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臧霸篇(下)

三國良將系列之臧霸(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臧霸重大事件之八——兩破韓當

建安十二年(207),青州黃巾軍再起波瀾。以徐和、司馬俱為首的黃巾軍在濟南、樂安、齊等青州各地肆虐,攻城掠地,殺害當地官員。

臧霸跟隨夏侯淵帶領青、徐本地軍隊展開反擊,很快將這股叛軍剿滅,並斬殺賊首徐和。黃巾軍始於184年張角舉事,20多年來以黃巾為名號的叛亂產生過多次尤以青州為甚。公孫瓚、陶謙、曹操先後與青州黃巾交手,但青州黃巾總能死灰復燃,直到赤壁之戰的前一年才被夏侯淵與臧霸徹底剷除。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臧霸篇(下)

由於平叛有功,臧霸被任命為徐州刺史。

與許多曹魏大將一樣,臧霸也對名士敬重有加。當時擔任下邳縣令的沛國人武周便是一位大名士,臧霸非常仰慕,身為徐州刺史的他經常親自到武周家中拜訪。

然而有一天,臧霸的從事總詷有不法行為,被武周抓獲,並沒有因為臧霸的身份而網開一面,仍然按照規定收監審問。臧霸得知此事,並未責怪武周,相反對其更加敬重,對待武周的態度比之前還要好。

從這件事能夠看出臧霸確實有大將風範,能夠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割據琅琊,投身曹營後又被委以重任,臧霸的為人處世有其高明之處。

建安十四年(209),受曹操赤壁之戰慘敗影響,已經落草為寇的原袁術部將陳蘭、梅成等人在廬江地區發動叛亂。陳蘭、梅成等人以孫權為外援,攻陷灊縣等六縣。

曹操派張遼征討陳蘭,于禁、臧霸進攻梅成。梅成假意向于禁投降,然後突然帶著部隊逃往灊縣天柱山,與陳蘭合兵一處。由於山勢陡峭兵力施展不開,曹操改以張遼正面進攻,于禁負責督辦糧草。至於臧霸,則被調往皖城,迎戰孫權派來支援陳蘭的韓當。

這是臧霸與東吳軍隊的初次交手,戰果斐然。

《三國志·臧霸傳》載:當遣兵逆霸,霸與戰於逢龍,當復遣兵邀霸於夾石,與戰破之,還屯舒。

根據這段記載,臧霸與韓當先後在逢龍、夾石兩地正面交鋒,臧霸完勝。

《三國志·臧霸傳》又載:權遣數萬人乘舩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在舒,遁還。

韓當被臧霸擊退,孫權的主力才殺到,打算分兵再次救援陳蘭。然而臧霸早有準備,率軍嚴密防守。孫權聽說守備舒口的是臧霸,害怕再次戰敗,於是放棄陳蘭轉而準備撤軍。臧霸連勝兩陣士氣正高,看見孫權有撤退跡象,趁夜色掩護迅速出擊,追出上百里,在江邊分兵前後夾擊大破東吳軍。不及上船的東吳士卒只能跳進江中,很多人被淹死。

由於臧霸成功阻擊孫權,使張遼能夠專心對付據守天柱山的陳蘭、梅成,最終成功斬殺二人,平定叛亂。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臧霸篇(下)

陳蘭

臧霸重大事件之九——濡須之戰

建安二十二年(217)正月,曹操南征孫權,與張遼共同擔任先鋒,兩人迅速攻佔居巢。

張遼與臧霸繼續行軍至濡須口前,遭遇連日大雨,江水上漲,東吳戰船得以向北推進,不擅水戰的曹魏將士心生不安。結合當時的形勢,張遼提出撤軍的想法。臧霸立刻制止,說道:“以曹公的英明,斷不會對這場大雨無動於衷,忽視我們的處境。我們暫且不要輕舉妄動,還是應該等待曹公的命令。”

果不其然,第二天張遼就收到了曹操撤軍的命令。張遼撤軍後,把臧霸的話告訴了曹操。曹操非常高興,拜臧霸為揚威將軍,假節。

這裡說明一下,張遼是主將並且假節,是有權力臨陣決斷撤軍事宜的。不過畢竟違反或變更主公軍令是有風險的,臧霸選擇相信曹操的決策力,顯然是更好的選擇。面臨危機仍然信任主公,能夠看出臧霸對曹操發自真心的忠誠與非凡的勇氣。

