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臧霸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臧霸(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臧霸重大事件之八——两破韩当

建安十二年(207),青州黄巾军再起波澜。以徐和、司马俱为首的黄巾军在济南、乐安、齐等青州各地肆虐,攻城掠地,杀害当地官员。

臧霸跟随夏侯渊带领青、徐本地军队展开反击,很快将这股叛军剿灭,并斩杀贼首徐和。黄巾军始于184年张角举事,20多年来以黄巾为名号的叛乱产生过多次尤以青州为甚。公孙瓒、陶谦、曹操先后与青州黄巾交手,但青州黄巾总能死灰复燃,直到赤壁之战的前一年才被夏侯渊与臧霸彻底铲除。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臧霸篇(下)

由于平叛有功,臧霸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与许多曹魏大将一样,臧霸也对名士敬重有加。当时担任下邳县令的沛国人武周便是一位大名士,臧霸非常仰慕,身为徐州刺史的他经常亲自到武周家中拜访。

然而有一天,臧霸的从事总詷有不法行为,被武周抓获,并没有因为臧霸的身份而网开一面,仍然按照规定收监审问。臧霸得知此事,并未责怪武周,相反对其更加敬重,对待武周的态度比之前还要好。

从这件事能够看出臧霸确实有大将风范,能够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割据琅琊,投身曹营后又被委以重任,臧霸的为人处世有其高明之处。

建安十四年(209),受曹操赤壁之战惨败影响,已经落草为寇的原袁术部将陈兰、梅成等人在庐江地区发动叛乱。陈兰、梅成等人以孙权为外援,攻陷灊县等六县。

曹操派张辽征讨陈兰,于禁、臧霸进攻梅成。梅成假意向于禁投降,然后突然带着部队逃往灊县天柱山,与陈兰合兵一处。由于山势陡峭兵力施展不开,曹操改以张辽正面进攻,于禁负责督办粮草。至于臧霸,则被调往皖城,迎战孙权派来支援陈兰的韩当。

这是臧霸与东吴军队的初次交手,战果斐然。

《三国志·臧霸传》载: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

根据这段记载,臧霸与韩当先后在逢龙、夹石两地正面交锋,臧霸完胜。

《三国志·臧霸传》又载:权遣数万人乘舩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

韩当被臧霸击退,孙权的主力才杀到,打算分兵再次救援陈兰。然而臧霸早有准备,率军严密防守。孙权听说守备舒口的是臧霸,害怕再次战败,于是放弃陈兰转而准备撤军。臧霸连胜两阵士气正高,看见孙权有撤退迹象,趁夜色掩护迅速出击,追出上百里,在江边分兵前后夹击大破东吴军。不及上船的东吴士卒只能跳进江中,很多人被淹死。

由于臧霸成功阻击孙权,使张辽能够专心对付据守天柱山的陈兰、梅成,最终成功斩杀二人,平定叛乱。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臧霸篇(下)

陈兰

臧霸重大事件之九——濡须之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正月,曹操南征孙权,与张辽共同担任先锋,两人迅速攻占居巢。

张辽与臧霸继续行军至濡须口前,遭遇连日大雨,江水上涨,东吴战船得以向北推进,不擅水战的曹魏将士心生不安。结合当时的形势,张辽提出撤军的想法。臧霸立刻制止,说道:“以曹公的英明,断不会对这场大雨无动于衷,忽视我们的处境。我们暂且不要轻举妄动,还是应该等待曹公的命令。”

果不其然,第二天张辽就收到了曹操撤军的命令。张辽撤军后,把臧霸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拜臧霸为扬威将军,假节。

这里说明一下,张辽是主将并且假节,是有权力临阵决断撤军事宜的。不过毕竟违反或变更主公军令是有风险的,臧霸选择相信曹操的决策力,显然是更好的选择。面临危机仍然信任主公,能够看出臧霸对曹操发自真心的忠诚与非凡的勇气。

曹操被迫撤军,孙权那边也不好过。由于撤军及时张辽与臧霸平安无恙,然而东吴的董袭则因为不肯撤军,五楼船倾覆在濡须口壮烈牺牲。

二月份后大雨终于停歇,两军得以继续战斗。张辽、臧霸等曹军将领猛攻濡须口,吕蒙、蒋钦、周泰为首的东吴将领则率军死守,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军阵亡了一位大将,他就是当年泰山诸将中地位仅次于臧霸的孙观。泰山诸将中,臧霸任徐州刺史,孙观则官至青州刺史。孙观在战斗中身先士卒非常勇猛,不幸左脚中流矢而重伤。曹操得知后亲自慰劳他,说道:“孙将军身负重伤仍然奋勇杀敌,胆气着实过人,但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才能继续为国效力啊!”

