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易見精深的毛澤東詩詞

從平易見精深的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在讀古典詩詞時多次評論道:“從平易見精深,這樣的詩才是中國格律詩的精品。”這裡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詩歌標準。平易和精深的統一是詩歌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完美統一的重要標誌之一。通觀毛澤東詩詞,他的許多詩詞就有這樣一個藝術特點。

我們試以1929年10月寫的《採桑子重陽》為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這是一首戰地重遊的詞。咋看明白易懂,平易淺顯。但仔細賞析,此詞意境高遠,內涵豐富,富有深刻的哲理。閃耀著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是從平易中見精深的代表作。

上闕首句,“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異峰突起,提出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唯物主義命題。歷史上,有多少帝王將相又有文人騷客,面對“歲歲重陽”,或思鄉思親或吟唱悲秋之詞,作為一個成熟的革命家和詩人,面對昔日戰場,卻吟出“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簡單兩句,峰迴路轉,將歷史的哲理扣問代入現實,這是對革命戰爭勝利的謳歌!

下闕,“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又引領讀者回到秋天現實。緊接著“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是對“戰地黃花分外香”意境的補充和擴展,使全詩的意境豁然遼遠。縱觀全詩,無限綿長悠遠的時間同宏大遼闊的空間組成一幅壯美的時空畫卷。從藝術構思上看立意新穎,兩個遞進的迭句“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耐人回味。從思想上看,作者曠達、樂觀、對未來人生充滿自信的樂觀主義精神盡在不言中。

平易不是淺白,精深也不是晦澀難懂。我們再看《七律和柳亞子》;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1949年2月,在香港的柳亞子和其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應邀赴北平參加即將成立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新中國的政權建設。3月25日晚,毛澤東在頤和園益壽堂宴請柳亞子先生等人,柳亞子十分高興,即席賦詩三首並錄呈毛澤東。可是時隔不久,在3月28日夜他又寫了《七律感事呈毛主席》:“開天闢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諼。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詩中連用了六個典故,委婉地表達了事不隨意的苦悶和退隱之意。毛澤東讀詩後很重視此事,他理解柳亞子這類人的心境,立即派人妥善地安排他的生活問題,讓他在4月20日遷入頤和園暫居。並於4月29日寫成這首《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一詩。

和詩從柳亞子的“三握手”談起,娓娓到來,沒有華辭儷句,給人一種老友相見回首往事的平易親切,然後是誠懇的勸慰。兩句哲理式的格言,“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幽默風趣,含蓄婉轉;文淺意深,哲理深邃。似是對老友的勸慰,又似講自己的人生體驗,多層意蘊盡在其中。整首詩給人以平樸親切之感。絕對就像一對“詩友”“間的唱和往來。但是卻在這種“唱和”交流之間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蘊和政治潛臺詞。

彼時,毛澤東正處於指揮大軍渡江戰役和建國前的各種準備工作中,他急於寫詩回覆柳亞子,決不應理解為詩人之間的往來應酬奉和,因為毛澤東和柳亞子的友情不僅僅是私人之間,從根本上講是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間的友情。身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的柳亞子,是國民黨左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當時的“牢騷”有代表性,他是否能高興地在北京參政議政,對民主人士會有深刻影響,會直接關係到建國大業是否順利鋪展。如何恰當地安排好這些對中國革命做過有益工作的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工作,有著極強的政治性、科學性、政策性和複雜性。需要相互間的溝通和理解。柳亞子在民主人士中有著深厚影響,做好他的工作至關重要,將有利於團結絕大多數的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共商建國大計。因此,毛澤東及時“和詩”,就是想通過“和詩”這種適合柳亞子身份的特殊方式做其工作。“和詩”是寫給柳亞子的,也是寫給其他各民主黨派和各階層民主人士的。這些政治的、哲理的意蘊,統統融入到一首平實親切的“和詩”之中,此詩堪為律詩中的精品。

毛澤東自稱他的詩詞“作為史料是可以的”。因此,瞭解詩歌當時寫作的歷史背景和事件來龍去脈極為重要。前面二首詩詞即是如此。他1950年11月寫就的《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亦如此。

顏觸齊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而今一掃紀新元。

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

這首《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是毛澤東繼1950年10月初作的《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之後,又一首同柳亞子先生唱和的詞作。1950年10月4日和5日晚,柳亞子先生接連在懷仁堂觀看了舞劇《和平鴿》的演出。興之所至,又寫了一首《浣溪沙》詞呈送毛澤東。整個10月份,毛澤東正是決策和處理志願軍赴朝作戰諸番問題的關鍵時刻,繁忙異常,自是無暇作答。當時舉世矚目的抗美援朝戰爭剛初步穩定戰局,11月6日部隊開始整休並正籌劃第二次戰役。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打響,這第二首《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正是寫於11月上旬。

此時毛澤東無限欣喜之情溢於詞中,上闕承接第一首的“一唱雄雞天下白”強調中國告別了舊社會“多年矛盾闊無邊”的狀態,實現了“新紀元”的大好穩定局面。

這首詞的深意在於下闕,其間含有“詩外之史”的意蘊。當時美國當局利用朝鮮內戰,捍然派兵在仁川登陸,直向鴨綠江邊進犯。中國要不要出兵援朝,於當時是橫亙在毛澤東面前的一道重大抉擇。毛澤東以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和戰略家的眼光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朝鮮。“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意思是——中國已經取得的偉大勝利固然值得歡慶,但是更應該值得謳歌的是“妙香山上戰旗妍”的“前線捷音”。下闕的後兩句看似隨手寫來,細品之處它一下把人們對第一個國慶節的歡慶之情提振到了一個更高深的境界。傳說周恩來讀後,連連讚歎此句的精妙。它含蓄地把抗美援朝的勝利同“新紀元”聯繫起來。全詞的重點就從一般的歡慶勝利引領讀者轉到了強調“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的偉大意義。因此,“妙香山上戰旗妍”的“前線捷音”意義非比尋常,它也是“新紀元”穩定的“壓艙石”。捕捉住這個節點,我們才算真正讀懂了這闕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