曹操被迫撤軍,孫權那邊也不好過。由於撤軍及時張遼與臧霸平安無恙,然而東吳的董襲則因為不肯撤軍,五樓船傾覆在濡須口壯烈犧牲。

二月份後大雨終於停歇,兩軍得以繼續戰鬥。張遼、臧霸等曹軍將領猛攻濡須口,呂蒙、蔣欽、周泰為首的東吳將領則率軍死守,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

在這次戰役中,曹操軍陣亡了一位大將,他就是當年泰山諸將中地位僅次於臧霸的孫觀。泰山諸將中,臧霸任徐州刺史,孫觀則官至青州刺史。孫觀在戰鬥中身先士卒非常勇猛,不幸左腳中流矢而重傷。曹操得知後親自慰勞他,說道:“孫將軍身負重傷仍然奮勇殺敵,膽氣著實過人,但也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才能繼續為國效力啊!”

曹操當即拜孫觀為振威將軍,假節,封呂都亭侯。可惜,受古代醫療條件限制,腳傷這種本算不上致命的傷勢,最終還是因為感染而奪走了孫觀的性命。不知同為泰山軍出身的臧霸得知這個噩耗,心中作何感想。

之後曹孫兩軍互有勝負,形勢僵持不下,但實力更弱的孫權還是先支撐不住了。三月份,孫權派使者請降,曹操順勢接受並撤軍。名義上曹操獲勝,但實際戰果也非常有限。

非要說曹操勝利的果實,倒也不是沒有。攻佔的居巢被牢牢掌控,並由夏侯惇、曹仁同時鎮守,臧霸也留在前線以防東吳反撲。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臧霸篇(下)

臧霸重大事件之十——兵權被奪疑雲

建安二十四年(219),據裴松之注引《魏略》載“霸遣別軍在洛”。這是有記載的臧霸唯一一次離開東部地區的用兵記錄。筆者之前的文章介紹過,臧霸出身泰山諸將,在青徐二州根深蒂固,是典型的曹魏內部地方實力派人物。臧霸在曹魏對外用兵時基本都是由青州向北或由徐州向南,因為這與臧霸的勢力範圍接壤。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曹操不會調臧霸前往其他地區,因為這有造成內部信任危機的可能,搞不好會像關中馬超、韓遂的叛亂那樣。

《魏略》記錄的這幾個字並不簡單,意味著曹操在洛陽方向遇到緊急情況,不得已才使臧霸出現在本不應該出現的位置。219年在洛陽南方,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關羽北伐。關羽包圍襄樊、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兵鋒直指宛、洛。所以,此時曹操調遣臧霸率軍支援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可惜關羽沒有攻到洛陽,在樊城外圍便被徐晃擊敗,隨即又遭東吳偷襲荊州,迅速敗亡。所以臧霸從未與蜀漢集團交過手,始終專注於東線戰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駕崩。在《三國志》之外的史料記載了一件可疑之事。

《魏略》載: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

這段話講的是曹操剛去世時,青州、徐州將士大都覺得天下會再度大亂,於是很多人胡亂鳴號敲鼓一番,紛紛擅自離隊回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青、徐二州曾長期反曹,青州有多次黃巾叛亂,徐州則遭到過大規模屠城,所以這兩個地方長期由臧霸為首的泰山諸將代理,曹操的實際控制力並不如兗州、冀州等核心區域。加上青、徐二州的軍隊在曹魏內部長期處於“二等人”地位,每次作戰幾乎都是側翼協助,所以他們對曹魏的認同度相對較低。

曹操一旦去世,青徐軍隊並不看好曹丕的能力,覺得天下又將變回群雄並起的局面,於是紛紛作鳥獸散。

其他人走倒也無所謂,法不責眾嘛。但是臧霸作為首要責任人,必然要承擔責任。曹丕也很有城府,沒有立即懲罰臧霸,封賞群臣時照常提拔臧霸為鎮東將軍,封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等到年底站穩腳跟的曹丕稱帝后,還加封臧霸開陽侯,但改由曹氏宗族大將曹休都督青徐二州,成為臧霸的頂頭上司,等於給臧霸來了個明升暗降。

曹丕的做法從其自身角度當然無可厚非,青徐二州軍隊居然對自己毫無畏懼,對待曹操和曹丕的態度差之千里,曹丕必定要想辦法強化控制。既然臧霸達不到這個目的,那就派人過去。

如果說早年間的臧霸在曹操、呂布、劉備等大牛人之間閃轉騰挪聰明異常,年事漸高的臧霸頭腦卻糊塗了起來。他這時犯了不該犯的重大錯誤,對空降來的頂頭上司曹休說了不該說的胡。

臧霸也許仗著二十多年對曹操的忠誠,也許是覺得曹丕遠遠不如曹操水平高,竟然對曹休埋怨道:“國家就是不肯聽我的策略啊!假如給我步騎精兵萬人,我必能橫行於江表,打得孫權找不著北!”臧霸具體的作戰計劃史書沒有留存,但這句要命的牢騷卻被曹休原原本本地報告給了曹丕。

曹丕什麼反應呢?

