼宇宙中將不存在任何世界。

·根據“充足理由原則”,如果選項數量超過一個,那麼關於為何選擇該選項而非其他選項的問題必然存在一種解釋。

·因為上帝選擇創造某一特定的世界,所以合理的解釋必然存在於上帝自身的屬性中,因為那時除了上帝什麼都沒有。

·因為上帝既無所不能又在道德上完美無缺,所以他創造的必然是一個可能存在的最好世界。其實仔細想想,在這種情況下這也是唯一可能存在的世界。作為無所不能又在道德上完美無缺的上帝,他不可能會創造一個不完美的世界。

伏爾泰、伯恩斯坦、桑恩、霍芬伯格等人所嘲諷的對象都是自己對萊布尼茨那句話的理解:“一切都挺好的。”但萊布尼茨並沒有否認世間存在的惡。他只是覺得對上帝來說,用其他任何方式創造的世界都會帶來更多的惡。

樂觀主義者認為這個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悲觀主義者害怕事實正是如此。

這則笑話暗示樂觀主義者同意萊布尼茨的觀點,而悲觀主義者則難以苟同。從萊布尼茨這位理性主義者的角度來看,世界的樣子無非就是它應有的樣子。這則笑話闡明瞭一個明顯的事實,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僅僅是兩種個人態度,與萊布尼茨對這個世界中立理性的描述毫無關係。

樂觀主義者說:“杯子裡還有半杯水。”

悲觀主義者說:“杯子裡只有半杯水。”

理性主義者說:“懷子裡有全部容量一半的水。”

如此看來就一清二楚了。

選自《柏拉圖和鴨嘴獸一起去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