曹操当即拜孙观为振威将军,假节,封吕都亭侯。可惜,受古代医疗条件限制,脚伤这种本算不上致命的伤势,最终还是因为感染而夺走了孙观的性命。不知同为泰山军出身的臧霸得知这个噩耗,心中作何感想。

之后曹孙两军互有胜负,形势僵持不下,但实力更弱的孙权还是先支撑不住了。三月份,孙权派使者请降,曹操顺势接受并撤军。名义上曹操获胜,但实际战果也非常有限。

非要说曹操胜利的果实,倒也不是没有。攻占的居巢被牢牢掌控,并由夏侯惇、曹仁同时镇守,臧霸也留在前线以防东吴反扑。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臧霸篇(下)

臧霸重大事件之十——兵权被夺疑云

建安二十四年(219),据裴松之注引《魏略》载“霸遣别军在洛”。这是有记载的臧霸唯一一次离开东部地区的用兵记录。笔者之前的文章介绍过,臧霸出身泰山诸将,在青徐二州根深蒂固,是典型的曹魏内部地方实力派人物。臧霸在曹魏对外用兵时基本都是由青州向北或由徐州向南,因为这与臧霸的势力范围接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曹操不会调臧霸前往其他地区,因为这有造成内部信任危机的可能,搞不好会像关中马超、韩遂的叛乱那样。

《魏略》记录的这几个字并不简单,意味着曹操在洛阳方向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才使臧霸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位置。219年在洛阳南方,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关羽北伐。关羽包围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兵锋直指宛、洛。所以,此时曹操调遣臧霸率军支援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可惜关羽没有攻到洛阳,在樊城外围便被徐晃击败,随即又遭东吴偷袭荆州,迅速败亡。所以臧霸从未与蜀汉集团交过手,始终专注于东线战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驾崩。在《三国志》之外的史料记载了一件可疑之事。

《魏略》载: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

这段话讲的是曹操刚去世时,青州、徐州将士大都觉得天下会再度大乱,于是很多人胡乱鸣号敲鼓一番,纷纷擅自离队回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青、徐二州曾长期反曹,青州有多次黄巾叛乱,徐州则遭到过大规模屠城,所以这两个地方长期由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代理,曹操的实际控制力并不如兖州、冀州等核心区域。加上青、徐二州的军队在曹魏内部长期处于“二等人”地位,每次作战几乎都是侧翼协助,所以他们对曹魏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曹操一旦去世,青徐军队并不看好曹丕的能力,觉得天下又将变回群雄并起的局面,于是纷纷作鸟兽散。

其他人走倒也无所谓,法不责众嘛。但是臧霸作为首要责任人,必然要承担责任。曹丕也很有城府,没有立即惩罚臧霸,封赏群臣时照常提拔臧霸为镇东将军,封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等到年底站稳脚跟的曹丕称帝后,还加封臧霸开阳侯,但改由曹氏宗族大将曹休都督青徐二州,成为臧霸的顶头上司,等于给臧霸来了个明升暗降。

曹丕的做法从其自身角度当然无可厚非,青徐二州军队居然对自己毫无畏惧,对待曹操和曹丕的态度差之千里,曹丕必定要想办法强化控制。既然臧霸达不到这个目的,那就派人过去。

如果说早年间的臧霸在曹操、吕布、刘备等大牛人之间闪转腾挪聪明异常,年事渐高的臧霸头脑却糊涂了起来。他这时犯了不该犯的重大错误,对空降来的顶头上司曹休说了不该说的胡。

臧霸也许仗着二十多年对曹操的忠诚,也许是觉得曹丕远远不如曹操水平高,竟然对曹休埋怨道:“国家就是不肯听我的策略啊!假如给我步骑精兵万人,我必能横行于江表,打得孙权找不着北!”臧霸具体的作战计划史书没有留存,但这句要命的牢骚却被曹休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曹丕。

曹丕什么反应呢?

