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農村調查〉序言》(原文略。以下簡稱《序言》)這篇雄文,是毛主席在1941年3月為自己的著作《農村調查》一書撰寫的自序。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2019年秋,滬版新教材將此文編入了高二第一學期語文課本中。

這篇文章,毛澤東著重闡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和正確方法,提出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時至今日仍熠熠生輝。有幸重溫經典,既讓我們沐浴了領袖的思想光輝,又讓我們感受到偉人的精神風範。

一、不瞭解下情:異常危險

文章首段,毛主席明確指出現在黨的農村政策有了改變(用是非句“不是…而是…”作了清晰的表達);然而,很多同志“還保存著一種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作風,甚至全然不瞭解下情,卻在那裡擔負指導工作”,並鄭重其事地指出“這是異常危險的現象”。

“下情”是什麼呢?“下情”就是農村基層的實際情況。毛主席把脫離“下情”開展工作,用“異常危險”的高烈度詞來表達,他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之重視,可見一斑。大概感覺力道還不夠,又從反面加以強調:對“下情”“沒有真正具體的瞭解,真正好的領導是不會有的”。兩個“真正”,情真意切,反映出當時問題的嚴重性和開展調研的迫切性。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二、最基本方法:周密調查

次段,毛主席針對上述問題用三句話指出“瞭解情況”的最基本方法是周密調查。第一句指出,調查研究是瞭解情況的“唯一方法”;第二句用“三個幾”(幾個城市、幾個鄉村和幾次周密的調查)闡述了“最基本方法”是“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調查法”;第三句肯定了上述方法的重要性,強調藉此才能獲得“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最基礎的知識”。本段中“唯一”“最基本”“最基礎”三詞和“只有…才能…”的句式,表達得十分精準嚴密,無懈可擊、滴水不漏。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三、調查的關鍵:眼睛向下

第三節雖只兩句話,但筆力千鈞,振聾發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用“第一是”、“不要只是”沒有迴旋餘地的話語指出了態度的“唯一”性。“昂首望天”就是“目中無民”;“瞭解下情”當然只能“眼睛向下”,親民姿態不言而喻,呼應了首段。又從反面警示:“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潛臺詞是“不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是不可能指導好工作的。其情殷殷,其情切切!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四、最有效方法:開調查會

怎麼展開調查呢?毛主席首先從反面排除不深入實際的調查----“東張西望,道聽途說,決然得不到什麼完全的知識。”“決然得不到”語言斬截,徹底否定。在此基礎上指出“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又最忠實可靠的方法”,表達得清晰明瞭、無以復加。不止於此,接著寫道“我用這個方法得了很大的益處,這是比較什麼大學還要高明的學校”,現身說法,力度超強,推崇之意溢於言表。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五、調查的對象:基層幹群

向何人調查呢?毛主席進行了詳細的列舉、敘述,並且肯定地說“他們都給了我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沒有俯下身子認真傾聽,沒有走心的去了解去記憶,怎會有如此感觸?下面的敘述更為動情:“這些幹部、農民、秀才、獄吏、商人和錢糧師爺,就是我的可敬愛的先生,我給他們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和採取同志態度的,否則他們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盡。”“我的可敬愛的先生”這是發自內心的敬重,絕非虛情假意的做秀,否則是不會讓下層群眾暢所欲言的,自然也得不到“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文章前後表述,相互印證,毛主席和下層民眾是“以心交心,以情暖情”,才取信於民,才得以瞭解到最真實的民情。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六、調查的態度:放下架子

放低姿態,俯下身子,側耳傾聽,甘當學生是毛主席在這篇文章裡反覆強調的,讀來令人感慨動容。

“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四個“沒有”、一個“甘當”和兩個“一定”,把毛主席對群眾的恭謹謙遜和親民姿態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又用“必須明白”上綱上線,用“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加以對比,更加突出了對群眾無比的尊崇。對照偉人風範,現實生活中那些要麼遠離群眾要麼在群眾面前趾高氣揚的“人民公僕”,不知作何感想?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七、銳批兩類人:破立結合

文章第五節,毛主席用了相當的篇幅,再度申明出書目的和了解下層的方法。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光輝論斷。此外,對“狹隘經驗論”者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評、刻畫。一類是“‘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發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的人。“哇喇哇喇地發議論”,用通俗的語言描摹了脫離群眾,不瞭解“下情”的空頭理論家嘴臉,生動形象,入木三分;尤其是 “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的斷語,足以促其猛醒!另一類是“滿天飛,幾乎到處都有”的所謂的“欽差大臣”。此類空降大員,頭頂尚方寶劍,往往昂首望天,目空一切。明確指出他們讓我們黨吃的虧,“不可勝數”。這部分內容,破立結合,使正確與錯誤的界限更加鮮明、突出。

八、甘當小學生:發出號召

末段,毛主席又以很直感的詞語----“痛感”,表達了“周密研究”的必要性,繼而以極其誠懇的態度強調了自己對中外情勢“還只是一知半解”,最後發出號召:

和全黨同志共同一起向群眾學習,繼續當一個小學生,這就是我的志願。

毛主席以瞭解民情之必要為“痛感”,其親民作風讓人讚歎;稱己“一知半解”、志願“繼續當小學生”,其謙虛態度更足以讓那些“半瓶醋”們聽了無地自容。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總之,《序言》中,毛主席用注重調研的實際行動真切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以謙遜親民的態度生動地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盡顯了他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今日讀來依然溫度未減,值得我們深思之,踐行之。

謙遜親民的偉人風範----讀毛主席《〈農村調查〉序言》(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