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印度登上全球各大媒體頭條的一件事:霧霾。

“再一次,印度在與汙染的對抗中失敗。”週二(5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在大標題中如是指出。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本週,印度首都新德里及附近地區被濃厚的霧霾籠罩,空氣質量達到3年以來最糟,迫使新德里市政府宣佈進入公共健康緊急狀態。

面對嚴峻形勢,在印度國內各領域紛紛上演各種“現形記”的同時,不少印度媒體又一次想起了中國。

嚴重霧霾令部分印度官員“現形”

“由於鄰近州的農作物燃燒產生的煙霧,德里變成了一個毒氣室。”這是新德里市首席部長凱傑裡瓦爾在社交媒體上寫的一段話。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凱傑裡瓦爾社交媒體截圖

這一週多來,受嚴重霧霾影響,印度恍如進入“非常時期”:航班取消、學校停課、工地停工、汽車限行……印度衛生部官員甚至表示新德里汙染監測器沒有足夠的數字來準確記錄汙染水平,直呼“這是一場災難”。

數值究竟有多高?《今日印度》報道稱,11月3日,新德里及周邊多個地區的PM2.5、PM10空氣質量指數雙雙“爆表”:顯示999的最大值。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面對如此嚴重的霧霾,印度民眾原本希望政府能夠儘快採取行動,結束這場致命危機。然而,部分印度官員的“奇葩”表現卻再次讓他們失望了。

印度衛生部長哈什·瓦丹在推特上發佈了一條健康小貼士,還配上了一張圖片,他寫道:“胡蘿蔔有助於抵抗其他與汙染有關的健康危害。”

這條推特發佈後,引來了網友們的群嘲。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與哈什·瓦丹相比,印度人民黨密拉特市的領導人維內特·阿加瓦爾·沙爾達似乎腦洞更大。

他憑空臆測霧霾可能是“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釋放的有毒氣體”,還煞有介事地解釋稱:“因為巴基斯坦或中國都害怕我們”。

凡此種種,滑稽可笑、不負責任的言論徹底激怒了印度輿論。

“結束指責遊戲,採取切實行動治理霧霾!”多家印度媒體發出了類似的呼籲。

“為什麼中國能做到,印度卻不行?”

事實上,空氣汙染是印度的“老大難”問題,來自國際機構和有關組織的數據或許最能說明問題:

世衛組織稱,印度因慢性呼吸道疾病導致死亡率居世界之首,印度因哮喘而死亡的人數比世界其他國家都高。綠色和平組織發佈的報告也表示,新德里是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中有7個來自印度。

“為什麼在中國起作用的治霾方式,在印度卻行不通?”這是《今日印度》在11月3日提出的問題。

該報痛心疾首地發問:當中國城市準備從全球汙染最重的200個城市名單中除名時,為什麼印度城市做不到,而且還繼續向“榜首”衝擊?

“在新德里爭論的時候,北京已經向汙染宣戰。”對於印度治理霧霾不力的原因,《印度時報》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當地時間11月2日,印度新德里霧霾嚴重。

這不是印媒第一次面向中國尋求解決汙染之道。在他們看來,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並曾經飽受霧霾困擾的中國有很多治霾政策和做法值得借鑑。

《印度快報》表示,早在2013年中國就推出監測空氣質量指數的汙染預警系統。這套按照顏色編制的新系統向有關政府部門發出預警,後者根據規定採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阻止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

“在實現空氣清潔的鬥爭中,北京超過德里。”《印度時報》感嘆道。

報道說,為了提高空氣質量,中國製定了遠期至2030年的行動計劃。同時,中國還出臺短期的應對計劃,包括健康建議、四級警報體系,印度則沒有這樣的計劃。

眼看著中國治理空氣汙染卓有成效,“向中國學習”也成為了印度網友的共識。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印度網友:“我們不要再吵了”

在印度網友看來,當務之急是停止中央與地方以及各邦之間無休止的爭論,形成合力共同應對霧霾。

面對又一次“失敗”,印媒再次想起了中國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措施執行起來效果卻截然不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所副所長王世達告訴

小銳,與印度相比,中國在體制上的優勢,是治霾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

“雖然印度也想治霾,但它面臨體制的掣肘。在印度的政治體制下,如何把政策推行下去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王世達說,“在政策執行力方面,中國比印度要高出不少。”

除此之外,王世達指出,科技、教育等也是影響治霾效果的重要因素。

“北京的空氣質量近年來大幅好轉,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在國際上也可以說是特例。”他說。

(文章轉自:參考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