《魏略》载:帝疑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

好家伙,先前青徐军队擅自脱队的事情还没有追究,曹丕就对臧霸心生不满,如今这老家伙竟然口出狂言,说什么“国家不听他的话”,那不就是说曹丕不听他臧霸的吗?

曹丕再不惩罚臧霸,那就太窝囊了,于是亲自东巡,趁臧霸朝觐的时候当面夺其兵权,自此青徐二州的军权才彻底归属曹魏。臧霸毕竟很聪明,知道自己的言语惹来祸端,所以之后也并未有任何不当言行,曹丕也没有赶尽杀绝,对这位老臣还是很宽大,除了实权没有,其他荣华富贵全部满足。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臧霸篇(下)

臧霸重大事件之十一——洞口战后,颐养天年

黄初三年(222),曹丕亲自率三路大军进攻东吴。西线曹真攻江陵,中线曹仁攻濡须口,东线曹休攻洞口。其中征东大将军曹休的东路军麾下将领有张辽、臧霸、贾逵、王凌等共计二十多支部队。东吴方面则以前将军吕范总督五路大军迎战。

两军隔岸对峙,恰逢暴风突至,把吕范军许多船只吹到对岸。因为风势太大战船根本无法控制,直接冲到曹休军的岸边。曹休军将这些吴军砍瓜切菜般斩首、俘虏了一大批,剩下的四处逃散。曹休赶紧下令趁势渡河,但吕范派来接应的吴军船只已经赶到,救走了剩下的吴军士兵。

曹休仍然决定进攻,派臧霸以五百艘快船,载着一万名士兵进攻徐陵。这场战斗非常激烈,总体来说臧霸的战果更大,但却损失了一员重要部下。

《三国志·吴主传》载: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这里的魏将尹卢,就是泰山诸将之一的尹礼,卢儿是他的别名。根据此记载,臧霸杀死敌军数千可谓占据上风,然而后来撤退时却损失了相识数十年的尹礼,实在得不偿失。

孙观、尹礼先后死于对东吴的交战中,自己兵权被夺,加上早前昌豨死于叛乱,曾经的泰山诸将逐渐凋零,不知臧霸内心是否会感到一丝悲凉。

当然,正场魏吴之战的结果是相持不下,曹丕收兵告终。臧霸战后被征调入京担任执金吾,位加特进。据臧霸本传称“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但笔者认为这不过是陈寿为传主进行的美化。按照臧霸人生的轨迹,自曹丕上台后臧霸实际是在走下坡路。

曹丕已经称帝,不会再容忍曹魏帝国内部存在一个青徐小集团,何况这个小集团的军队对自己的权威不太感冒。尽管臧霸努力通过自己的忠诚来维系在曹魏内部的小小特权,但曹丕决心已下,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接受现实。

曹丕对臧霸给足了面子,执金吾作为“中二千石”的官员,级别相当于九卿,而位加特进,更是相当于三公级别,只是没有什么实权。所谓的给曹丕当军事顾问,实质上是夺了臧霸兵权后的一种安抚。

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曹叡继位。臧霸的封邑再增加五百户,总计达到三千五百户之多。

臧霸去世年份不详,死后谥号为威侯,其子臧艾继承封爵。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臧霸篇(下)

作为曹魏集团内部长期存在的半独立力量,臧霸在整个曹操时期都能把小集团利益与曹魏整体利益做到最佳融合,不仅臧霸自己,孙观、孙康、尹礼、吴敦等人归顺曹操后也都得到太守级别的提拔,后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晋升,这当中臧霸的小心维护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臧霸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对曹操发自内心的敬仰与忠诚。在对东吴的作战中毫不保留,多次立下重大战功,是曹魏一员重要将领。

臧霸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高,陈寿做出的评价是:“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著威惠。”这四个人都是在曹魏集团长期镇守一方,立下重大战功的将领。李通之前已经讲过,接下来就将为您讲述文聘与吕虔的事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