《魏略》載: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好傢伙,先前青徐軍隊擅自脫隊的事情還沒有追究,曹丕就對臧霸心生不滿,如今這老傢伙竟然口出狂言,說什麼“國家不聽他的話”,那不就是說曹丕不聽他臧霸的嗎?

曹丕再不懲罰臧霸,那就太窩囊了,於是親自東巡,趁臧霸朝覲的時候當面奪其兵權,自此青徐二州的軍權才徹底歸屬曹魏。臧霸畢竟很聰明,知道自己的言語惹來禍端,所以之後也並未有任何不當言行,曹丕也沒有趕盡殺絕,對這位老臣還是很寬大,除了實權沒有,其他榮華富貴全部滿足。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臧霸篇(下)

臧霸重大事件之十一——洞口戰後,頤養天年

黃初三年(222),曹丕親自率三路大軍進攻東吳。西線曹真攻江陵,中線曹仁攻濡須口,東線曹休攻洞口。其中徵東大將軍曹休的東路軍麾下將領有張遼、臧霸、賈逵、王凌等共計二十多支部隊。東吳方面則以前將軍呂範總督五路大軍迎戰。

兩軍隔岸對峙,恰逢暴風突至,把呂範軍許多船隻吹到對岸。因為風勢太大戰船根本無法控制,直接衝到曹休軍的岸邊。曹休軍將這些吳軍砍瓜切菜般斬首、俘虜了一大批,剩下的四處逃散。曹休趕緊下令趁勢渡河,但呂範派來接應的吳軍船隻已經趕到,救走了剩下的吳軍士兵。

曹休仍然決定進攻,派臧霸以五百艘快船,載著一萬名士兵進攻徐陵。這場戰鬥非常激烈,總體來說臧霸的戰果更大,但卻損失了一員重要部下。

《三國志·吳主傳》載: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

這裡的魏將尹盧,就是泰山諸將之一的尹禮,盧兒是他的別名。根據此記載,臧霸殺死敵軍數千可謂佔據上風,然而後來撤退時卻損失了相識數十年的尹禮,實在得不償失。

孫觀、尹禮先後死於對東吳的交戰中,自己兵權被奪,加上早前昌豨死於叛亂,曾經的泰山諸將逐漸凋零,不知臧霸內心是否會感到一絲悲涼。

當然,正場魏吳之戰的結果是相持不下,曹丕收兵告終。臧霸戰後被徵調入京擔任執金吾,位加特進。據臧霸本傳稱“每有軍事,帝常諮訪焉”,但筆者認為這不過是陳壽為傳主進行的美化。按照臧霸人生的軌跡,自曹丕上臺後臧霸實際是在走下坡路。

曹丕已經稱帝,不會再容忍曹魏帝國內部存在一個青徐小集團,何況這個小集團的軍隊對自己的權威不太感冒。儘管臧霸努力通過自己的忠誠來維繫在曹魏內部的小小特權,但曹丕決心已下,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接受現實。

曹丕對臧霸給足了面子,執金吾作為“中二千石”的官員,級別相當於九卿,而位加特進,更是相當於三公級別,只是沒有什麼實權。所謂的給曹丕當軍事顧問,實質上是奪了臧霸兵權後的一種安撫。

黃初七年(226),曹丕駕崩,曹叡繼位。臧霸的封邑再增加五百戶,總計達到三千五百戶之多。

臧霸去世年份不詳,死後諡號為威侯,其子臧艾繼承封爵。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臧霸篇(下)

作為曹魏集團內部長期存在的半獨立力量,臧霸在整個曹操時期都能把小集團利益與曹魏整體利益做到最佳融合,不僅臧霸自己,孫觀、孫康、尹禮、吳敦等人歸順曹操後也都得到太守級別的提拔,後來都有不同程度的晉升,這當中臧霸的小心維護功不可沒。

不僅如此,臧霸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對曹操發自內心的敬仰與忠誠。在對東吳的作戰中毫不保留,多次立下重大戰功,是曹魏一員重要將領。

臧霸在歷史上的評價相當高,陳壽做出的評價是:“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衛州郡,並著威惠。”這四個人都是在曹魏集團長期鎮守一方,立下重大戰功的將領。李通之前已經講過,接下來就將為您講述文聘與呂虔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